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勇健:西部创新,重庆需做好承接产业大转移准备
36氪重庆获悉,8月22日下午,WHY“明月湖·π ”产科金沙龙(以下简称“沙龙”)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畔举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蒲勇健,进行了《西部创新,重庆需做好承接产业大转移准备》的主旨分享。
蒲勇健指出,西部更适合创新。他在4年前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发现:过去100年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大多数是在二线城市完成的原创研究。“因为只有商业机会并不是非常多同时也具备相当好的城市功能、文化氛围的地方,才是让人仰望星空的地方。”
蒲勇健表示,在未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重庆也需要做好迎接东部产业大转移的准备。占中国GDP三分之二的东部产业产品,从既往的出口国际市场转为国内市场时,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大规模面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主要的目的地将是成渝地区,特别是重庆。“重庆可以靠亲情和文化,打人才吸引差异化策略。”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节。
蒲勇健
今天主要的话题是谈怎么吸引人才。我本人也算是好多年前被吸引回重庆的一个人才。我是79级重庆高考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大数学系。重庆大学当时的校长一直关注我,就动员我回重庆,到重庆大学。第二,我是这里的“地主”,我家就住在明月湖旁边,所以也很高兴,欢迎大家。我分享的主题是《西部创新,重庆需做好承接产业大转移准备》。
第一,关于西部创新。西部更适合创新,在逻辑上,在事实上,在数据上都是有依据的,这不是一个噱头,这是研究的一个结果。
2019年我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全世界科学城发展范式。这是当时重大副校长明炬让我做的,现在他是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我研究了最近一百年所有的诺贝尔科学奖,他们的成果是在哪里取得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之外。
大数据分析,接近96%的诺贝尔奖的原创成果都是在二线城市取得的。全世界的创新中心基本上都是位于商业不是最发达的区域,其中主要就出自西部。美国的创新中心就在西部。
道理很简单,一线城市的商业机会太多了,赚钱的机会太多,没有太多人仰望星空,创新太烧钱了。只有商业机会并不是非常多同时也具备相当好的城市功能、具备文化氛围的地方,才是让人仰望星空的地方。
第二,重庆即将会成为大规模的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未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占中国GDP三分之二的东部产业产品,从既往的出口国际市场转为国内市场时,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大规模面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主要的目的地是成渝地区,特别是重庆。为什么这么说?
1、中国出口战略性升级。最近我国出口下滑得很厉害,主要是一些中低端的产业链如纺织品、玩具等,转移到越南、印度去了,他们的成本更低,更便宜。怎么应对?国家现在有个战略,就是以新能源汽车出口来取代过去科技含量比较低的中低端的产品。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下一步主要以重庆为基地,大量形成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根据重庆“一带一路”的特殊位置,出口东南亚,通过东南亚来撬动国际市场。为什么很多新能源汽车扎堆到重庆来,原因就在这里。这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
2、成渝地区是内陆具有最好基础设施的板块,高速公路密度达到长三角水平。成渝地区是一个水平,其中重庆尤其突出。据我考察,重庆区县的基础设施全国排第一,具备承接产业大转移的土地资源和物理空间。
3、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重庆拥有39个,重庆是中国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城市。如新能源汽车需要很长的产业链,国家把重庆作为战略大后方,重要工业产业备份城市。
4、工业发展需要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在西南,成渝也在西南。
5、重庆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重庆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第三,产业承接要做很多工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要吸引人才。
目前区域之间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重庆力度很大,但不是最占优势,这只是一个必然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真正要在人才方面做出比较好的表现,我有一个建议,要差异化。怎么差异化?靠情怀,靠亲情。
比如,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把在全世界留学的重庆籍人才信息全部掌握起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同学会、同乡会、网站。其实很多回家乡来创业来发展的人,都是和家乡有关系的。不光是重庆籍人才,进一步将亲情和人脉拓展,重庆籍人才的女婿、媳妇、同学、好朋友,把他们的人脉一条线拉过来。
还有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有很多过去的外国领事馆在重庆。有很多老外的后人,他们的孙子辈还很想回重庆来看看。市政府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国际网络建立联系,招商引资什么的顺便就做了。这里面有很多做资本的,做生意的,各方面的人才都有。
一方面是亲情,一方面是文化,这是别的地方没法比的历史资源。把这两手都抓起来,再加上吸引人才的政策,别人就没法比了。
金石院士(图右)收藏蒲勇健美术作品
讲一个我将北大数学系同学金石院士团队吸引到重庆的故事。金石院士(欧洲科学院和欧洲人文科学院院士),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经过我的团队动员已经落户重庆,2022年除夕和西部(重庆)科学城签定协议,成立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今年7月13日重发布庆首个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兆言”,就出自这个研究院。
现在我正在想把另外一个同学拉回来,也是北大数学系的同学曹立宏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中国顶尖的脑科学专家。我建议吸引顶尖人才,除了一般的科研经费待遇,还要建高端实验室。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现在在国际上都拿得出手的。
重庆或者成渝,要吸引高端人才,需要科学平台做起来,做高端的实验室。两江新区龙兴这边的条件,比高新区还好一点。只有顶级实验室,才能做出有影响的成果出来,这对高端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