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开始“长手”:这点破家务活儿,全被机器人抢去了
前不久,带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开卖了。
AI大模型battle尚且是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但挥舞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已经能进你家了。是不是有一种感觉,真实世界比AI编的幻觉新闻更刺激?
这款产品是石头G30 Space,官方不含补贴价6539元,翻翻电商平台已经有不少买家秀。
淘宝、京东、小红书上的产品评价
扫地机器人为啥要做机械手?我们发现,机械手只是扫地机器人创新的一小部分。
不仅有仿生机械手、机械足,还有圆盘式、滚筒式的区别,有“纯视觉”“固态混合激光雷达”之分,让人一时分不清是在挑新能源车,还是扫地机。小小的扫地机器人,承载了扫地以外的好多技术功能。
扫地机器人这个发展了20多年的消费品类,卷到下一个level。
“长手、长脚,还好几只眼”
为了解决扫地机器人在做地面清洁时经常遇到的障碍物挡路、易卷入杂物的问题,石头G30 Space搭配5轴折叠仿生机械手,可以识别108种物品材质,捡起300g重量的物品扔到指定位置。
给扫地机器人配机械手,石头科技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干的。
追觅也有一款仿生机械手扫地机器人,还没上市发售,不过在CES、AWE各大展会都亮相过,据官方介绍,能夹起400g的物品。
石头和追觅在2025 CES
石头、追觅目前是行业中唯二推出机械手扫地机器人的,参考它俩的技术路线,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
扫地机器人结合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度视觉能力,看到物品、识别材质、决策是否捡起、用机械手捡起物品,送到提前规划好的收纳区域。
由于只能捡几百克的东西,现场演示最多的也就是让扫地机器人捡捡袜子、收收玩具。
那遇到不可名状的物体、养宠人群最大的痛——宠物粪便咋办?石头科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成功识别粪便,机械手不会去夹。(被“全屋抹匀”过的养宠受害者松了一口气)
从机械手形态上来看,石头机械手收纳在产品机身内部,机械手更纤细;追觅机械手收纳在机身上方,扫地机器人像背了个背包。
至于具体有何不同,从主要功能——捡拾收纳上看,似乎区别不大。
不过据官方介绍,石头表示自己的“行业首创5轴仿生机械手”用的轴更多,收纳进去依然是超薄机身;追觅则表示自己是“全球首创仿生机械手”,外置方案对于机器人本身的清洁核心功能没有任何影响。
那这手除了捡东西还有啥用?
官方介绍石头G30 Space能帮忙找掉地上的东西,你也可以像遥控小汽车一样遥控它帮你拿东西;追觅(样机)可以自己换机械手末端配件。
就长手这件事能看出来,扫地机器人要想更智能,各个组件的精细化配合变得很重要。
我们盘点了市面上主流扫地机器人品牌最新旗舰款产品功能和配置,发现高配并不稀奇。不光“长手”,扫地机器人还在慢慢“长脚、长眼睛、长脑子”。
所谓“脚”指的是机械足,是能把圆盘形机身整个支撑起来、形成支点的足式结构,遇到门槛、小台阶可以主动悬挂越过4-8cm的障碍。
“眼睛”则是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发达的视觉。从摄像头、激光雷达到可升降固态混合激光雷达,视觉系统不仅要“看”哪里需要清扫,也要通过“探”来感知环境。
突然有种感觉,100平米的家不是家,而是自动驾驶路测场地。现在的扫地机器人,越来越像坦克装甲车。
先扫图,侦查地形情况,简单清除拖鞋、袜子等障碍,搬不动的就撑起机械足跨过去,伸出机械臂装备打扫战场,遇到低矮家具这种复杂险情,还能缩个头、降低底盘保护自己。
卷功能,为了差异化
早在1996年,第一台扫地机器人三叶虫就已经面世,2002年,iRobot真正把扫地机器人推向了市场。发展20多年以来,今天的扫地机器人产品成熟度已经非常高。
那还有必要卷技术、卷功能吗?
对品牌来说,卷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竞争太激烈。
我们统计整理了市面上各个价格区间带的扫地机器人代表品牌,发现扫地机器人品牌分布呈现“金字塔”:
500元以下小品牌多、产品分散,还有山寨和三无混杂其中,中间档的规模化品牌最多、消费者最集中,6000元以上品牌少、产品少。
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程度却很高。
500元以下的就不说了,基本都是产业链代工贴牌,功能至少是5年前的。
千元级别产品相对来说更典型。不同品牌的多款扫地机器人差别集中在:扫拖吸式/拖地,支持遥控/不支持遥控,续航时间2h/2.5h,无水箱/电控水箱。反而是共同点更多:激光导航、毫米级避障、路径规划、定制清扫、手机APP互联操控。
花差不多的钱,买到的也是几乎差不多的产品,品牌势必要在争抢消费者上下功夫。石头、科沃斯两家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均显示,支出最多的就是市场销售费用,比研发费用还高出数倍。
但话又说回来,中间价格带市场是最大的,增长空间也大,品牌不可能不竞争。2023到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年增长率达到11.2%。2024年出货量Top 5石头、iRobot、科沃斯、小米、追觅,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中间价格带。
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怎么争?
一味比低价显然不现实,品牌要想争出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好是用技术为产品定价,拿出差异化产品。
墙角缝隙扫不到,推出可以加压外扩的履带拖布;圆盘式清洁效率低,就改成活水滚筒;老是有杂物挡路导致漏扫,就开发机械臂把它们夹走。用单点突破带动痛点人群购买、置换,搅动扫地机器人品类创新。
这点在6000元以上产品上体现得更明显。戴森主打超强吸力,卖9999元;卖5999元的乐图只有一款产品,主打自动换拖布;3i定价万元以上,主打永久不用换水、自循环,外观设计找了爱马仕设计师合作。
消费者也用真金白银给品牌打了强心针。IDC数据显示,2024年扫地机器人平均单价上涨7.6%至452美元(约3283元),呈现高端化升级趋势。扫地机器人就算越卖越贵,也有人买单。
通过卷功能打出差异化,从而进一步抬高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只要品牌厂商研发速度够快,这一套丝滑连招就能成立。
究竟有多少怪科技?
目前,扫地机器人作为应用最成熟、市场保有量较大的智能家电,消费属性显然高于技术属性。
那么扫地机器人这个“怪东西”背后的“怪科技”含量如何?
多位从业者在向一财商学介绍最新款扫地机器人时都提到了“具身智能”。这个通常指代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的概念,如今把扫地机器人囊括其中也并不牵强。
因为在扫地机器人“手、足、眼、脑”四个维度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展现了视觉算法、大模型、机械调校能力,推动这个产品形态逐渐向具身智能靠拢。
比如扫地机器人要操作机械手、机械足,已经将以往针对地面的二维AI算法迭代到三维,并通过感知模型和决策模型来实现功能——以视觉信息和大模型为基础,实现空间智能感知能力;再以语言模型为决策模型(如追觅DeepSeek x DreameGPT、云鲸NarGPT、石头RRmind GPT等),下达指令完成交互。
从唯一一款规模化量产的机械手扫地机器人石头G30 Space产品介绍可以看出,石头在引导用户与之交互,包括遥控捡东西、视频电话、语音交互、一起舞动,也许未来,扫地机器人也能给你情绪价值了。
石头G30 Space产品介绍
可以肯定的是,扫地机器人不会是智能家居机器人的最终形态,但也不排除家居机器人是从扫地机器人而来的可能性。
毕竟相比还在学步的人形机器人,它才是最熟悉我们家庭环境的那个“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Yicai商学,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