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大社区综合体 如何在沙场上建成?| SmartCity Expo特写

未来可栖·2023年10月18日 13:44
36氪日前与DP建筑师事务所的三位董事进行了对话。

“读者的沙发就面对球场,抬头是激烈进行中的比赛,低头是文字的海洋。”以上场景并非来源于虚拟世界的想象,而是投入使用超8年的新加坡社区综合体“淡滨尼天地”。

淡滨尼天地内景

1979年,淡滨尼地区还是沙场遍布。在新加坡开启城市化之前,这里被当地人贴上偏远荒郊、穷乡僻壤的标签。经过五年多时间筹划和建造,淡滨尼天地于2017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席了开幕活动。

如今,淡滨尼天地给到访者的初印象是一处大型“体育场+商业综合体”,同时兼具“政府公共服务+生活休闲服务”,主要服务于淡滨尼镇的近三十万居民。该项目由新加坡人民协会带领,12个行政机构共同参与,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功能社区中心,涵盖运动馆、图书馆、社区活动空间以及零售商业空间,另外还有多个室内外演艺展览空间。

图片来自DP建筑师事务所

在淡滨尼天地,到访者可以选择体育、艺术表演、阅读、餐饮、购物、公园等任意场景参与活动。不仅如此,综合体内还规划了医疗、求职、缴付组屋房贷、社区保健、经济援助、办理停车月费等公共服务,提供市政“一站式服务”。

久而久之,整个淡滨尼市镇的地理“中心”、市民的生活重心都逐渐向这里转移,每月访客量已达到了116万人次,该项目背后的设计方是新加坡DP建筑师事务所。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SMART CITY智慧城市博览会(SmartCity Expo)上,DP建筑师事务所资深董事张海宾、董事饶沛然、副董事吴永勤出席并演讲,分享了淡滨尼天地的建设运营经验以及智慧城市、社区综合体的中国实践愿景。

01

构建“灰空间”的弹性

DP建筑师事务所资深董事张海宾表示:淡滨尼天地设计的关键在于整合合理性功能的组团,真正地创造功能与空间的融合,最终形成被社区活用的场所。

“我们以最大的限度去利用好灰空间来激发社区的参与度,每个转角都是活动场地,灰空间也构建了功能弹性和灵活性,我们还安置了电子测量,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了解居民的功能要求,不断把一些灰空间重新整理。”张海宾说,“整个项目是高效浓缩的,通过相互交错和咬合,使得人流的交汇最大化,创造可能性。综合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视觉通廊的作用,让访客时刻可以保持参与感,你甚至可以在图书馆看一场足球比赛。”

淡滨尼天地的核心空间是一处开放式、多功能的场地,即市政广场。市政广场也是新加坡一支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平时对社区开放,不定时承办节日庆典,也是各种大小运动会和居民早晚运动的场所。

图片来自DP建筑师事务所

淡滨尼天地的成功也离不开运营策划,全年活动不断,使所有硬件设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有政府的协作和全社区的参与。淡滨尼天地志愿者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人,成为新加坡参与性建筑建设的一个典范。

综合体内另一个标志性的空间是节庆广场。来自不同方向、走向不同的目的地的人流都会在节庆广场交汇,这里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创造更多互动。所以,此处常年设置舞台与观众席,时而免费播放电影,时而是热闹非凡的会场。

张海宾认为,设计最关键的是功能与空间的吻合,很多综合体设计所陷入的错误理解,仅仅只是把不同的功能放在一起。节庆走廊和节庆广场就是淡滨尼天地的动脉和心脏,这里承载着最大的人流,也是汇聚所有可能性的一个地方。

图片来自DP建筑师事务所

02

重新设想城市界面

DP建筑师事务所副董事吴永勤表示,全球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社区建设、凝聚力打造、闭环共享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吴永勤认为,我们提出重新设想城市界面的可能性,比如新加坡国家体育场如何变成一个社区中心,比如淡滨尼天地如何融合不同的参与者,来共同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中心。在中国的设计实践中,我们不仅仅只考虑单一的设计功能,而是考虑如何在一个空间里把核心生态理念植入进去。

整个过程围绕的是核心生态,它是高效、完整、属于社区的,是非常注重参与性的。就像打造一个城市HUB,在此基础上应用 SMARTCITY的前端技术。

以SMARTCITY的视角来看,很多人将注意力放在“SMART”上面,但城市规划与设计者更希望看到CITY角度。城市实体建设的厚重感,是不可或缺的,而智慧、科技迎合的是整个城市的建设,尤其全球化的环境、语境下,还应该有更多的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03

中国城市综合体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有无可能建设类似淡滨尼天地的社区综合体?如何把淡滨尼的核心生态理念带入中国?DP建筑师事务所董事饶沛然表示:关键要素一是用地性质的灵活度,二是地块或者项目甲方的规划理念。只有在不同功能用地的组合中,建筑师事务所才能引入核心生态理念。

饶沛然分享了DP建筑师事务所改造广州一处传统办公楼的经验:为了重塑超高层办公楼使用者的体验,事务所改善了塔楼中庭的空间,嵌入了更多带有健身功能的空间,增加了攀岩、羽毛球以及空中跑道;在37层,还增设了公共交流空间和瞭望台,尽量建筑内部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在中国,城市综合体往往是住宅开发先行、商业后置建设运营,以售养租模式非常流行。饶沛然对36氪表示:“从商业化角度看,住宅先行、商业跟进的模式是可持续的。因为综合体开发需要一次性投入初始资金,预售住宅是获得资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住户和人群的集聚对于商业项目的成功运营也是基础性的。”

不过在新加坡,住宅用地和商业等其他性质的用地往往不会捆绑出让,交由一家公司来开发、运营。一些住宅开发商获得综合用地,可能会重预售住宅而轻商业运营,这样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甚至资源浪费。

饶沛然认为,以售养租模式的真正挑战,可能是政府关于土地出让规划原则的变化。在城镇化成熟阶段,依托于存量住宅社区的综合体可能会成为主流,这给开发商的资本运营和商业运营带来了双重挑战,但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机会。

编者注:

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SmartCity Expo) 

10月12日至14日,“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海”在沪开幕。本次博览会是“全球智慧城大会”目前在亚洲唯一的落地活动,旨在为全球城市管理者和智慧城市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

创办于2011年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简称SCEWC),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展览集团主办,联合国人居署、世界经济论坛、西班牙工业部、巴塞罗那市政府等机构联合支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城市和社会智慧化发展和转型的智慧城市主题展会。

2021年3月,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展览集团商谈,将此博览会引入上海。

DP建筑师事务所

前身是DESIGN PARTNERSHIP,成立于1967年,1975年经改组后重命名为DP建筑师事务所私人有限公司(DP ARCHITECTS PTE LTD),是一家新加坡大型专业建筑师事务所,现公司新加坡总部有员工近200人,境外设有多家分公司,包括马来西亚分公司、菲律宾分公司、印度尼西亚分公司、香港分公司及在中国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联营公司等。 公司设计范围涵盖: 城市设计和城区改造更新,各类高层写字楼,宾馆酒店,新剧院,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等等。

作者|宋虹姗

扫码加群请备注公司、职位、姓名

+1
10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伴随李树斌晋升高级副总裁,美团在内容化上野心会更加凸显。

2023-10-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