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制造500个专利,这家公司想做一款更好的手机壳
有时候,一个产品创新,或者对用户痛点的一个洞察,纵使再细微,往往也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全球的消费电子行业足够庞大、触角多元,从小处着手创造出百亿估值神话,在深圳这座集聚了全球中国电子产业链奇迹的城市中,并不罕见。
身边的案例是,图拉斯,一家深圳的创新型数码3C配件公司,就尝试在一款手机壳上做创新——他们只是在薄薄的手机壳上,塞入了一个可折叠支架。这个小创新,让图拉斯在全网开创了支点手机壳的全新品类,并引得国内大小消费电子类厂商争相模仿,手配产业生态百花齐放。
销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图拉斯的支点壳类产品已经销售到148个国家和地区,并达到了千万级的出货量,成为这家公司毫无疑问的爆品。在消费电子行业创新瓶颈论断甚嚣尘上的当下,一个小洞察所引发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让手机壳这个品类重新穿越了创新周期。
只是,在手机壳上做创新,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仿佛在“螺狮壳上做道场”。
消费者对手机壳的要求是轻和薄。可以说,这一辅助型产品越隐形越好,而在这种几乎“极限”的条件下,厂商要塞入创新,几乎处处是掣肘。极致背后,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大考,验证着他们对于用户需求的极致观察、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工程落地实力……
不仅如此,从产品的使用场景洞察出发,图拉斯还打算做得更多——结合用户在不同场景中对产品使用的需求,为产品增加使用效果,给用户带来超越原装的体验。
虽然前带支点壳已经小有成绩,图拉斯还打算继续接受挑战。我们了解到,近期,图拉斯还计划推出全新的「隐形双轴支架」O系列。和过去的产品相比,这款产品继旨在解决用户反馈的视觉问题,创新技术应用。
一家公司决定花1年,做一款全新手机壳
全新的图拉斯O系列支点壳,想法缘起其实很朴实。消费电子厂商一般都会有用户调研的环节,图拉斯也不例外,天猫后台、私域、老客户的反馈,都是他们的用户洞察窗口。他们的产品经理们一次在对支点壳的用户走访当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你们的支点壳,背后是一大一小两个环的设置,我们能不能看到更简洁的产品?”
“支点壳打开使用的时候,轴露出来了,但轴为什么和环体金属的颜色不一致?况且,轴和环,一个光面一个哑面,能不能更一致些?”
消费者的挑剔风格无可厚非,这是产品经理们入门的第一课,更是企业产品迭代的根本动力。消费者们无心的小吐槽,图拉斯内部很快有了全新支点壳的立项想法。随后,图拉斯前前后后投入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有了此次的O系列支点壳更新。
概括起来,相比于上一代产品,O系列的更新,基本是对前代产品消费者们的“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比如,最核心的支架上,全新的O系列采用了全新的360度可旋转O型支架,使得用户的体验更流畅。而这种体验的背后,源于图拉斯在轴体这一零部件下的大功夫。
首先,用户从正面几乎看不到轴体,隐形的轴体,似乎与手机壳浑然于一体,整体的美观度提升。其次,轴体还用了双轴设计,提升了开合体验,让原本的单轴阻尼式回位变成了双轴阻尼式闭合,减少了开合的顿挫,提升了开合的顺畅度,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轴,其实是支点壳上最小的一个零部件,却直接与使用体验100%挂钩。一年的时间内,图拉斯的产品团队疯狂脑暴,先后提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方案——单片单轴式结构、三轴齿轮式结构、双轴叠铆式结构。这些结构要落地,图拉斯前前后后开了20多个模具进行研究。
实践出真知,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产品团队发现,在支点壳上,双轴方案有着一定的技术、设计优势。
图拉斯一名资深技术人员分析道:在O系列的双轴叠铆技术方案中,叠铆的作用是,中间开合合页的支撑、以及改变开合中心距。看起来似乎很难理解,但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它能够起到不改变支架整体厚度前提下,让其轴隐藏在支架内部的效果。
但当想法一步步厘清,落实到工程环节时,工程难题又冒了出来。尽管图拉斯上一代的支点壳引爆了市场,市面也有不少相关的产品,不过市场情况是,双轴设计始终没有被同行突破,而这也足以证明其制造难度不低。
为了形成差异化竞争,图拉斯的团队又进一步研究了市面上最先进的折叠屏 PC、手机方案,并且尝试把这一方案“降维打击”,用到了手机壳上,这才终于解决了工艺的难题。
当然,为了稳妥起见,图拉斯还对这款手机壳设置了严格的测试标准。一款新款支点壳出厂前,至少接受了一万次以上的折叠测试,保证了产品的好用耐用。
来自消费者的几句小“吐槽”,仿佛一颗种下了一颗种种子。经过种种弯路,一年的时间,才有了图拉斯这款全新O系列支点壳的诞生。
当一家手机配件公司,“逆流”而行
或许,当你听到这款产品背后的设计过程的时候,会觉得匪夷所思,似乎会觉得,是不是细致认真过头了?这可能是因为,过去手机壳这个品类,是一个容易被消费者、产业链忽视的角落。
手机壳这一细分赛道,消费者的粘性本就不高,用户也并没有太强的品牌粘性,手机壳的使用周期比手机短得多。有这么一个段子——当手机的创新越来越少,“换手机,不如换手机壳”。
手机壳的种种特点,决定了手机壳产业链厂商基本上选择,背靠着强大的复制能力、高效率的产业链,快速迭代产品,一般是“跟随创新”的做法,而非选择着力“引领创新”。
但图拉斯选择在手机壳这个品类里,选择逆道而行。
手机壳这种越简单的产品,他们反而用更严谨的态度。只要留心,可以发现,这家公司在手机壳方面,一年储备了500 个相关的专利,从中甚至还可以发现,不少精心研发专利没有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选中成品。
前述图拉斯技术人员信心满满,据他们内部测算,这款全新的O系列手机壳的技术实力,短期内难以被产业链模仿学习——至少预留了8个月的借鉴窗口期。
技术专利,正是生成创新的土壤,但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力量。据了解,图拉斯公司整体配置了几百名产品、技术人员。可以说,这几乎是国内3C手机配件行业中,产品团队和技术团队规模最豪华的配置。
尽管,手机壳是一个随时会被消费者更换的产品,但图拉斯并非听之任之。在大多数厂商选择压缩时间贴牌生产,赚快钱的时候,图拉斯选择“逆流而上”,沉下心打磨原创技术,用对待手机、平板这种高净值消费电子品类的态度,去做好一款手机壳。
手机壳 3.0 时代,来了
正是因为产业链上点滴的创新,才铺垫出了一代代的优秀产品,持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在过去,手机壳产业的发展,几乎紧扣着手机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整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发展节点。
当初代的智能手机涌向市场,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时代大幕拉开之时,彼时的手机壳正逐渐尝试在材料/颜色/款式上做功夫,但整体上还是以基础防护为主。这是因为,手机在当时还很脆弱,也是各家各户的珍贵品。在手机壳 1.0 时代,手机壳行业尚未有大规模产业化的趋势。
随后,经过了智能手机行业轰轰烈烈、大浪淘沙的发展,手机快速普及到千家万户,手机壳行业也快速分享到了通信代际切换所衍生的红利。手机壳行业扩大的同时,也逐渐从原来的粗粝式增长,向精耕细作式品牌运营转型。
在手机壳 2.0 时代,手机壳产品顺应消费者诉求,有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元素。一些具体的表现是,手机壳在轻薄性、材料、盖板、链条、IP设计上全面井喷式发展。同时,手机壳厂商也在开启了品牌化建设,跑出了不少优秀的手机壳品牌。
如今,手机壳 3.0 时代已经到来。
手机移动生态变革持续深化,手机如今已经是集通信、娱乐、工作为一体的个人移动中心。而当手机集合了更多核心功能,消费者也希望手机在保护手机、发挥个性化价值之外,能够给手机本身带来更多增效价值。
多功能、一体化的手机壳,成为全新的趋势。比如,行业里涌现出了,能辅助手机在驾驶场景里充电的磁吸式充电手机壳;或者是各种各样能驾着风扇、能搭配直播支架的手机壳……
见微知著,图拉斯的支点壳产品其实也印证了手机壳这种趋势的演变,不仅沿袭了手机壳的1.0、2.0时代的核心诉求,并且引领行业进入3.0 时代。
从支点壳短短的历史可以看出,两代支点壳,不仅增加了能够顺应手机壳更高防护需求的手机气囊,默默守护手机的安全性;支点的核心功能,正是帮助用户更好直播、剪辑视频、看长短视频,让手机壳更好辅助手机发挥生产力。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带动着产业的蓬勃向上。在图拉斯支点壳爆品出现之后,行业中也出现了不少基于一体化、多功能的产品思路而设计的手机壳产品,行业在持续创新发展。
手机壳虽小,O系列看起来也并不石破天惊,但背后却隐藏着一家消费电子公司细致的用户洞察、持续技术攻坚,以及在工程阶段打磨技术的复合能力。这些归根结底,正是一家中国公司持续生存、穿越创新周期,最本质的所在,更是品牌生命力的基石。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内卷成风、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和时代里,图拉斯也是反内卷的代表,选择用实打实的创新来破局,在红海中创造蓝海。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一个地球”,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照进现实——给手机壳一个“支点”,也可以翘动起一个创新的品类、一个细分品类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