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的中国资本局
摩根士丹利加速布局国内资管市场的同时,证券业务越做越大,但基金管理规模却在最近两年近乎腰斩。
01 摩根证券借IPO扭亏为盈
最近几天,摩根士丹利证券引得不少关注,目前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已涵盖券商、公募基金、国际银行、股权投资等资管业务,最近2年还将券商、基金等公司纳入全资控股行列。
本次事件直接关联的摩根证券,原名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成立于2011年5月。原股东为摩根士丹利(持股51%),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9%,以下简称“华鑫证券”)。
最初,外资券商入华,最高只能持股49%。2018年4月,中国证监会公布条例,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为51%。在此时代浪潮下,摩根士丹利在华控股一家券商的梦想也变得十分迫切。
2019年,华鑫证券挂牌转让摩根华鑫证券的2%股权,摩根士丹利作为唯一受让方,以3.76亿元接手。由此,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的角色实现互换,摩根士丹利持股比例从49%升至51%,正式成为摩根华鑫证券的控股股东。
两年后,证监会又进一步宣布,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股比限制。
随后在2021年4月,华鑫证券挂牌转让了其所持有的摩根华鑫证券39%股权。当年7月中旬,摩根华鑫证券完成了该笔股权转让。至此,摩根士丹利对该券商的持股比例已经升至90%。另据官网信息,目前,摩根证券由摩根士丹利持股94.06%,华鑫证券作为少数股权股东持股5.94%。
在完成绝对控股的过程中,摩根证券也开始弥补自身在业务类型上的短板。除了原有的股票和债券承销与保荐、债券自营两项业务,其还拿下投行牌照,开始更加灵活展现自己的投行业务优势。
仅2020年,摩根证券就完成了包括中芯国际、百奥泰、康希诺三单科创板IPO,其中摩根证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参与了中芯国际532.3亿元的IPO项目,这也是当年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IPO。
时间来到今年。7月中旬,有市场消息称,中国快时尚零售商SHEIN,正谋求在美上市。其中,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与SHEIN洽商,有关SHEIN上市的流程。
此外,今年谋求登陆港股的公司,如极兔快递、自如、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等,在其保荐团队中,均可见摩根证券的身影。
IPO业务的补充也直接让摩根证券扭亏为盈。
年报显示,2019年,摩根证券营收仅为1.32亿元,同期净利润更是大幅亏损达1.09亿元。而在2020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8.48%达到3.28亿元,净利润也扭亏为盈,录得140.1万元的收益。此后的2021、2022两年,摩根证券的营收分别为4.14亿元和4.29亿元;净利润也均为正,分别为3019万元和1931万元。
02 基金产品业绩欠佳
除了券商,大摩在中国境内还有公募基金、国际银行和股权投资等业务。
其中,公募基金也是大摩正加快布局的重要板块。
今年2月3日,证监会批复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根基金”)股东摩根士丹利,受让原股东华鑫证券与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全部股权。
根据批复内容,摩根士丹利不但从华鑫证券手里拿下36%的股权,还将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手中的15%股权买下,一跃成为全资控股股东。
7月17日晚间,摩根基金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变更的股权交割事项已完成。这意味着,摩根基金成为国内又一家外资独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两天后的7月19日,摩根基金将注册资本从2.5亿元人民币提升到6亿元,增幅140%。这也是近期自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等外商独资基金提升注册资本之后,又一家全球机构出手。
不过,从业绩来看,摩根基金在中国的展业水平还有待提升。
Wind数据显示,摩根基金在管规模从2021年6月底的425.35亿元,快速下滑至今年8月6日的224.34亿元;旗下产品以债券型基金为主,规模为127.8亿元,占比近6成;混合型产品次之,总规模为84.39亿元。
在16只债券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有一半在最近一年的收益为负数。此外,在最近一年,该公司16只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0.52%,落后于同类产品1.91%的平均收益,与全债指数3.64%的收益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
相比之下,混合型基金的表现更为不佳。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大摩多因子策略混合在最近2年的涨幅为-25.75%,而同期沪深300的收益为19.25%;而大摩基础行业在最近一年亏损幅度更是高达40.62%,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最近一年亏30.45%。
细看其基金亏损的原因,离不开重仓医药行业。例如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医疗保健行业股,占据着65.83%的仓位,而这些股票今年以来的表现一直欠佳,其中泰格医药、美迪西、康龙化成在今年二季度跌幅均超过20%。
▲(
此外,材料、工业板块也是跌幅重灾区,而摩根基金也在这些板块中承受了不小的亏损。以大摩基础行业为例,该基金有61.55%的仓位投资了工业、可选消费等板块的个股。而在过去的第二季度,其重仓的昱能科技、禾迈股份等个股跌幅均在20%上下。
这里着重介绍下大摩基础行业,该基金成立于2004年的3月,目前已经是成立19个年头的老产品,但产品的规模愈发“迷你”,「市界」在8月6日查询时仅剩下0.65亿元。
另外,从成立至今,该产品共经历了11任基金经理,最新离任的王大鹏,现任摩根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他曾在2017-2019年获得过“三年期股票型金基金奖”等奖项,是摩根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但其任职期间业绩欠佳,年化回报仅5.87%,在同类1342个产品中排名第997位。因此,其离任也被基民质疑为“‘甩锅’给新人”。
王大鹏的继任者为2018年加入摩根基金的陈修竹。
Wind显示,截至8月6日,陈修竹任职5个月总回报为-26.9%,年化回报更是达到了夸张的-51.51%。也难怪有基民表示:“这么好的行情,居然再创新低,没有天理”。甚至有基民喊话大摩基础行业的基金经理:“修竹,清盘吧。”
但这几只基金也只是众多亏损的混合型产品中的代表。天天基金数据显示,该公司34只混合型基金中,有33只在最近一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且其中有17只基金的亏损幅度都在20%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摩不能只忙着扩充业务版图,在业绩上也要再努把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界”(ID:newsseeker),作者:有趣有料有深度,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