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邓干然:产教融合,方能强农、兴产业、促振兴

拨莉@36氪海南·2023年09月01日 18:18
农业机器人将是中国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板块。

8月26日,迪马股份与36氪海南联合主办的“海南自贸港智能制造出海基地建设研讨会暨廷捷机器人新品发布会”在海口顺利举行,为海南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创新赋能新动力。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院 邓干然 主题演讲

会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干然发表了题为《产教融合:强农兴产业促振兴》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发展农业机器人,就需要围绕“机器人农业”这五个字去构建、实践和应用,去推进机器人应用特点的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业机器人新技术应用示范、强化农业机器人支撑体系建设,才能真正促进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以下为邓干然演讲实录(经36氪海南整理编辑):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感谢会务组的安排,让我有机会这里分享我的工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中央所属的科研院所,主管部门是农业农村部。1954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在海南岛成立,至今是70年。

应该说这70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一直是全国综合性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是热带农业及热带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咨询机构,是热带农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以随着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凸显。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我们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板块,由我们研究所在牵头建设,所以今天这个会议,应该也是我们科学院或者科学中心跟产业界的第一次深度的融合的开始。

我和我的团队都在做农业机械的工作,我在这个领域深耕将近30年。“十三五”以来,我们开始了智能农机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今年开始,我们也跟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一些高校,合作启动了农业机器人的相关的研究。我本人的工作除了研究开发之外,同时也在做农业机械化技术方面的教育,带博士带研究生。所以今天可以来跟大家谈谈,产业跟教育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谈谈三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农业机器人,在中国要不要搞?”
  •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发展农业机器人?”
  •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在教育或者人才培养方面该怎么做?”

中国农业机器人技术概况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们分几点来讲。农业机器人是中国农业机械化追赶发达国家的最后一块短板,为什么这么说呢?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大约是72%,我们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达到95%以上的发展水平,差距还是非常的大。因此,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仍然十分强劲,农业机器人将是中国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板块。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田农业机械化都搞得差不多了。我们经过1959年吹起这个冲锋的号角以来,现在剩下的都是不好搞的、难搞的,或者说用传统的机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水果采摘类,是传统的机械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在作业的时候要保护好原有的植物,这个就是传统的机械化做不了的,就剩下这些边边角角的问题。如果我们要把这20%提高起来,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要上农业机器人,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来了解一下农业机器人与农业机械的关系。可能有一些领域的人士担心搞农业机器人了,那我们农业机械是不是失业了?不是的,农业机器人不是去替代农业机械,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做一些传统农业机械无法实现生产环节,比如在作业过程中同时对作业对象进行保护,是对农业机械的补充和完善。就刚才说的,除了水果在采摘、动植物的管理很多方面,农业机器人只是对农业机械的补充和完善,不是替代,两者是相辅相成。

高价值的农业机器人能不能在低价值的农业生产用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或者说一部分、大部分高价值的农业作业环节是可以应用的。当前我国机器人的基础工业已逐步完善,下一步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农业应用场景的技术研发,把机器人优先在高工价的农艺作业环节中示范应用(比如水果采摘环节),进而扩大农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规模起来了就可以降低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继而在较低工价的农艺作业中应用,以推进更大规模的应用,全面全程的去补农业机械化的短板。

中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农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发展农业机器人提供了超大的市场机会。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放在十年前,我们可能都没想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在这个赛道超车。所以我想,中国农业要超越美国,最有可能是在农业机器人实现弯道超车和产业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模式,中国农业机器人完全可以复制,并做成一个更大更高端的产业。

如何发展农业机器人?

第一个方面,要推进针对机器人应用特点的农机农艺融合,首先要——构建“机器人农业”。

机器人农业它是跟机械化农业是大不一样的。机械化农业就是农机过去,植物全部躺平,这个叫机械化农业。机器人农业就是你机器过去之后,原有的植物它是不能动的。所以针对不同种类的农业机器人,它的使用特点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找到科学和技术规律。

同时,我们要根据农业机器人的使用特点,确定耕地布局、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模式。如果没有这一条,包括农业机械化没有这一条为做基础,基本上是用不起来的。

此外,我们要基于农业机器人与农情适配性的技术验证与试验,建立农业机器人技术标准。这里主要是做作业技术标准,只有构建基层农业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才能够来确定我们的技术路线。

第二个方面,加强农业机器人新技术应用示范——实践“机器人农业”。

第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技术改进方向,不断修订标准,完善产品。第二。在示范应用中建立生产模式,评估技术经济性,形成推广应用的案例。第三,在示范应用中提高各方面认识,发展潜在用户,培养用户并且获得政策支持。

第三个方面,强化农业机器人支撑体系建设——应用“机器人农业”。

真正应用机器人农业的时候,前面两步做好了,还需要这些支持:

1.完善政策支撑:农业机器人购机补贴,农业机器人作业贴补 ,以降低使用成本。

2.发展农业机器人服务组织:提高作业质量和设备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

3.从源头上注重培养农业机器人的科技人才:

①高校农机化专业向农业机器人专业升级,为产业提供研发设计人才支撑;

②高、中职院校机电工程增设农业机器人专业,为农业机器人产品制造、生产和农业机器人操作、维护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中国农业机器人产业与 教育如何融合发展?

那么,既然需要人才,我们教育该如何的融合产业进行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巨量的人才支撑,所以从源头上加强加大培养农业机器人的科研和技术人才,是我们机器人农业集成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核心就是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就是产业跟教育深度融合。

我认为,从事农业机器人人才(博士、硕士)培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的课题设置要围绕农业机器人研发设计的工作需要,科研仪器设备设施也要围绕开展农业机器人研发设计进行配备建设,研究选题要从农业机器人研发企业中来,研究过程要在研发企业中完成,研究成果要应用到企业产品制造中。因此,相关高校院所要与研发企业建立配合紧密的协作关系,可以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推进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提供高层次才支撑。

高、中职院校按照国家定位,主要开展农业机器人制造、测试、操作和维保、服务的基础技术人才。这些基础技术人才是将来农业机器人能否造得出来、用得起来、用得好、用出效益的关键一环,这些基础技术人才也是将来运用农业机器人进行机器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同样,也需要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就结合开展农业机器人制造、测试、操作和维保、服务的需求来考虑;在专业或技术实践中,要充分应用农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来进行,有条件的院校可与企业共建农业机器人试验农场;这些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可通过企业试用考核来确定人才的等级。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中国农业机器人产业是国家予以支持的重要新兴和前沿产业,中国农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板块,中国农业机器人应用是国家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推进农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发展,各级政府应在不同层面予以政策引导和充分支持,中国农业机器人产业才能兴旺,中国农业机械化才能突破最后一块短板,向着胜利迈进!

36氪海南——以自贸港为核心,展望未来趋势与价值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海南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hainan@36kr.com,通过邮件联系小编,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微信公众号ID:HaiNan36Kr官方微博:@36氪海南头条:36氪海南

36氪海南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走更宽的路,通向更为广阔的商用产业市场。

2023-09-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