高段位的狠人,绝不会“牛马式努力”

张良计·2025年06月17日 17:33
避免牛马式被动工作,学狮子主动出击,高效管理精力节奏。

最近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自己每天工作都在硬撑,但又不敢停,只能像个齿轮一样吭哧吭哧不停转,可最后一看结果,收效甚微。 

然而你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想不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每天都是被工作推着走,赶鸭子上架还总是上不去,疲惫不堪又昏昏欲睡。 

如果每一条都被说中了,说明你已经掉入牛马式努力的陷阱。 

什么叫牛马式努力? 

永远都是听从命令才去干活,对工作没有自主计划的意识,遇到困难不思考而是等着别人给答案。

总而言之,被动站着等待安排,从来不主动进攻。

比如,以满工时甚至超工时为KPI,觉得自己一天干满10个小时才算充实完整。 

比如,用低水平的重复来掩盖深度的思考,用输出的数量来掩盖质量的缺陷。 

再比如,每天不敢闲下来,觉得自己有事干有会开才叫忙碌,否则就会生起一种空虚无力感。 

但真正会工作的人,并不靠牛马式的努力来硬撑,而是主动找到自己的节奏。 

从追求高爆发,快结果,连轴转的方式,转向另一种更聚焦,更张弛有度,也更自由的工作模式。 

他们就像狮子一样,狮子并不是每天8小时都在捕猎。狮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思考,分析,然后等待最佳时机再出击,且一出击就必定拿到结果,捕捉到猎物。 

总而言之,在对的时间,用自己对的能量,拿到符合预期的对的结果,然后回去休息积蓄,等待二次爆发。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跳出牛马式努力的怪圈,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 

许多人在拿到一项工作任务时,初听感觉阵仗很宏大,很吓人,要做好多页PPT,需要拉好多部门好多人一起干才行。 

于是就被吓到了,心里面无限放大夸张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由此引发一系列恐惧和内耗: 

“本来就忙,结果还来这个大活,真不想干了。” 

“这该怎么做?完全一头雾水,我还有三个项目没做完呢。” 

“凭什么指派我来负责,我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诸如此类,人心惶惶。 

但如果是我,我会把自己拉回来,就事论事,仔细揣摩这项工作的背景和意图,慢慢就会发现其中很多不必要的行动和流程都可以删去。 

因为它们对输出的最终结果毫无帮助。这时我就会发现,这项工作也没那么可怕。

再进一步思考,之所以会把过程搞得如此庞大复杂,是因为工作的主导人也并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干。 

注意这个关键词,具体。 

实际上很多安排工作的人,并不清楚里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质量 好坏评判标准,具体工时需要多久,每一个流程该找什么样的人来负责才是最好的。 

换句话说,他们只知道最终大结果的评判标准,却不知道得出大结果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结果的质量标准。 

所以聪明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蛮干,而是【拆解】和【转译】。

拆解工作流程中哪些步骤可以合并,哪些可以删除,哪些可以升级,同时把最终结果的KPI转译成每一个流程中的对应小结果。

这么做的好处,首先能避免做许多无用功,走回头路,节省你的精力和能量。 

其次,能让你跳脱出无头苍蝇的忙碌怪圈,从更高维度去审视这项工作,看到小目的背后隐藏的大目标。 

当你将这个思维方式变成习惯,复制到日常的每一项工作里,就会有一个直观感觉,那就是看问题总能化繁为简。 

许多人工作的第一层境界,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会思考的人,能拨开表象的迷雾,看到背后的规律。这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而进一步懂得深度思考,提炼,归纳,总结的人,在深挖之后还能再回到最初的表象,但这个入世和出世的过程,已经让他从内到外把问题看的通透无比。

这时候才是最高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他们并不会因为山的高大,水的纵深,心生恐惧不敢下足。而是在冥冥中找到一条贯穿山水的通路,悠然踏步上前。 

这就是狮子的工作方式。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学会对自己的精力做管理。 

狮子没有一天24小时都在奔跑捕猎,而是静待时机,一击必杀。 

人也是一样,每个人,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高能时刻。 

有的人是上午,有的人是下午,有的人是晚上,这都不要紧。 

要紧的是,你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自己最高能的时刻去做。把最困难,最需要沉淀和思考的那部分东西,放在自己精神最好的时间段去执行。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工作疲惫? 

除了工作本身以外,自己的心力和能量没有跟上,也是重要原因。 

试想在你最困最想睡觉的时候,被人强行拉起来下楼跑800米,超人都受不了。 

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一天中最清醒,最有创造力的状态出现在什么时候? 

尽量把重要工作集中放在这个时间里去完成,其他时间去做一些相对不需要太动脑的事情,比如整理文档,记录会议,填写表格。 

再有多余的时间,去休息,恢复自己的能量。 

不要每天都打满鸡血,而要精准挑选时机,做高杠杆的任务。 

什么叫高杠杆? 

10分钟的深度思考,能够解决5小时的无用功浪费,能够拿到一下午苦思冥想都得不出的结果。 

总而言之,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实在想不出来,写不出来,也不要硬撑。下楼散个步,买杯咖啡看看风景,听两段喜欢的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再回来,灵感大概率会突然闪现。 

这不是偷懒,这是在蓄力。 

这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是执着,越是盯得紧,越容易深陷其中走到死胡同。 

反而你越是放松,心态越是自由,越容易找到新的角度来破题。 

哪怕这个世界再紧绷再内卷,只要勤动脑,你也能找到缝隙,掌握自己的节奏,避开牛马式努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36氪经授权发布。

+1
51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公众号【张良计】主理人。专注职场干货,个人提升,投资赚钱。

下一篇

特朗普推T1 Phone手机,499美元,美国制造被质疑。

2025-06-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