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拿下三类证和数千万元融资,「医智影」聚焦肿瘤精准治疗赛道

兰十一·2023年03月29日 08:21
如果有后进入者要闯入行业,必然是聚焦在某个差异化的场景和产品上.
医智影
A轮北京市2019-07
人工智能肿瘤治疗服务商
我要联系

历经六七年时间的发展,AI医疗影像行业经历了群雄逐鹿再到大浪淘沙,行业正走向巨头崛起的新阶段。在2021年时,四家头部AI医疗影像企业——科亚医疗、数坤科技、推想医疗、鹰瞳科技陆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更是一下子将这个行业带上风口。

但是在这轮“交表”热潮后,近一年来,AI医疗影像行业又陷入了某种沉寂,行业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不如前两年热闹。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后进入者要闯入行业,必然是聚焦在某个差异化的场景和产品上,避开玩家扎堆的心血管、肺部筛查等赛道,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近日,36氪接触到的北京医智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智影”),正是一家聚焦于肿瘤精准治疗场景的AI医疗影像企业。在2022年9月,医智影获得熔拓资本和乐普医疗共同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融资款项将用于“RT-Solution智能放疗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迭代与市场推广,以及相关科研项目与注册项目的迭代优化及丰富完善。

医智影成立于2019年7月,聚焦于肿瘤治疗临床靶区勾画,已完成乳腺癌、直肠癌、宫颈癌、肺癌、食管癌、全骨髓照射(TMI)、儿童肿瘤等癌种的临床靶区(CTV)勾画解决方案,以及全身超过120个危及器官勾画的全自动勾画,自主研发了 “放射治疗轮廓勾画软件RT-Mind”、“智能放疗流程管理系统RT-Link”、“智能放疗一站式解决方案RT-Solution”等核心产品。

目前医智影团队有4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一半以上。创始人王少彬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曾担任原佳能医疗、东芝医疗中国区研发中心部长;团队其它核心成员毕业于清华、北航、中科院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硕士博士,曾任东芝医疗、西门子等公司高管和核心职位,在医疗人工智能上已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

王少彬告诉36氪,在2019年时才进入AI医疗影像行业创业并且选择肿瘤放疗场景,是基于以下三个关键判断:第一,核心团队在东芝医疗有十余年的AI医疗影像行业经验积累;第二,行业里的AI医疗产品,大部分定位于筛查和诊断,付费场景不清晰,而放疗场景有明确的医保收费目录;第三,放疗比玩家扎堆的放射技术门槛要高,在影像处理之外,还涉及到了医学物理、质量控制等技术。

在肿瘤放疗场景里,医智影将解决方案落在了更为聚焦的靶区勾画上。在临床上,临床靶区勾画是关键,决定疗效的60%,而过往这一工作主要依赖有丰富经验的大医生来完成。行业存在的主要痛点是放疗流程复杂,靶区勾画是刚需;不同中心、不同医师靶区勾画差异大;勾画耗时费力,多属于重复性工作。医智影的核心产品“RT-Mind智能靶区勾画”正是为了解决此临床需求,产品具有顶级医院标准、秒级勾画速度、全身主要癌种覆盖、95+%准确度等优点。此外,该产品在2022年时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证和美国FDA 510K认证。

该产品的诞生是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依托。在进入行业初期,医智影和北京协和医院达成了深度合作,在此基础上逐渐拓展到北京肿瘤医院等多家大三甲医院,积累了6万余例高质量训练样本。目前,医智影的核心产品装机医院已近300家。

王少彬向36氪透露,医智影在2022年时取得了约1000万元的收入,2023年的收入预测在2000-3000万元区间。商业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直接卖给医院的放疗科,单个客户一次性买断的均价在百万元左右,后续每年还会向医院收取10%的维保费用;第二是和医疗器械的上下游厂商合作,如国内外放疗设备厂商、影像引导厂商等;第三种是患者付费,单次使用价格在数千元区间。

在核心产品“RT-Mind智能靶区勾画”之外,医智影还在肿瘤放疗场景下,研发了智能放疗剂量验证与质控RT-Veri、智能流程管理系统RT-Link等多个关联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覆盖心脏、肺、肝脏等多部位多病种的规划导航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在国内,医智影的相关竞品有连心医疗、柏视医疗等企业,大家在产品定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连心医疗以肿瘤信息系统为主,自动勾画仅涉及危及器官勾画;柏视医疗的产品在癌种、架构、定位上不同,重点服务的科室也不一样。而在海外,瓦里安、医科达的产品以硬件为主。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医智影
我要联系
人工智能肿瘤治疗服务商

下一篇

未来,我们还可以在微信听播客

2023-03-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