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出发!安徽今年前十月新材料产值突破4300亿元
“嫦娥钢”护航“天问一号”软着陆、世界最薄玻璃(0.12mm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量产、玉米(秸秆)到聚乳酸制品全流程打通并实现量产、PVA光学薄膜、MEMS传感器等一批创新成果率先实现国产化……36氪安徽12月12日从安徽省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2022年实现产值4900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的24.5%。今年1—10月,全省新材料产值突破4300亿元。
目前,安徽已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基地)“双轮驱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体系。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方面,已形成“一核四翼”集群布局,新型显示、新能源、磁性材料三大材料体系特色鲜明。
“双招招引”落地项目1551个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材料产业的“双招双引”,近年来,安徽赴沪苏浙、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拜访行业头部企业及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高效对接推进。
2021年以来,全省新签约、开工、在谈百亿新材料项目25个,50—100亿项目49个,落地项目数、总投资额在十大新兴产业中均位居前列。今年1—9月,全省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落地项目1551个,拟投资金额总计6087.6亿元,项目数在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中排名第2、总投资额在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中均排名第3。
36氪安徽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人才,安徽相关部门会同国家大基金、中央企业共同组建总规模200亿元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基金,组建总规模超过135亿元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基金,专项用于全省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等。
深挖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
离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更近一点,是新材料产业企业的持久夙愿。为了做好矿产资源保障,安徽紧盯关键基础原料,梳理主要矿种资源储量,深入挖掘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
36氪安徽了解到,近年来,安徽加强了铁矿等大宗原材料开发力度,建设一批铁矿重点开发项目。2022年,我省精炼铜产量约111万吨、居全国第2位,铁矿石产量约3242万吨、居全国第7位,原镁产量5万吨、居全国第4位。
此外,安徽制定了《安徽省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涵盖原始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等6个方面21条支持举措,形成全链条全环节的系统支持。同时,安徽聚焦潜力领域,研究制定《镁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动镁基新材料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wangshu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