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产业新动能,安徽明光市的“自我修养”
“你们的研发费用占比并不多,是前期投入很大导致现在不要太多研发投入?还是这个赛道研发投入并不高?”
“这款产品的核心零部件是自研还是集采?在场景适配上,你们和竞品比有哪些优势?”
在刚刚过去的4月,60个高质量项目路演在上海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等地开展角逐。在每一个项目路演后,明光市政府的领导和投资人便会如此追问,以便深入了解项目情况。
这是36氪安徽近日观察安徽明光市产业发展的一段特写。移开镜头,走进明光市,会发现这座曾经不起眼的长三角小城经济活力开始迸发。
项目方面,从华润凹凸棒新材料百亿元项目招引“零突破”,到苏美达光伏、明宇储能等重大项目的落户,对于明光市而言,这是亮眼的突破。
数据方面,明光市今年一季度GDP为77亿元,同比增长8.4%,居滁州八个县市区第3位(历年最好位次,比2022年提升4位),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9.1%。
在投资减弱、出口减缓等大环境下,明光市于大风大浪中稳住了船舵,产业沸腾,热力四散。
在这成绩的背后,是明光市冷思考的结果,如何确保项目招引、建设、达效?如何培育、引进、留住人才?可以说,明光市政府拥有了长远的眼光,能够聚焦企业短时间无法聚焦的长期问题。
风光怡人的明光市区
近日,36氪安徽走访了中共明光市委组织部、明光市发改委、明光市财政局、明光市经信局、明光经开区管委会,以期发现明光市如何提升“自我修养”去激活产业新动能。
以下是36氪安徽走访上述明光市五个部门的收获,内容经摘编:
关键词: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36氪安徽:在安徽省 2023 年第一批重点项目清单中,明光市共有 90个项目在列(含 A 类和 B 类),作为全市项目建设的牵头部门,明光市发改委将如何担当作为,确保项目招引、建设、达效实现新突破?
明光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将坚持围绕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的工作原则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依托省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细化项目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人,台账式、清单化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强化协调服务。不断完善由市主要负责同志顶格倾听、顶格协调的调度机制,在问题化解上,加强部门协同和动态监测,建立分级办理、限时反馈、督导落实的工作闭环,确保土地、用工、能耗等堵点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三是发挥大项目支撑引领。针对美达伦光伏、天铂新能源等 A 类计划开工项目,落实“一项目一台账”,明确用地、环评、能评等办理时限,确保按期开工、投产,形成更多实物量和即期效益。
36氪安徽:2023年,明光市发改委将开展哪些具体工作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为项目攻坚提供保障支撑?
明光市发改委:下一阶段,市发改委将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努力创优“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夯实项目攻坚硬支撑。
一是建立优保快保机制。紧密会同要素保障部门建立优保快保、联审联办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用地、用能和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支持采取以函代证、承诺审批等方式办理前期手续,限期解决项目“卡脖子”问题。二是加强项目融资对接。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专题会议,向金融机构推送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加大加密对接力度、频次,靶向推动资金落实解决,助力项目建设。
明光市电子信息产业园2期
关键词:招才引智、高层次人才
36氪安徽:产业落地需要人才支撑,请问明光市当前的人才储备情况是怎样的?
中共明光市委组织部: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明光市近年来共招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224人。其中,两院及外国院士8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人;培育安徽省“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5人、滁州市“113”产业创新团队10个。
在实施人才培养“三大工程”方面。明光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建六大类人才库及需求库。拥有高技能人才 2663人,专业技术人才 6629人,农村实用人才719人,社会工作者人才1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0人,乡村企业家人才1007人。
此外,明光市还实施了高校毕业生集中招引和党政医教人才招引。其中,2022 年全年明光市企业单位新入职大专学历以上人员721人。
36氪安徽:今后,明光在人才兴市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思路和战略部署,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中共明光市委组织部:启动实施明光市招才引智三年攻坚行动。到 2025年,新引育院士、战略帅才、科技领军等顶尖人才10名左右,高层次科技和产业创新团队超20个,产业英才、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超300名,累计集聚青年俊才、制造匠才和大学生等基础性人才超1万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5万人。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实施新时代“嘉山英才计划”,计划出台《明光市“嘉山英才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在省、市人才引育资助配套奖补基础上进行加码,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住房、医疗等服务保障,提升明光市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制定出台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紧缺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政策激励,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完善分类认定办法,构建公正合理的人才评价环境。
二是实施海聚英才工程。聚焦明光市重点产业,推深做实“揭榜挂帅”,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明光绿色涂料、凹凸棒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安农大皖东试验站、上交大—明光凹凸棒联合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靶向引育“高精尖”人才,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集聚高地。坚持“双招双引”一体推进,以商引才、以才引商,打造产业人才集聚的特色人才中心。依托“上海交大-明光凹凸棒联合研究中心”、“双创产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主平台,重点围绕“四化同步”集聚产业急需紧缺和实用技能等人才。发挥安徽省国家火炬滁州明光凹凸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安徽省凹凸棒基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重点平台引才聚才作用,打造“中国·明光”凹凸棒人才高地。
四是建立“一嘉亲”人才服务体系。强化数字赋能,整合政务资源开发明光数字人才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强化人才政治吸纳。开展人才科技型企业“遍访纾困办实事”活动,拓展“亭城英才卡”明光配套服务功能,持续提高优秀人才在住房改善、金融支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供给。
关键词:专精特新、免申即享
36氪安徽: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明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何特点?
明光市经信局:明光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符合“专精特新”的内涵及特征,即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业产业。2022 年底,明光市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业产业省“专精特新”企业18家,凹凸棒基新材料产业3家,绿色食品产业4家、绿色涂料2家。
36氪安徽:我们了解到,明光市经信局在培育辅导“专精特新”做了很多工作,能否结合“免申即享”介绍下?
明光市经信局:“免申即享”,即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旨在切实解决企业对惠企政策“不知晓”“不理解”“不会办”等难题,转变政策兑现方式,推动政策服务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2022年4月20日,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印发《2022年全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方案》,第一期推出适用“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共24项,2023年2月23日,市经信局联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印发明光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第二批)的通知》,推出第二批清单44项。2022年以来通过“免申即享”兑现企业扶持资金6539万元,受到企业的点赞和好评。
明光市绿色涂料产业园
关键词:国际市场、上市培育
36氪安徽:在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明光市财政局做了哪些工作?
明光市财政局: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加大外贸出口,对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发放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022年拨付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50.08万元,拨付促进外贸发展扶持资金240.78万元,拨付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 404万元,兑现 2022 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3万元,拨付电商线上线下融合资金15万元,拨付电商资金 16.77 万元。
36氪安徽:企业上市层面,明光市财政局有何举措?
明光市财政局:结合实际,制定《明光市“十四五”期间推进企业上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工作方案》,根据沪深北交易所上市条件,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和上市工作成熟度,筛选18家优质企业作为上市培育对象,建立了梯次推进规划。
2020年以来申报并兑现各类奖补资金已达2435万元,其中省奖补960万元、本市奖补1475万元。龙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1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明光浩淼安防12科技股份公司于2021年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
关键词:产业链、营商环境
36氪安徽:明光市经开区在招引项目上,有没有什么产业侧重?
明光市经开区管委会:明光经开区聚焦主流产业,在做大做强涂料产业的同时,围绕新能源产业中光伏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进行重大项目谋划,紧盯“500 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挖掘和跟踪一批旗舰型项目线索,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商协会招商,重点把好投资主体实力、项目科技含量、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关键环节,全力招引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紧盯光伏产业链重点企业,如阿特斯、天合光能等。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别是给蔚来汽车、比亚迪等车企配套的厂家。
36氪安徽:企业来了,也要留得住。请问明光经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明光市经开区管委会:一是办事效率“快”。经开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营养师式”精准服务,专人“一站式”帮助企业代办前期手续。二是帮扶帮办“专”。经开区积极落实“二号业主”制,组成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应急、环保、规划建设、经贸发展等各相关局室为组员的项目推进专班,专门推进项目工作。三是政策兑现“实”。国家及省市颁布的惠企政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实施积极财政措施,刺激企业生产,通过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园区内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做好扶持政策的及时兑现和对企业进行惠企政策宣讲,专人专办,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四是企业服务“全”。经开区成立18个企业联系组,对经开区内200余家征地企业及其内部租赁企业实行包保责任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文/王顺,校对/Rock,图片由中共明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wangshu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