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视角 | 企业出海,仅是供应链问题吗?

谢泓·2023年03月31日 19:18
“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文|谢泓

最近,有一位企业家朋友举家定居雅加达。送别宴来了几百人,企业家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东南亚,中国制造业的新福地?

上个月22号我还跟该企业家朋友一起吃饭。他几年前在印尼投资了一家工厂,疫情几年间还没有去过,准备出去考察一趟。没料时隔一个月,他就做出了举家定居雅加达的决定。按他的话讲,真正做决定的就是五天时间,五天决定,五天搬家。

企业家讲,他去印尼考察,警车开到他飞机下面,连行李都不用拿,直接就在警车的开道之下去了他们的工业区。雅加达交通很堵,有警车开道40分钟车程,没有警车开道,要3个小时。警车将企业家送到工业区以后,还留下警用摩托车,陪伴企业家直到深夜返回酒店。

企业家心里有疑问,印尼怎么对企业家怎么热情?回答是企业家带来资本投资,推动印尼发展,促进就业,企业家就是印尼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要警车开道?就是企业家的时间最为宝贵,要让企业家把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企业家投资的工厂与工业园在雅加达的一个港口附近。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企业家感觉穿越了,穿越到四十年前的深圳蛇口。内心涌出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他说,他已经将近五十岁了,没有时间可以被浪费。他期盼一个有意义,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生,但除了创业时候的激情以外,他觉得最近十年,几乎是在浪费生命。他说企业家不是要强调赚钱,而是因为赚钱是衡量一个企业家创造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他希望出海,“为国出征再战30年”。

有意义的生命,是被尊重的生命,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生命,是高效率的生命,是能够打开自己、绽放精彩的生命。

企业家说,他是看到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批复》文件而怦然心动。他认为,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他认为中国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就应该走出去,东南亚、南亚、甚至西亚都是中国人必须出去的福地。

他说,有“两个日本”,本土产业的日本,还有日本人投资海外产业的日本。以后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也有本土产业中国及中国人投资的海外产业中国。

企业家说,企业家走出去,一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二是通过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参与国际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发展。

企业家认为,一两百年前,很多白手起家的中国人走出去,都能够成为当地国家的翘楚。现在中国人有资本、有管理、有产业,走出去有更大的优势。

企业出海,不仅是关税壁垒问题

我跟其他企业家也在探讨,哪些企业合适去海外发展。十几年前在美国归国创业的一位企业家讲,要看看企业产品的业态,如果主要客户是欧美的,跨国企业对供应链有要求,最好考虑海外布局。

在新的国际条件下,企业决定出海,不仅是简单的关税与供应链问题,还必须完成它的历史任务。

首先,塑造以“我”为主的全球化格局。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主动参与全世界经济,企业的竞争格局主要是由全世界产业分工的体系所决定,有其产业内容与价值区位。

今天企业出海,一方面是原来产业分工及产业链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出海,环境出现巨大变化,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是以国内资源为主,而是全球资源与全球市场的资源供给,起码是所在国家与地区的资源与市场。

就跟温州的青山控股与广东的科达制造一样,一旦出海,就不是简单的原有产品销售,而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重构产品体系,重塑企业战略。

其次,投资不是投机,没有文化的资本输出就是投机。现在企业对外投资,不是以前偏贸易的方式,是投资。那就需要给所在国及人民带来经济发展的确定性,需要让当地的人民也安居乐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把中国人与人为善、以人为本的文化带到全世界,并获得所在国家及人民对于我们事业的支持。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实践。

第三,跟中国的产业形成有效对接。虽然产业搬离中国,但一些产业的基础仍然在国内,国内也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数字经济、一些应用技术等等,也是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体现。这是全新的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与优势。

第四,要重视国内市场。虽然短期我们企业跟着国外的供应链走出去,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走出去的企业也必须有中国市场的战略。发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力量,可以更好的匹配资源,利用资源,发挥优势。

留下企业的发展空间

中国本来就是低端产能过剩,支持企业出海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发展、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新的国际与历史条件下,是一项波澜壮阔的事业。

继续留在国内发展的企业,也必须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既是指出海发展的企业,也包含产品出口的企业,也可以是利用国际资源配置企业发展的企业。最重要的是有全球化思维的企业,它必须是超越于中美竞争格局的企业,是有世界眼光的企业。

继续留在中国国内发展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企业存量的提升与优化,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三是以人为本全新价值体系的企业。

实体经济仍然是中国产业根本,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依然有其规模效应的优势,有从低端到高端发展的空间,可以从研发、品牌、设计、标准、文化去挖掘新的价值空间。

东南亚可能是中国产业圈与美国产业圈产业的重合部、结合部。

结语

发挥国内与国际两种中国制造的规模与协同效应,整合优势,优化空间与布局,相信中国制造的未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本土的企业与出海的企业,也应该在一定的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发现与腾挪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格局。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微信公众号ID:gd36kr官方微博@36氪广东抖音:湾区会氪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聚焦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

下一篇

广州酒家称在食品领域加快产能释放、扩大产品矩阵,在餐饮领域扎实推进省内布局,填补空白区域市场,完成重点城市的储备谋划。

2023-03-3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