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的公开信与尤瓦尔·赫拉利的预言

36氪的朋友们·2023年05月23日 20:02
孙燕姿的公开信与尤瓦尔·赫拉利的预言

“AI孙燕姿”用1000首歌,侧面印证了尤瓦尔·赫拉利的预言。

“人工智能刚刚破解了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在历史上的每一种人类文化中,操作系统始终是语言。一开始就有了话语。我们用语言创造神话和法律,创造神和金钱,创造艺术和科学,创造友谊和国家。”

——尤瓦尔·赫拉利

而最先受到冲击的是艺术家们。孙燕姿开始显露出无奈,但她的粉丝们并不这么认为。

 AI正在破解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

近日,写出过《未来简史》的尤瓦尔·赫拉利在前沿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关于AI威胁的演讲,再次明确的表达了——AI掌握了语言这个强大的工具和武器,“已经破解了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并且提出了与之前科幻作品中AI威胁完全不同的叙事。

他表示:“在几年内,AI可能会消化掉整个人类文化,消化掉我们几千年来创造的一切,然后开始大量产出新的文化创作,新的文化物品。我们要记住,我们人类从未真正直接接触到现实,我们总是被文化包围,我们总是通过文化的棱镜来体验现实。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赫拉利一直在关注着AI和科技的进展。毫无疑问,他理解文明及文明的构建基石——语言是人类所有行为的中介,一切宗教,想象,信念乃至货币体系都由语言所构筑。当AI触及到对语言的掌控时,人类构建的整套文明系统都可能随之被其颠覆。

或许赫拉利的叙事过于宏大,但艺术家们的困惑已经首先到来。

在过去的两个月,借由AI分身,陈奕迅、周杰伦、披头士等知名歌手及乐队纷纷在B站“复出”并发表“新歌”。

其中,“AI孙燕姿”凭借独具辨识度的音色与唱腔,成为新晋顶流,每天都有十数首“新作”面世。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00首翻唱作品,数量远远超出孙燕姿本尊出道23年的作品总和。

在B站上,与“AI孙燕姿”相关的视频已有上千条,翻唱的《发如雪》播放量已达122万,《下雨天》达116万,《半岛铁盒》《爱在西元前》等播放量也超过60万,还有其他翻唱歌曲也都有着可观的播放量。

孙燕姿公开回应:“人类无法超越AI”

2023年最火爆的华语歌手不是周杰伦,也不是孙燕姿,而是“AI孙燕姿”。

在尤瓦尔赫拉利发表演说后的2天内,孙燕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我的AI》一文,首度回应自己对“AI孙燕姿”的看法。她淡然表示:“我的粉丝们已正式改换门庭,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门歌手的事实,而我的AI角色成为了目前的顶流。我想说的是,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AI技术,孙燕姿形容自己就像一个在吃爆米花、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人。

“人类无法超越AI,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AI孙燕姿存在的合理与不合理,孙燕姿本人并不在意,“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孙燕姿回应AI孙燕姿的文字,恰恰成为网友心中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明。

AI在音乐产业的革命与挑战

人工智能确实正在给音乐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A&R(艺人与制作部)到音频工程再到现场表演的各个方面。

本月早些时候,格莱美获奖音乐制作人Timbaland兰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他与已故说唱歌手Biggie Smalls有争议的合作预览片段。

这位有影响力的节拍制作人告诉福布斯,他有一个将AI软件商业化的计划,这个软件将彻底改变歌曲的制作方式:“这将真正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一种以更低成本创造金钱的新方式。我已经走在现在了,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我将引领这条道路。”

他现在已经有了一家创业公司和AI语音滤镜技术,他想通过出售这些技术来开创新的时代。

他说,他相信人工智能语音滤镜(它让艺术家能假扮另一个歌手的声音)将为音乐领域的创意开辟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那些拥有良好的腔调或流线,但没有好嗓子的新晋艺术家,可以利用这样的滤镜取得更大的成功。成名的艺术家将能够相互分享他们声音的AI复制品,以测试合作并节省时间。而制作人可以获得使用“已不在我们身边的音乐传奇人物”的声音独家权利。

AI语音滤镜可能对260亿美元市场的音乐行业的收入产生和分享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它们将成为这些声音所有者的新收入来源。他们可以不受死亡的影响,参与新歌曲的创作。新的薪酬结构必须适应这样一个事实,即一首歌的演唱者可能是一台模仿人类的机器,而合作的艺术和经济价值可能取决于艺术家是使用他们真声演唱还是AI的复制。

所有这些创新都指向了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潜在应用的光明未来。然而,行业专业人士仍然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虽然AI生成的音乐虽然听起来几乎与真正的流行艺术家没有什么区别。但问题就是他们从来没有录制过这首歌,也没有同意他们的声音被用于这个目的。Timbaland自己也承认,在音乐的未来成为现实之前,有一系列以版权和收入分享为中心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人工智能创造的内容版权归谁所有?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代表Drake、The Weeknd和Ariana Grande等大牌艺人的音乐公司“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致信各大流媒体服务,要求它们阻止AI使用其服务来训练受版权保护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但也一些歌手则利用了这个机会。比如歌手Grimes就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AI技术套用她的嗓音创作歌曲,这样做不会受到惩罚,她只要求获得50%的版税分成。

人工智能创造歌曲的版权归谁所有?既然AI可以使用先前存在的音乐和声音来创造新的音轨,那么它是否应该被视为原创?为了充分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潜力,这些问题都是AI和音乐行业的人士应该进行的重要对话。

今年3月,美国版权局发布了关于如何注册AI创作音乐、艺术和写作的新规定,以回应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惊人进步”。该指南的最大要求之一就是,要求人们在提交注册的作品中披露由AI生成的内容。新规定称,对于由AI创作的音乐,美国版权局将会“考虑人工智能的贡献究竟是简单机械复制,还是作者自己原创思维的产出”

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人工智能可以训练什么、不可以训练什么。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马克·莱姆利(Mark A. Lemley)和律师布莱恩·凯西(Bryan Casey)在《德克萨斯法律评论》(Texas Law Review)上辩称,人工智能应该能够对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进行培训,因为大多数的AI系统“复制作品不是为了消耗版权法保护下的表达,而是为了获得版权法赋予公众的事实或结构”,而其他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应该被禁止。

Fowlkes律师事务所的娱乐商业律师卡尔·福克斯(Karl Fowlkes)告诉CNN,法院和版权监督机构应该“明确禁止”这一过程,受到法律的保护应该是原创艺术,而不是那些由机器利用原创艺术所创作出的新作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福布斯”(ID:forbes_china),作者:Forbes 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

+1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2023-05-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