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经济优势,合肥新站向“新”而行
“在绿色经济时代,每个产业都可能会被重新定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曾在“向绿而生”论坛上提出这一观点。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经济使助力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显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新能源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各行业朝着更低碳、更环保、更健康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多个产业上游,承载着技术创新成果的各项新材料也不断涌现,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作为中部新能源高地之一,近年来安徽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在内的十大新兴产业,打造绿色经济增长点。
36氪安徽以合肥新站区两家高企为样本,以期透视合肥的新兴产业发展。
动力电池有“皖军”
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长坡厚雪”,在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根据安徽省经信厅数据,2022年安徽省汽车产量174.7万辆,同比增长17.4%;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1.1倍,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而在汽车的新能源路线中,电池是动力和续航里程的来源。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前五名的动力电池厂商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总院
处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第一梯队的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公司从事锂电池行业的研发、生产已超过十五年。
锂电池是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可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从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在解决用户续航焦虑的问题上确实更胜一筹。但随着2021年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在保留了磷酸铁锂出色的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电池密度从而提升车辆续航里程之后,近年来,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正加速抢占市场。
一直以来坚持走磷酸铁锂电池路线的国轩高科也乘上东风,在下半场迎头赶上。
2021年1月,国轩高科发布了210Wh/kg磷酸铁锂软包电芯及JTM电池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集成技术,在提高电能量密度的同时兼具成本控制。根据公司去年12月公布的消息,国轩高科JTM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并将在换电模式应用领域首先进行业务拓展。
同样在去年12月,由安徽国轩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基建项目也在合肥新站区顺利落地。
除了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合肥还聚集了以江淮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以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巨一动力为代表的电机电控公司,建立了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多向协同发展,在群雄逐鹿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争得一席之地。
电池技术革命新方向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一方面,新材料能为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底色;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重要风口,国产替代的实现也需要新材料填补空白。
能源变革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并行,绿色化、节能化、环保化成为新材料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元琛科技厂区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琛科技”)是一家环保材料优势企业,主要从事过滤材料、烟气净化系列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所生产的除尘滤袋与脱硝催化剂用于进行工业烟气治理,在电力、水泥、钢铁、玻璃等传统行业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元琛科技还专注于高分子功率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与供应,依托在高分子材料上的技术积累,拓展复合集流体赛道。
集流体是锂电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之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与产业需求的不断释放,带动动力电池行业的革新与技术研发。不仅能降低锂电池的平均成本,同时还能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提升电池性能的“复合集流体”应运而生,成为未来电池领域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但目前,由于上游的复合铜箔等材料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制约着复合集流体电池在终端的应用。
元琛科技自2020年起开始关注复合集流体领域,2021年底正式立项,复合集流产线在2022年12月完成调试开始试生产,通过拓展复合铜箔等新材料领域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除了企业自身不断突破,政策的驱使也在新材料产业显现。
2022年11月,《安徽省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发布。这是安徽省首次在省级层面出台新材料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涵盖原始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产业集聚、产业生态等全链条全环节。
近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有研粉末、先导薄膜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今年3月,首期规模50亿的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投资基金落户新站,助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文/武佳欣,编辑/王顺,审核/子沐)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anhuizha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