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经济区”,湘鄂赣共建新格局

36氪湖南·2023年03月13日 17:47
前有“长三角一体化”,现有“长江中游经济区”。

湖南长沙(摄/石亮)

文|Wendy 苏木

“长江中游经济区”,是近期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的代表、委员们同频共振、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这份《建议》由湖北代表团发起,江西湖南积极响应,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部地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

从“城市群”到“经济区”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上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极格局。

而在当前的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一直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都备受关注。

去年3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定位: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在2015年公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基础上,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更加凸显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以及新的机遇。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表示,外界长期把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同于长江中游三省,其实中三省的总面积有56.46万平方公里,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面积只有31.70万平方公里。湖北省的十堰、恩施、神农架,湖南省的湘西、怀化、永州、邵阳、郴州,江西省的赣州全部、抚州、吉安两市的绝大部分都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而此次中三省提出的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概念则涵盖了湘鄂赣三省全部的国土面积。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湘鄂赣三省正在践行“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由城市群带动全域协调发展”的区域战略统筹新机制。从2021年开始,中三省共同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其范围已经从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到中三省全域。

例如2021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审议通过的《深化协同发展加快绿色崛起——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共同签署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均以三省全域为合作范围;2022年底,第二次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中三省签署的14项合作协议中,有13份都涉及湘鄂赣全域。

可以看出,长沙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带动了同时也推进了长沙中游经济区的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十分契合。

放眼全国,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实现全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为其他跨省经济区合作作出了示范,推动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新阶段。

据第一财经数据,过去十年,长江中游经济区GDP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3.24%,与长三角地区增速相当,高于粤港澳的10.94%、京津冀的7.59%,仅次于成渝经济区的14.61%。

未来,长江中游经济区或将成长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源。

三省联动推动国内大循环

自2012年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建“中三角”这个IP开始,到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再到此次三省代表团提交的《建议》,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三角”正在转变为“铁三角”。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长江中游经济区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其位于四个主要经济区的中心,对于五大主要经济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联动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从区位优势延伸出来的交通优势,同样明显。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长江中游经济区拥有多个国际交通枢纽,拥有多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

例如湖南怀化作为新的中部“出海口”,北上可与中欧班列连接入中亚、通中东、抵欧洲,南下通过广西北部湾抵东盟、入南海、链全球,有望成为湘鄂赣三省东盟货物集结中心。

事实上,坐拥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长江中游经济区可辐射周边9省市,有超过16万亿元巨大消费市场,占全国40%以上。

同时,长江中游经济区也是科教创新的重要聚集区。如湖北科教资源丰富、科创基础好,拥有武汉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走廊等一批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

湖南拥有包括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西岸创新走廊等创新平台,在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具备优势;

江西则依托于鄱阳湖创新示范区、赣江两岸科创走廊等发展创新型基础设施,同时江西也具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能源特种车等方面的发展优势。

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江中游经济区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北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湖南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拥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江西的有色金属产业则稳居全国前列。

工程机械(山河智能)

在去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就提到,结合现在的基础,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基本形成,同时将重点实施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

而升级为“经济区”后,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将更为明显。因此,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打造若干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长江流经三省里程占干线长度近40%,是全国重要生态绿色屏障、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同时也是探寻“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实早在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宣言》正式发布,三省就从从产业低碳协同推进、能源结构协同转型、技术创新协同共享、交易市场协同运行、低碳生活协同创造等五方面发力,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区域力量。

在本次提交的《建议》中,也明确表示了支持长江中游三省共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绿色崛起先行区等,努力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全国重要增长极。

因此,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推动产业升级,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打造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新格局。

+1
2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坐不得”也“等不起”了。

2023-03-1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