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6年“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最大难点竟然是…
延宕6年,我国全面实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
昨天(4月25日)傍晚,新华社突发消息指出,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
时隔24小时,这一消息依然霸守多个热榜,老百姓对此的评论多类似于“难道以前没有统一登记?”,或房东是否会加快抛售房屋,是否会开征房地产税,房价是否会下降等。
事实上,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税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定、公示公信”原则的唯一途径。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记者表示,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首要的意义就在于落实《物权法》,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
“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为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提供基础,为我国未来税制改革奠定基础。有利于整合散乱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不动产碎片信息,摸清不动产“家底”,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基础数据,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
1
登记了什么?统一了什么?
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报告,10年来全国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7.9亿多本。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城市老旧小区和老公房、迟迟无法办证的商品住房等。
不动产统一登记,登记了什么?又统一了什么?
不动产统一登记,涉及“硬内容”和“软内容”的登记。其中,硬内容是指可以测绘或直接统计到的内容,包括房屋坐落、不动产单元号、房屋用途、房屋面积等。这些均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部分内容。 而软内容是指权利,包括权利人名字(如户主名字、企业名字等)、权利类型(如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权利性质(如出让、商品房等)、使用期限(如土地使用权截止年限等)、权利其他状况(如房屋结构、楼层、竣工时间等)。
当然和居民家庭或普通老百姓关系较大的,主要指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另外从这两年各地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推进情况看,部分地方增加了居住权、继承权等新内容。
这里所指的“统一”,包括四层含义。第一是统一的登记机构,即由自然资源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各城市成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部门。第二是统一的登记簿册,即红色的不动产权证书。第三是统一的登记依据,包括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规。第四是统一的信息平台,即各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信息平台。
2
延宕6年才实现
但事实上,按照原国土资源部的规划,2017年我国就要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而此次自然资源部消息说明,“全面”的工作目标延宕了6年时间才实现。换句话说,这项工作推进节奏比预期的慢很多,也充分说明全面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之不易。
根据报告,产权瑕疵(30%)、房企违约(22%)、房产违法(18%)、工作体量(15%)、登记效率(10%)和确权质量(5%)是干扰这项工作的六大因素。其中的产权瑕疵,包括房改房下没有补缴土地出让金、土地没有做过分摊登记、房产信息复杂或遗漏、房产登记内容错误或手续不全、产权登记有争议等;房企违约,包括开发商没有缴纳初始登记费、项目停工烂尾或破产、项目销售出现一房多卖、项目开发主体不明确、房产没有解除抵押等。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房地产角度看,此次不动产统一登记带来了三个重要影响。
第一,部分有瑕疵、有纠纷、无产证的房产项目有了合规标签,具备不动产权利证书后,其后续交易将更加顺畅。对于大城市来说,相关房产交易受益更强,包括这两年持续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都将因这项工作而提速。
第二,潜在的房屋交易规模要增加,或者说增加了二手房挂牌量和交易规模,存量房市场也将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交易模式。
第三,有助于购房政策更加合理规范。具备跨城市、跨部门的住房登记信息,自然可以增加对房地产政策的精准度,也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自然资源部宣布全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也引起了一些焦虑或讨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包括房东是否会加快抛售房屋、是否会开征房地产税、房价是否会下降。
抛售潮是否会来临?
1
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此次全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消息发布,是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不能理解为针对房地产业。所以购房者或房东无需多虑,也无抛售一说。
房地产税是否开征?
2
全面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利好房产信息掌握和使用,将利于房地产税开征工作的推进。但房地产税在 2023 年没有开征基础。后续即便开征,也会考虑共同富裕总体框架、财税政策改革导向、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等内容。
房价会不会下降?
3
短期看,全国住房市场正处于复苏阶段,房价总体企稳回升。中期看,新型城镇化工作继续推进,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继续释放,房价总体平稳向好。长期看,要视房地产税推进情况、租赁住房市场发展情况等。
每经房产整合自每经网app、易居研究院、新华社、中新经纬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房产”(ID:Real-estate-Circle),作者:每经房产,36氪经授权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未来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