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割肉儒意接盘,但院线依然是门好生意

飞娱财经·2023年12月14日 09:09
这是一次涉及万达、儒意与腾讯三家的交易,足以改变影视圈格局。

受珠海万达商管屡次冲击 IPO 未果事件影响,王健林再次“割肉”万达电影,有着国内第一大院线之称的万达电影或将易主。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王健林在今年7月接受了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儒意影视”)的22.62亿元注资,而上海影业也因此取得了万达投资公司49%的股份,使其在万达电影中的股权达到9.80%。然而,这次施援并未解决王健林的迫切问题。

随着年关逼近,12月6日万达电影宣布暂停交易,同时,公司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健林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给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儒意” )。若上述事项最终实施完成,将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在不知不觉间,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变天了。此次万达集团决定出售万达电影的股权,于万达而言一是自身确实面临财务危机,急需现金流对冲;二是近几年万达开始倡导轻资产策略,尝试调转船头尝试新的运营策略;三是入局多年电影行业,万达对行业本身的态度由起初的激进转变为谨慎。

此时,儒意影业愿意接手国内最大院线电影公司的股权,一方面是出于其自身业务需求,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布局并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则是使其快速完成从影视制作公司晋升为影视头部资本的战略布局。

实际上,如本次交易成功,能够为双方带来了互惠互利的成果,从而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标。

01 东方好莱坞梦碎

王健林曾豪言壮语地公开发言“电影市场没有天花板”、“一个亿的小目标”,如今这番宏伟口号的余音仍在市场和大众中回响,但此时的他却被迫采取“断尾求生”的艰难决策。

如果本次交易完成,儒意影业在万达电影的股权将达到20%,王健林将彻底失去对万达电影的控制权。回顾曾经,万达电影曾是王健林追逐东方好莱坞梦想的方式,而在今年电影市场正值复苏之际,他却在不得不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彻底脱手的决定,王健林的好莱坞之梦,即将随着此次交易完成而破碎。

与水深火热的王健林不同,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儒意董事长柯利明在近几年的影视市场与资本市场里风生水起。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儒意成立于2013年,为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儒意”,00136.HK)协议控制的下属公司,中国儒意拥有上海儒意100%的实际权益,此次拟接手万达投资51%股权的上海儒意, 与此前接手万达投资49%股权的上海儒意影视,均由柯利明控制。

根据中国儒意2022年年报披露,柯利明作为公司的负责人2022年的年度薪酬为864.7万元,同时还持有中国儒意37.26%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中国儒意目前涵盖三大业务板块:儒意影业、南瓜电影和景秀游戏,即制片+流媒体+游戏,从公司整体业务规划来看,控股万达电影的院线和影院将有助于强化其在影视产业链中的布局。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的营业收入增速可观,且现金流良好。其中,万达电影的营业收入约为113.47亿元同比增加4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14亿元。不管对于卖家王健林,还是对于买家柯利明来说,都是一次有利可图的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百富榜上王健林的资产已经降至470亿元,与其身价最高时相比缩水了近五分之四。

然而,2015年时买家柯利明仅10亿的身价与彼时名动全国的王健林实在难以让人同时提及。但不到十年的时间,柯利明却成为此次万达电影交易的主要推手,可见在资本市场里,没有人能一直占据主位,但总有人能走向主位。

02 儒意影业“资本的游戏”

敏锐的商业嗅觉,持续压中爆款的能力和资本运作都让儒意影业在短短十年内在影视圈声名大噪。不过,对很多人来说,这家公司依然很神秘。

中国儒意的前身为马斯葛集团,收购儒意影业以及南瓜电影后进军影视市场。2013年,资本们纷纷涌入影视行业,金融出身的柯利明从也一直蠢蠢欲动,谋求公司上市。

次年,柯利明就找到了突破点,以15亿元的价格将儒意影业卖给了中技控股,相对应的,儒意影业承诺2014年到2016年的净利润必须达到7500万元、1.3亿元、1.85亿元,不过这次并购并不顺利,最终以证监会的否决而告终。

但是柯利明的资本游戏却才刚开始。2015年柯利明又找到了游戏公司天神娱乐(后更名为天娱数科)作为新的合作伙伴。同年,天神娱乐旗下的文创基金以13.2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儒意影业49%的股份,这次合作带来的结果就是使儒意影业的估值翻了近一倍。

不过,还不到1年的时间,天神娱乐就与儒意影业分道扬镳,文创基金以16.17亿元的对价转让了所持儒意影业股权,厚扬载弘接手。

2020年,恒腾网络公告称,公司将通过配发及发行股份、认购股权方式全资收购儒意影业,总代价约7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2亿元左右),而恒腾网络背后的股东为恒大集团和腾讯控股。作为交易条件,儒意影业承诺在2021财年至2023财年,每年净利润分别达到4亿元、5亿元、6亿元以上。2021年,恒大由于自身问题退出 了儒意影业,腾讯成为其最大的资方。2022年,恒腾网络正式更名为中国儒意 ( 00136.HK ) 。

除了资本对赌之外,儒意影业在投资影视方面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儒意影业还邀请了资深制片人陈祉希加入管理层,负责院线电影方面的投资与运营。陈祉希曾担任《人在囧途之泰囧》、《 分手大师 》、《 煎饼侠 》、《 唐人街探案 》等多部爆款电影的制片。

儒意影业先后投资了《铁齿铜牙纪晓岚4》《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热门剧集。之后在资本的加持下,儒意影业又跟投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缝纫机乐队》《动物世界》《天气预爆》等影片。而儒意真正在院线市场一战成名,全靠2021年参与投资电影《你好,李焕英》。儒意成为影视圈的新兴力量。

纵观儒意影业近年来的发展,都少不了腾讯的影子。截至2022年末,腾讯在中国儒意的股权占比为20.45%,位列第二大股东。与恒大套现离场不同,腾讯对儒意影业多次进行了增持,也显示出腾讯对这家影视新星的看好。今年7月,腾讯通过其子公司Water Lily完成了对中国儒意新股的认购,将持股比例提高至25.45%,此次儒意拿下万达电影,腾讯或许也是参与者之一。

通过今年先后两次入股万达,儒意已经向业界和大众展示了其远远超越普通影视公司的实力。儒意影业在娱乐产业中的角色和定位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业界对其未来的评估也存在着褒贬不一的看法。

03 院线还是好生意吗?

尽管儒意通过对万达电影的援助以及与腾讯等大股东的合作,显示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大实力,但对于院线生意的前景,业内人士和专业媒体仍存在争议。

从儒意方的角度出发,院线电影产业链中的制作、发行业务早已成熟,但C端院线业务却一直没有开展。如此次成功接手万达,儒意将增加院线电影放映、销售卖品、发布广告、游戏发行等业务。

即便万达商管陷入了财务问题,但万达电影一直在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方面连续十四年位居国内首位。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电影行业市场份额中,万达市占率为15.8%,较2019上半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可见万达电影确实属于优质资产。此外,深耕电影市场多年的万达电影,也能为儒意增加一部分的院线电影版权业务与制作业务。

表面上看,当前国内电影市场不论是院线业务、还是电影业务,都是一个可以持续增长的市场。

截至2023年11月13日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累计票房已突破500亿元大关,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电影制作水平的提升,国产影片的票房达到417亿元,占据整体市场的83.4%。相较之下,今年的进口影片票房为83亿元,占比为16.6%。

但这并非国产电影市场第一次展现出它的向好趋势,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刚刚突破600亿元,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电影即将迈入千亿时代”的欢欣声。那时候,媒体和电影公司充满喜悦地展望着2023年,憧憬着中国电影市场年票房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壮丽景象。

但疫情的爆发,不仅对全球电影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更让刚刚起步的国内电影市场呈现出倒退的情况。此种语境下,“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围绕存量进行电影产业的经营”成了当下最重要的议题。

当下影响国内电影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主要观影人群早已被覆盖,难以实现新增长;二是优质内容持续供给不足;三是当前固定的观影人群难提高观影频次;四是随着票补政策的缩减、电影票涨价,影响了观众的购买。此外,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也一度让“影院会消失”的声音甚嚣尘上。

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院线生意短期内仍然有利可图,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到方方面面风险的影响,因此对于儒意来说,如何在这个多变的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力,避免成为第二个北京文化,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飞娱财经”(ID:feiyucaijing2021),作者:飞娱编委会,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喊了一年的智驾大模型,现在到哪一步了?

2023-12-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