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他们决定不卷了

新周刊·2023年08月07日 20:21
你的“人生宝藏”是什么

当代人羡慕并向往,却难以达到的一种人生状态:自洽。 

说到自洽,不得不提四十出头的汤唯。去年,她凭借《 分手的决心 》重回大众视野,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一举拿下多个奖项。但此前,汤唯的演戏道路并不那么顺畅。 

01

汤唯的同学曾评价她并没有什么表演天赋:“当年,她考中戏,考了3次才上榜。“ 

即使后来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李安,但很快因为《色戒》风波,她的演艺事业被迫停了三年。可她欣然接受一切,外界的评论也没有影响她对表演的热爱。既然改变不了现实,她干脆就去英国静下心来读书,进一步修炼自己的表演水平,沉淀自己的人生。 

汤唯继《色戒》沉寂三年后出演电影《月满轩尼诗》,角色状态给人一种自洽的感觉。

不管处在哪个年龄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从而陷入精神内耗,无法达成自洽——20+,因为工作中的一句否定,就会陷入自我怀疑;30+,没有按照既定的人生轨道做到“而立”,便开始加重焦虑;40+,人生即将过半,还没找到与自我的相处方式,于是自责或埋怨…… 

生长在这个物质富足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但与此同时,精神世界又是如此贫瘠。我们总是要得太多,把自己逼得太紧,整个人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失落情绪里。 

所以,对当代人来说,自洽很难。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02

李雪琴曾在访谈节目中说过一段话,让内耗的年轻人获得了短暂的自洽:“年轻人为什么想留在竞争激烈的北上广,因为他们本来就有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为什么外在形式那么‘丧’呢?因为他们允许给自己一个缓冲。” 

“丧”让他们看起来毫无追求、像在得过且过,但其实,这是一种安放压力和情绪的表现。他们其实早就在心中画好了一张人生寻宝图,并在寻找“人生宝藏”的路上无声地奋斗着。 

这届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摆脱各方压力带来的内耗,努力活在自己喜欢的状态里,奔赴自洽。 

(图/《问题餐厅》)

03

每个人的“人生宝藏”都不一样。 

@小鱼 的人生宝藏是生活所给予的灵感,她得以创作出一幅幅画作,并从中获得愉悦感—— 

“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我产生了对绘画的构思和灵感,就会马上记录下来,然后开始花时间变成一幅幅画作。这种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令自己忘记生活琐事、人际关系或者是工作中带来的任何烦恼,我很喜欢画画的自己。” 

(图/@alllphoto)

@dongdong  的人生宝藏,是将自己亲自挑选的鲜花卖出去的过程,也是一种成就感—— 

“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开一间属于自己的花店,但目前27岁的我资金还不够,只能当作副业来做。在工作之余(大多时候是假期),我会赶早去花市选花。虽然我自己也会种花,但阳台不大,种得不多。种的花开了,我就送给我喜欢的顾客。我很享受这个自我满足的过程。” 

(图/@爱摄影的冬冬)

@土豆大叔  的人生宝藏,是十年如一日地做出客人爱吃的美食,是自己“还过得去”的手艺,是来自客人的认同感—— 

“我喜欢制作美食,食物本身的色泽和味道就能让我感到治愈。其实我一开始也会抱怨出餐很累,但有一次,我看到好几个顾客因为吃了我做的餐品感到治愈和开心,她们满足的笑容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图/@wavebreakmedia)

不过,我们都知道,人不会生来就习得“自洽”。 

纪录片《孤岛之歌》里的自我反思,让人印象深刻:“以前我想嫁给一个诗人,现在我想成为一个诗人。”这是一种向外索取到向内自足的转变,是一个慢慢自洽的过程。 

(图/《孤岛之歌》)

自洽,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一种悦己的事物、状态或生活方式。当一个人真正感受到自洽,往往可以等同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宝藏”。 

每个人都有一份安放情绪的、独特的“人生宝藏”,就像绘画、卖花和制作美食,还可以是作诗、旅行......那么,你的“人生宝藏”又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鹿子芮,36氪经授权发布。

+1
31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