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马戏剧:从传统剧场到“潮流新戏剧”,数字化赋能演艺新业态
自2015年10月首部作品《老友祭》首演以来,创立于深圳的戏剧艺术品牌“爪马戏剧”已持续创作演出8年,累计创排14部作品,完成近千场演出。
经历了传统剧场的创作实践积淀,2020年,爪马戏剧开始探索更贴近大众市场的沉浸式戏剧,将戏剧表演的场域从传统剧场“移植”到城市综合空间,打造属于自己的“爪马戏剧沉浸剧场”;同时,在创作上融合戏剧、游戏、密室、剧本杀等文化娱乐形式,探索兼具艺术性、沉浸性、社交性、商业持续性的“潮流新戏剧”模式,在表演形式、演出场次、商业模式上走出独具特色的路径。
从传统剧场到“潮流新戏剧”
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出……近年来,沉浸式文娱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成为“Z世代”的消费新场景。
《2020年全球沉浸式设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沉浸式娱乐行业全球规模已高达618亿美元。另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23年以来,国内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核心市场维持较快增速,有望在2025年达到近448.1亿元规模。市场空间巨大、增速可观。
时代浪潮之下,为了迎合市场趋势、开辟更多商业化可能性,爪马戏剧自2020年开启沉浸式戏剧创作以来,在演艺新空间和沉浸式业态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尝试,提出了“潮流新戏剧”的概念。
所谓潮流新戏剧,即在表演形式和空间中融入互动、社交的功能,在剧情设计和空间氛围营造中加强观众的在场体验,从而达到沉浸效果;同时,弱化剧场本身的目的性,减少在创排剧目时主创团队的主观性,改而注重与观众的“共创”,避免对观众进行单向的信息和情感输出,而是让观众跟随演员一起体验故事的发生。
对于C端群体而言,这意味着将赋予故事意义的权力交回到自己手中,使其能够即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参与演出时获得独一无二的情绪体验。
爪马戏剧沉浸剧场(图源:企业提供)
经过8年的创作与运营实践,爪马戏剧目前已在深圳地标平安金融中心及南山后海片区打造两处“爪马戏剧沉浸剧场”。近两年来,每个剧场均保持着每周4天6场的演出频率。
2024年,爪马戏剧计划将深圳的爪马剧场拓至4家,并将“爪马戏剧沉浸剧场”的模式拓展至成都、杭州、上海等地。
从版权引进到IP授权
2015年,爪马戏剧由一群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友创办,核心成员分别来自导演、表演、舞台设计、戏剧文学、艺术管理等专业。由于创始团队全员男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戏称爪马为“男子戏剧天团”。
起初,团队从深圳华强北一处狭小的商住办公楼起步,随后在与“市”隔绝的鳌湖艺术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戏剧乌托邦;他们以引进国际经典剧目进行中文版改编作为创作起点,先后与美国外百老汇(Off Broadway)、法国SACD、日本集英社等国际知名机构达成版权合作,打造了《老友祭》《同谋》《情人晚餐》《万圣节游戏》《恶作剧之吻》等多部口碑票房皆佳的本土化戏剧作品。
过往剧目(图源:企业提供)
通过不同题材的经典剧目改编,爪马戏剧在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戏剧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基础,行业影响力也从“华强北男子戏剧天团”逐步进阶为“大湾区戏剧生力军”。为了提升作品力,爪马戏剧亦重视原创剧目的积累,从2020年开始陆续推出沉浸式戏剧《绮梦》《玩家TheLife》《花见小馆》,以及年代大戏《时代糖厂》等原创戏剧作品。其中,《玩家TheLife》通过IP授权的形式,近期已在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亮相,《花见小馆》也将在成都进行驻场演出。
杭州场《玩家The Life》(图源:企业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其第三部沉浸式驻场作品《温斯顿庄园》近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于12月21日与观众正式见面。
数字化改变新业态
与传统剧场相比,《玩家TheLife》《花见小馆》等剧目作为持续性的驻场演出,由于销售周期大大延长,演出频次随之增长,受众圈层也有所外溢——除了原有的追求文艺性消费体验的戏剧艺术爱好者,观众群体中还有追求娱乐性体验的潮流人群、猎奇爱好者等。因此,在扎实的剧目内容和舞台表演的基础上,想要提升剧目的持续吸引力,增强观众黏性和复购率,这对爪马戏剧的整体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花见小馆》剧照(图源:企业提供)
如何完成自我迭代?爪马戏剧选择的路径,是“数字化赋能演艺新业态”。
驻场演出意味着剧目不再是传统剧院式的集中爆发式销售,而是一种基于场地和内容的持续营销。因此,爪马的“数字化”首先体现在自有票务、场馆管理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将数据接入主流票务平台,数字化运营能够在平台票房监控、票房预测、实时票务监控的销售端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会员体系、粉丝运营、演员专页、积分商城等私域社群,还能有效将外部流量通过剧场作为管道向私域导流,实现叠加效应。
其次,“数字化”也进入到上游的戏剧开发阶段。主创人员在初期创作阶段时就将线上小程序植入剧情之中。例如在庭审式悬疑剧《花见小馆》线上程序的开发设计中,案件的相关信息早已整合在小程序内。随着剧情的逐步推动,观众能够同步在小程序获得关键信息。这一设计不仅使得演出信息实现有效传达,提升演出效率,也让观众在首次观看中就能获得线上线下的融合体验。
第三,“数字化”还存在于现场体验的各个环节。例如沉浸式MMO游戏型剧目《玩家TheLife》的剧场就以“店铺”为概念进行了提前规划,观众在座位上即可看到点餐小程序,通过小程序下单可获得免费饮品或增值酒水,而额外“氪金”的酒水在剧情发展中也是关键道具之一。
爪马戏剧负责人表示,数字化的植入“巧思”在助力剧情演艺之外,其更大的价值在于推动戏剧品牌在新业态领域的运营。
作为持续活跃于一线戏剧创作领域的艺术团体,爪马戏剧经历了从内容生产者到全流程运营方的第一次华丽转身。“传统线下体验”与“线上数字化”如何在实体剧场中更好地实现有机融合,在助力戏剧表演内容的升级的同时为观众带来更多样化的体验,还需主创团队不断摸索。可以预见的是,这支从深圳走向全国的戏剧新力量,将为戏剧行业乃至整个沉浸式文娱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