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币:我们何时能推翻美元霸权?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A股复盘爱好者柏辰 。
上周国家主席习近平受邀访问沙特谈下来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未来中国跟海湾阿拉伯国家 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那么,问题来了——
这会撼动美元的霸权地位吗?
对股市和债市又有什么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Part 1
🛢️ 石油美元的前世今生 🛢️
上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中谈到,未来三到五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将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字少,但事大。
我们都知道美元是「蓝星通用货币」,只要美国开动印钞机,就能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拿一堆欠条换回自己想要的各种东西。
而美元的超然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际油气贸易头号结算货币的身份。
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简直就是在「石油美元」的应许之地拿下一城。
要想深刻理解背后的重大意义,我们还得从上世纪的老故事开始说起。
二战后美国凭借政治和经济优势,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当时的美国确实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资本——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74.6%。
【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欧美等大佬便开始讨论战后的经济重建问题。时任世界老大美国和前任世界老大英国都拿出了一套方案。美国拿出的是怀特计划,而英国拿出的则是凯恩斯计划。
然而出道即巅峰,由于朝 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拖累,美国国际收支情况逐渐恶化,黄金储备一路下滑。
到1971年的时候,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只有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完全丧失了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
于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单方面宣布撕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正式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一夜之间,美元就从黄金兑换券,变成了花花绿绿的欠条。
支撑美元霸权的腿,断了。
美元需要找到新的锚定物,而这个任务被交给了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基辛格不负众望,利用跟沙特皇室的亲密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并最终在1974年达成「不可动摇的协议」。
协议的核心内容是:沙特接受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国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同时保障沙特国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
1975年,基辛格要求沙特利用在欧佩克国家中的广泛号召力,说服其他产油国使用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
最终,美国分别与其他欧佩克成员国达成协议,规定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美国人还「贴心」地为这些石油输出国赚的美元找好了出路。
美国财政部与沙特阿拉伯货币局达成协议,向沙特阿拉伯开放美国国债的认购,并保证沙特阿拉伯在认购时的排他性优先权。
这样一来,美元在欧佩克国家石油出口贸易中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垄断地位得以确立,「美元-石油-美元计价金融资产」的「石油美元」循环体系正式形成。
石油是国际大宗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控制了石油输出国,就拿捏住了全球能源和经济的命脉。
美国人的算盘打得不错,即使美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占比下降,美元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而这一次,我们在「石油美元」的「龙兴之地」,谈成了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Part 2
💵 美元体系的真正支柱 💵
如果只看到了上面说的这些,那还是格局小了。
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背后,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缩影——
国际分工格局和世界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原本蓝星各国的典型生产分工格局是:欧美制定规则输出需求;中国等生产国提供产能;欧佩克等资源国供应大宗商品。
Tesla Model 3的生产就是个例子:美国的特斯拉公司最先定义了什么是新世代的「电动汽车」,南美和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确保汽车不至于「无锂寸步难行」,而中国的超级工厂则负责冲击百万年产量对外出口。
其实在这个框架下,中国的情况本质上跟沙特是类似的,同样是对外出售商品得到美元,其中的相当比例又会拿去购买各种美元资产,使得美元最后回流到美国。
只是中国货不比石油那样的硬通货,所以并没有什么「中国货美元」的说法。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幅诡异的场景,生产国靠「打工」挣钱,资源国靠「卖祖产」 (自然资源) 过活,最后两者赚的钱都要拿出来一部分买利息低得可怜的美债,给美国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 (实际利率) 贷款。
是的,这套玩法其实是发展中国家补贴地表最强发达国家,撑起美元的购买力。
而美国的角色妥妥滴是资本家,组织生产、提供秩序。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等等,都是构成秩序的制度基础设施。
可以说美元超然地位的真正支柱,其实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金融化。「石油美元」就是大宗商品领域的写照。
全球化保证美元的持有者可以拿着这些欠条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不管是石油等大宗商品,还是物美价廉的中国货;金融化则保证美国「超发」的美元 (没有实物资产对应的部分) 能够回流到美国资本市场沉淀下来,而不是到处泛滥使得美元贬值,动摇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根基。
但是这一套快要玩不下去了——
比如智能手机领域,华为在芯片设计和品牌上发力,市场份额一度把苹果都拉下了马。
对美国人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老实实生产8亿件衬衫换1架波音飞机不好吗?
于是即使撕下贸易自由化的脸面,也要以一国之力封杀一家企业。
当然后面我们知道,封杀华为仅仅只是个开始。
其次,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使得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诉求大大上升,「逆全球化」愈演愈烈。
全球化的核心驱动力是效率,但效率如今已经不是各国的唯一追求。俄罗斯的油气再便宜,欧洲也要想方设法找替代来源。
基于地缘政治的种种考量,正在让「全球化」退化成「区域化」。
伴随着「逆全球化」而来的,还有「去金融化」。
这体现在金融资产的重要性下降,实体资产的重要性上升。
比如俄罗斯卢布在遭受金融制裁后反而升值了。这在美元指数上涨、其它货币兑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下,实在是蒂花之秀。
根本原因就是俄罗斯作为重要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大宗商品支撑下的货币价值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美元霸权地位建立在「全球化」和「金融化」的基础上,那么在「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的时代,难道不会松动吗?
Part 3
🐼 石油人民币的N种可能 🐼
美元留下的权力真空,可能会成为人民币的机会。
而人民币结算比重只有3%左右,远远低于中国在全球经贸体系中的占比。
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注】 上图反映了超过50亿美元(以2000年美元不变价计)的双边贸易,节点大小代表经济体的总出口金额,曲线粗细代表双边贸易量的大小。紫色代表欧洲地区,橙色代表亚洲和澳洲地区,绿色代表美洲地区。
抛开这些宏大叙事不谈,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也可能会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妨参考一下「石油美元」的情况——
债市方面,沙特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即使在疫情后直接腰斩,也依然比韩国、德国、澳大利亚这些我们印象中的美国铁杆西方盟友还要高。
股市方面,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今年二季度美股持仓总市值达408.17亿美元;2020年疫情期间更是充当一回「美股救火队」,买入了不少美国机构不愿意接手的「困境资产」。这与主权财富基金是超长线投资者,等得起「困境反转」有关。
如果将来海湾阿拉伯国家通过石油贸易获得大量人民币,大概率也会扩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
而长线资金的加入,对降低市场利率、改善市场生态,都有帮助。
当然,这些都很难一蹴而就。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境外人民币资金规模上升,对中国贸易结构、金融体系方面的要求也会提高。能不能提供海外资金需要的资产,能不能管理好金融风险,都是不小的挑战。
此外,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安全、金融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依然很深,而且还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这些都注定他们不可能会全面倒向人民币。
更别说大国平衡已经是中东地区安身立命的必修课了。
所以不管是看内部因素还是看外部条件,石油人民币想要真正落地,都还需要不少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风物长宜放眼量。
最后
最后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失效;地缘政治博弈超预期;全球经济超预期放缓等。
📚 参考资料/
《中阿将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 经贸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阿关系】吴冰冰:为什么首届中阿峰会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金:中阿合作最新进展》
《【环时深度】摆脱美元依赖,“石油人民币”正徐徐展开》
《从能源危机到美元霸权:石油—美元机制研究》
《论石油美元的兴起及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论石油美元机制与美国霸权的构建》
《固收|「石油人民币」开启新篇章》
《「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起底美元霸权》
《撕开「石油美元体系」缺口》
《构建石油人民币体系的战略思考》
《建投分享 · “石油美元”体系的诞生与兴起》
《“石油美元”的根基越来越松动》
《帝国拯救者: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凯恩斯的历史纠葛》
《中金 | 货币国际化新机遇与新挑战:从逆全球化到去金融化》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 Q2持仓》
《巴菲特疯狂卖,中东土豪大举买!沙特主权基金成美股救火队》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2020年加速流入美国》
《中国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将成历史》
《战争与产业政策》
《【国际观察】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及中国应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及国际生产体系调整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狐狸君raphael”(ID:shuai_investor),作者:柏辰 亚亚夫,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