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近期热门题材复盘,电风扇行情下哪些板块最有持续性?
5月23日北交所放量大涨至今,预想的持续性行情和热度并没有如约而至,交投热度肉眼可见的退去,重回低迷冷淡。
当然这或也在大家意料之内,毕竟在机构和资深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北交所,个个都是“千年老妖精”,没有实打实的利好,仅靠主板资金的避险情绪一时的高涨,很难真正打动这批老玩家。
不过,交投平淡不代表没有机会,5月以来仍有不少题材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涨幅。
电力半导体成北交所5月核心主线
从5月1日至29日的累计涨幅来看,北交所内涨幅超过10%的公司共计14家,当月涨幅排名靠前个股情况如下:
不难发现,这14家月涨幅较高的公司基本都为近期A股炒作热度比较高的类型题材,比如涨幅最高的亿能电力(837046)和灿能电力(870299)、派诺科技(831175),都属于电力板块;而凯华材料(831526)、纬达光电(873001)和天马新材(838971)等则都属于半导体板块。
不过,从公司量级和业绩情况来看,大部分公司体量相对较小,并且业绩都表现平平:
消息面上看,半导体板块的持续性上涨主要是由于国家继承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的成立,资金量高达3440亿,相较2014年大基金一期的987亿元和2019年成立的大基金二期2042亿元,三期的投资规模比前两期加起来还高。
电力则是与AI行业的需求深度绑定,未来算力的增长爆发需要巨大的电力支撑,电力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同时叠加今年以来国内电网侧改革持续深入,为电力板块带来持续的上涨。
整体来看,半导体和电力板块的上涨都有比较坚实的逻辑支撑,但真实景象并不是纯粹理性,市场总在过冷和过热两端徘徊。
先看半导体,从前面两期国家大基金成立后,短期(两个月)和中期(半年)内相关公司的涨跌幅以及基金最后落实投资后的对比表现。
大基金一期在2014年9月宣布成立,资金规模为987亿元。从成立后的投资动态来看,资金流入主要集中在IC制造(63%)、IC设计(20%)、封装测试(10%)和设备材料(7%)等环节。
二级场内的涨跌幅,其中从宣布后对相关个股的刺激带动和真正买入后公司的涨跌幅情况对比来看,一期大基金成立半年后对投资领域公司的股价带动约为30%的涨幅。
大基金二期在2019年10月宣布成立,资金规模为2042亿元。从成立后的投资动态来看,晶圆制造领域比例达到70%,可见制造环节由于建厂支出较高,投资金额占比最重;对设备、材料的投资占比有所增加,达到了10%左右;对IC设计项目的投资额也达到了10%左右的比例;对封测环节的出资比例则有所下降。
二级场内的涨跌幅,最初的宣布后的两个月内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基本都在下跌;但半年有较大变化,大部分个股走出下跌阴霾,实现上涨。
从前面两期基金成立后的市场反应看,增量资金宣布入市一定对相关个股行情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短期内会有明显反应,且后续在大基金投资后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但基于增量资金只是代表国家对半导体领域的支持态度,只是改变了上述企业的股东结构,实际上并不影响企业本身的业绩以及行业的景气度。
以半导体企业台基股份为例(个例对比,仅供参考)。
两次基金宣告设立后的短期长期涨跌幅表现都并不一致,第一次增量资金宣告入市后,公司出现一个逐渐跑赢大盘的走势:
二期基金宣告入市后也同样出现了逐渐跑赢大盘的走势,但相对来上一期基金而言,似乎作用更小了,从上述相关公司的涨跌幅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目前北交所内半导体板块个股平均10%左右的涨幅属于比较正常的范围。
而从具体投向来看,大基金三期的投资方向虽然还未完全明确,但根据一期和二期的投资情况,以及目前先进制造和配套的设备、材料、零部件、EDA、IP等供应链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大概对于相关领域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
同时,由于晶圆厂资本支出中约80%用于购置半导体设备,投资于晶圆厂建厂的支出也将使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及材料厂商显著受益。
另外的电力板块,作为AI行业的幕后英雄,长远来看,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数据中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有数据显示,ChatGPT每天需要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用于处理约2亿个用户请求,相当于美国家庭日用电量的1.7万多倍;至于搜索巨头谷歌,若其在每次用户搜索中都调用AIGC,年耗电量将增至290亿千瓦时左右,这甚至高于诸如肯尼亚、危地马拉等国一年的用电量。
回望AI还未掀起如此大范围热潮的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就已经达到2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美国当年为4%。
随着全球生成式AI的普及带来对算力需求的暴增,数据中心的用电量进一步加大。根据华泰证券研报预测,到2030年,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分别达到0.95/0.65万亿度与1.7/1.2万亿度电,是2022年的3.5倍与6倍以上。乐观情景下,2030年中/美AI用电体量将达到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0%/31%。
在国内经济在弱复苏的背景下,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预期的行业并不多,电力是其中一个,同时在今年电网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电力就显得犹为性感。
并且除了行业的高增速预期以外,还有市场炒作主线切换的热度加持,今年以来的煤炭、电力股等高股息高分红替代了前几年被热炒的微盘股,成为市场的新宠儿。
电力板块这波行情算是集齐好几个炒作要点,所以在弱市之下走出了难能可贵的持续性上涨行情,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但这是否意味着电力板块目前仍能盲打进场呢?
从市盈率和涨幅看似乎很难验证目前股价是否透支未来增长,以亿能电力为例,我们以近期放量较大的时段,来研究市场对其的价格认定在什么水平:
去年亿能电力趁着北交所那波暴涨行情的东风,一个月就实现了股价翻番的大行情,再到年初的板块回调,也跟着大盘迅速下跌,走势基本和北证50一致。而公司逐渐走出独立行情,是从三四月份开始的。
而来到近期公司开始走出主升浪行情,5月24日取得30CM涨停后,隔了两个交易日又再度大涨23.8%,24~28日短短3个交易日大涨超过50%。
所以即便行业有着中长期增长预期支撑,能否在门槛相对不高的领域,稳稳跟上行业的贝塔仍是未知数,加上过去几年表现较差的业绩,恐怕难以支撑公司股价目前的涨幅。
结语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过去的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整个国家和经济就如同进入了贤者时间,开水烫再多少遍都不起作用。
破灭是炒作的宿命,妖股虽好,但不要贪杯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犀牛之星”(ID:ipo3ipo3),作者:犀牛之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