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回顾:京东和阿里,理念与模式之争
01 一场危机,催生两大巨头,改写中国电商市场格局
你知道吗?今天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竟然是在20年前的一场SARS影响下诞生的。
2003年初,一名从广交会返回杭州的阿里员工被查出疑似感染SARS,500多名其他阿里员工无奈搬着电脑回家隔离。
公司正常运作受到影响,但杭州马却敏锐的意识到, SARS对社会的影响,一定会催生电子商务的需求,对线上经济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巨大机遇。
4月7日,杭州马在湖畔花园秘密召集了十位阿里员工,签了一份协议,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阿里,去做一个必须“绝对保密”的神秘项目。
而这个神秘项目,就是今天的“淘宝”。
5月10日,淘宝网上线,中国最大的C2C电商由此诞生。为了纪念当年那段特殊的口罩时期,5月10日也成为每年的“阿里日”。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中关村的东子,同样因为口罩影响,不得不关掉自己所有门店。公司大量产品积压,不到一个月就亏了800万,最多还能撑两三个月。
无奈之下,居家办公的京东多媒体员工试着在网络论坛发帖子推销光盘,结果线下累积的“只卖正品”的口碑派上了用场。
通过一位数码版主的推荐,很多用户开始上网找京东买光盘。
咦?这网上还能卖东西?
刚触网的东子对互联网产生了巨大的热情,没日没夜的泡在网上,凌晨四五点还在发帖回帖。
2004年1月,京东多媒体网正式上线。
尝到了互联网甜头的东子,之后更是果断关掉线下全部12家门店,全面转型电商,中国最大的B2C电商由此诞生。
也开启了相似背景下诞生的两家公司,不同的模式之争。
02 阿里和京东,理念和模式的PK
2014年11月,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就在这次会上,东子第一次见到了杭州马。
老马握着小刘的手,惊讶的问道:“你这么年轻?你这么小!”
表面上看杭州马这话没什么问题,但明白人都听得出弦外之音,这么小,京东还想挑战淘宝,或许还嫩了点吧?
这话说的没毛病。
就在半年前,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综合电商,市值接近300亿美元。
但东子风光还没几天,4个月后,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全球史上最大IPO纪录,市值突破2300亿美元。
虽然市值只是阿里的零头,但东子可没带“怂”的,用他自己的话说,2010年京东上马图书项目才一个月,就敢挑战当时的图书龙头当当;2012年京东100亿销售额,就敢挑战千亿销售额的家电龙头苏宁。
在社会学专业的东子看来,他做的事业,“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商业成本和效率”,而杭州马的淘宝,只是一个靠流量卖广告的平台。
而在杭州马眼里,东子只是一个低买高卖的商家,而他的目标:“是要培养更多的京东”。
这句话逗乐了百度李,也让东子尴尬万分,该说不说,论口才杭州马那是完胜。
对于东子投入巨资自建物流而连年亏损,杭州马的评价是:“我们要做物流该怎么做?肯定不是自己做”。他曾经断言,京东这种(自建物流)模式将是个悲剧。
而东子则认为,淘宝的C2C模式是假货的重灾区,“C2C我们不做,因为那种商业模式是注定一定会有假货,是绝对不可能杜绝假货的!那是商业模式的缺陷”。
甚至在腾讯电商并入京东后,不惜将腾讯的C2C平台拍拍网业务关闭,理由是无法杜绝假货。
他相信京东的自营模式和自建物流体系,早晚有一天会成为他超越阿里的核心竞争力。
03 那些年的“内涵广告”—京东广告部玩嗨了
2013年10月底,正在紧张筹备双十一的阿里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了京东的双十一广告,气的差点吐血。和过往主打低价不同,这次京东主打的是一个“快”字,直接对标淘宝送货比京东慢的痛点,而之后一系列的平面广告更是抓住淘宝送货慢的问题使劲内涵。
第二年双十一,“内涵广告”又有了续集。
这次的主题,换成主打一个“真”字,广告语是“瞎淘了吧!,同是低价,买一真的!”
就这广告语,你品,你细品。
该说不说,京东广告部玩儿的是真嗨,可让阿里广告部气得牙痒痒。
到了第三年,没等京东这边广告出街,阿里先出手了。
2015年10月底,阿里一纸通告,敬告各位同行:双十一是咱家自创的购物节,我已经注册了商标,以后请你们不要再来蹭热度了!
这一招打的其他平台措手不及,说好的大家一起“分蛋糕”,现在你自己关起门“吃独食”,换谁能咽的下这口气啊!
于是在当年年底,京东一纸诉状,以“要求商家二选一”等理由举报了阿里,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以阿里被罚款182亿而结束。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的单笔罚单。
当然,无论是内涵同行还是垄断市场,都是有违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而一个纯净的互联网环境,无论对于京东或是阿里都是最重要的。
虽然杭州马和东子曾经为了各自的商业模式大打口水仗,但多年之后,阿里早已布局自营电商和直营物流,而京东也开始重启京东小店等C2C业务。
两种模式竞争的同时,也在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而我们消费者才是这种竞争的最大受益者。
那么兄弟们,你网上购物更喜欢去哪家呢?欢迎评论区聊聊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吴哥说财经”(ID:Wugeshuocaijing),作者:吴哥说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