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以才为本——数字动能下的韧性发展 | WISE 2023新人力时代大会
8月30日,36氪WISE 2023新人力时代大会顺利举办。今年,我们以“韧者行远”为主题,邀请到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学者和从业者分享经历与经验,共同关注在趋向于更高标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5.0时代,叠加“风险社会”的无常因素,企业如何通过“组织韧性”,在“智能”和“转型”两大趋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进行业务战略与人才战略的配套转型,保证企业不被浪潮裹挟。
大会上,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发表了题为“以才为本:数字动能下的韧性发展”的主题演讲。李强从趋势出发,认为整个时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环境变了,新旧动能的成长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地产、金融三驾马车行业招聘的增速显著下降,新能源、新制造,以及新消费、新生活出现显著增长。
由智联招聘数据分析趋势,李强指出,未来的招聘一定会进入技术类人才极其紧缺的时代,这是第一个趋势。无论是新能源、新制造还是新消费、新生活,上半年技术类工种的招聘需求都在逐渐增强,且新制造行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正在年轻化。
第二个趋势是新技术的发展。让自己身上有数字化的标签或数字化的技能已经是现在求职毕业生都做的准备,可以认为如果传统型的企业不愿意进化为数字型的企业,高校毕业生都不太愿意去。此外,大模型的应用也为招聘带来了效能和效率的提升。AI使岗位兼职化、替代人工岗位,已经在路上,HR要向前一步,掌握好数字化工具。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
以下为李强演讲实录(经职场Bonus整理编辑):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36氪的活动现场,感谢36氪的邀请。接下来我将代表智联招聘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这次大会的主题很有意思——韧者行远。 “行远”是说我们要走向很远的远方,第一个词,“韧”,听起来比较苦,坚韧是不是代表我们要过比较苦的生活,或者上升的途径比较艰难等等。希望我们尽快过掉第一个字,变成“乐”者行远,越乐观的人可能走的越来越远。
如今,我们看到非常显著的趋势是什么?
假定2010年以前,时代像被按了快进键,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非常卷,但好像到了2023年不知不觉地很多事和人都慢了下来。比如房价开始下跌,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发生,这是不是代表我们真的进入了慢节奏的时代呢?我们认为不是。
通过智联招聘的观察,我们认为整个时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环境变了,新旧动能的成长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有三驾特别大的马车驱动经济增长:互联网、地产、金融。这三个行业都跑在最前面,但通过智联招聘的数据,我们看到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这几个支柱型行业招聘的增速显著下降。那么,上升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今天的分享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有哪些新行业在增长,这些新行业给我们HR从业者带来哪些启示?第二是随着大模型等数字新技术的运用,会对我们的组织和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后是我们的组织怎样管理、变革,才会让发展的速率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快?我们也需要思考,变革是不是意味着折腾、是不是意味着这家企业不好了、增速不高了,才需要进入到变革期呢?下面带来我们的分享。
第一部分,智联招聘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显著性增长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新制造,以及新消费、新生活,在今天的演讲中,前两者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第一个趋势,上半年技术类工种的招聘需求在逐渐增强。从上半年招聘需求的变化来看,风电工程师、电力工程师、工艺/制程工程师等是新能源赛道里面增速最高的职业。我们把新能源所有招聘JD拿出来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招聘需求占比最高的技能,从以前熟悉的Office办公软件、PPT等变成了CAD等,我们发现技术类工种的招聘需求在逐渐提高。
第二个趋势是,整个新能源行业员工的稳定性高很多。是这个行业很稳定,导致员工稳定性比全行业的要高吗?跳槽率低吗?我们认为不是,而是“风口”。资本的风口在哪里,哪里发展速率越高,相对来讲职场人的稳定率也越高。
大家看到资本都进入到了新能源,可能会认为它的人才流动速率会提高,其实恰恰相反,这个行业的人才对待跳槽反而会更加谨慎。尤其是我们做定性访谈,和头部企业员工访谈的时候发现,大家基本都表示不希望跳槽,希望在本身的岗位上沉积几年,除非这家企业本身发展受限,员工没有办法升到下一个职级,才会开始考虑是不是要跳槽。同时有另外一组数据来佐证,智联招聘大概18年左右的时间在办“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我们发现获奖企业中,基本上风口类企业的员工稳定率要比其他传统企业高很多。
这是来自新能源行业的观察。
第二个增长的行业是新制造。新制造和老制造有非常显著的区别。如果说老制造都是蓝领工人为主,那么新制造方面,我们看到招聘增速最高的都是跟智能制造、IT技术等等密切相关的。同时智能制造领域还在发生一个趋势性的变化,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行业正在年轻化。
另外就是新消费和新生活,这两个需求一模一样,大家越来越需要技术类工种,这对所有的HR朋友们都有一个启示:未来的招聘一定会进入技术类人才极其紧缺的时代。
互联网行业前几年高速发展的时候,很多技术类人才的招聘有难度,比如Java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但当时竞争的比率、斜率都没那么高,使使力气、找找猎头,多用几个渠道好像都能招到。
但我们发现,从智联招聘全平台数据看,在我刚讲的这四个行业中,技术类人才的招聘非常难,因为每个企业都在抢人。智联招聘有个指数叫CIER指数(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这个指数是我们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一起做的,看每个岗位的紧俏程度。这两年技术类岗位的紧俏程度是5个岗位在抢1个人,可以看到技术类人才都极其稀缺,所以我们建议HR一定要提早储备技术类人才,这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新技术。
新技术带来了什么?一方面,数字职业招聘总量全国占比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而另一方面,全国数字职业潜在劳动力的供给也在上涨。
我们在今年4月份做了大学生访谈,回收了7万多份有效问卷,此外大概在线下30多个城市做了访谈。访谈结果发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在准备一件事——让自己身上有数字化的标签或数字化的技能。毕业生并不排斥传统的企业,但如果企业没有使用数字化的工具,还是用传统、简单的Excel来管理、需要每天用Excel做统计和分析而没有任何决策类的建议,那么很多学生,尤其是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都会非常理性地后退一步。如果传统型的企业不愿意进化为数字型的企业,高校毕业生都不太愿意去,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趋势。
第二是大模型的应用,尤其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ChatGPT出现在大家面前,智联招聘也是从去年12月开始重点研究大模型到底能给招聘行业带来什么。我们今天带来了答案,我们用了新的模型、新的技术以后,会有一套全新的匹配算法运用到不同的产品。
给大家举个显性的例子,我们用了大模型以后,到底会有哪些变化?以前的一份简历只需要一个求职者填20个字段,如果用以前的机器算法学习来做拆分,我们会把20个字段拆成 100多个字段,来和职位进行匹配。今天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已经能拆成400个字段了。也就是说,一份简历有可能只写了不到100个字,但智联招聘后台的系统可以把它变成400个匹配的字段。同理,JD也一样,HR写一份JD有可能也是100个字,也会被拆成几百个字段来进行一一的匹配。所以如果各行业都上线以后,大家匹配的效能和效率会有显著提升,体感上也会好很多。
同时我们用新技术还做了什么?我们和国内几家头部的视频公司联合,比如科大讯飞、腾讯视频等等,我们合作做了一款产品叫“AI易面”。这是一款做劣汰的产品,也就是面试的时候不需要HR,而是用机器实现全自动化的面试。比如说我今天面试销售,它会考核我几个方面:我的胜任力是什么、动机是什么、能力有什么,我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等,之后它会给HR分值的建议和参考。关于这项技术我们有个公式算法,假设面试8000人,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HR需要600多个小时,但现在HR大概只需要10分钟跟系统进行人机对话,它就会生成自动化对话的面试软件来和求职者面试,你可以让求职者理解它是虚拟软件在面试,但求职者是完全无感的。
此外,我们现在内测的产品,被称为“招聘版ChatGPT”。第一是会自动写简历,以前很多人不太会写简历,现在交给它就好了,人机对话四五轮,它给你写简历,根据建议来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正。第二可以帮助HR写千人千面的JD,根据行业、薪资的不同,岗位基础模型的要求,所在城市、行业等,它会给你不同的建议,告诉你怎么吸引求职者更好,欢迎大家来体验。
未来我们还有个设想,我们认为未来有40%的岗位都会消失,这40%的岗位都集中在职能类岗位里面。以HR为例,做面试和筛选的HR岗位可能会被机器替代掉。所以我们认为,HR应该勇敢地向前一步,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端,通过文化、组织、激励、成长体系的设计,让员工发挥更大的动能和效能,以此来提升组织的效率,这可能是HR下一步职业发展中更为重要的课题。
40%的职能岗位消失以后,是不是特别可怕的事情?也不是,这个岗位是兼职化了,而不是彻底消失了。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大家都会用很多软件来约保洁,发现保洁的时间是小时制的,以后财务类、行政类、客服类工作都会变成小时制,每个人每小时的平均工资有可能会提升,月度收入有可能也会提升。如果未来变成灵活工作的方式,不一定会是一件坏事,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更好。
现在很多新技术、新产品都在研究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大规模应用以后,会不会对很多岗位造成威胁?答案是一定的。智联招聘在今年4月份和北京大学国发院一起做了一项研究,看AI到底能不能替代人工的岗位,我们发现替代率还是有一些显著性变化的。例如设计岗位,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是在缩减、低于行业的平均招聘增速,有很多行业不需要那么多设计,,AI可以替代了。此外,客服、销售岗位也在被AI替代,比如直播带货,大家认为都是人带货,有可能后台只是一个程序,它录用了你的声音、表情之后把素材拿去,请AI用你的语调和措辞来卖货。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会让很多职能类的岗位消失,且已经在消失的路上,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HR的同学要向前一步,掌握好数字化的工具。
在新组织的部分,组织到底会向什么方向演进?我们认为随着新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新的动能在驱动着变革。大家对于好工作的标准、好企业的标准也会完全不同。智联招聘连续做了十几年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我们今年的最佳雇主管理模型也已经公布,欢迎大家关注。
感谢各位!
整理编辑|戴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