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与“类专精特新”企业、灯塔工厂有何异同?
导读
“专精特新”企业是什么?“专精特新”企业包含哪些内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的关系如何?“专精特新”企业与“类专精特新”企业和灯塔工厂有何异同?本期,专精特新企业大会诚邀诸位读者一同走近“专精特新”,探访“专精特新”与其类似企业的和与不同。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 隐形冠军企业 | “类专精特新”企业 | 灯塔工厂 | 和而不同
0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中小企业实现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市场地位的发展路径。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以“专精特新”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有潜力被引导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的相同点有四。
第一,专注执着。高度专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三类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核心要义。目标坚定,长期专注核心产品,聚焦主业,精耕细作,这些企业往往在自己细分领域和利基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精益求精。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三类企业的生命和鲜明特征。这些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强烈意识,坚持以质量为主要的竞争优势,把提升质量作为内生动力和主攻方向。
第三,强调特色。培育特色发展能力,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三类企业往往能够通过特色的表达构筑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四,关注创新。创新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这三类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力量,以创新为魂魄,这三类企业能够较好地平衡坚守与创新的关系,保证研发投入,以质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利润。
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第一,认定标准不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等4类专项指标,而单项冠军企业的认定标准更严格,有9项认定标准,隐形冠军企业则属于国外的概念,一般遵循西蒙提出的判定标准,国内没有统一的规则。
第二,发展模式不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调“专精特新”,是一种企业发展模式。单项冠军企业强调“单项”,专注于制造行业细分领域,但不强调“隐形”,也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第三,创新程度不同。隐形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高度强调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掌握行业的话语权;而专精特新“小巨人”相比另外2类企业,虽然也需要创新,但重要性没有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大,更多是先存活,以及提高市场站位。
第四,企业规模不同。2022年开始,专精特新“小巨人”只有国家有权认定,但是在此之前也有许多省份认定了省级小巨人企业。若是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评判标准,小巨人企业仍离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的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差距,但其通过不断发展,是有潜力成长为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在企业规模上大致相当。
第五,企业知名度不同。隐形冠军企业之所以称为“隐形”,便是因其主要面对B端市场,在C端市场的知名度较低。并且隐形冠军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较少公开上市,所以外部披露的信息也较少。但是国内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和小巨人企业在“隐形”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且科技板、北交所都是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等专精特新企业所设立和服务的,所以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在C端市场的知名度相对会更高。
图 小巨人、单项冠军与隐形冠军企业的差异
02
“专精特新”企业与“类专精特新”企业
除“专精特新”称号认定外,在一些报告与文章中,因其对企业成长性与创新能力的共同关注,还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称作“类专精特新”企业,并提出“类专精特新”认定由于支持力度等方面更受企业重视。
结合“独角兽”与“瞪羚”企业的申报评选标准,“类专精特新”企业的普遍特征有三项。
第一,呈现指数增长。“独角兽”与“瞪羚”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在市场中享有较高估价,主要是因为其提供了高质量产品、服务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或新颖化的商业模式,这部分优势能够帮助其迅速占领某一细分市场,提高竞争优势,在行业中立足。
第二,所在行业领域快速发展。数据统计,全球“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数量最多的五个行业领域分别是电子商务、互联网软件服务、金融技术、大数据和健康医疗,反映了当前市场对这五个行业的需求。
第三,位于全球创新创业中心。市场环境与创新创业环境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企业想要良好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助推,“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往往位于全球创新创业的中心,具有很强的创新发展能力。
总体来说,“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类专精特新”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共性是企业规模较小,但在价值链上拥有一定地位,并且都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类专精特新”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差异有三。
第一,责任部门不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由科技局及其下属单位认定(如科技局、科技厅、科技部),“专精特新”企业则由工信部及其下属单位认定(如工信局、工信厅、工信部)。由此,可能导致其侧重的内容不同,突出表现为专精特新企业为制造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则注重科技创新属性。
第二,评选范围差异。“独角兽”与“瞪羚”企业的出现时间早于“专精特新”企业,但政府评选活动却晚于后者。“独角兽”与“瞪羚”企业认定对认定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无明确要求(而是要求整体估值或增长率),但对成立时间有一定考量(往往要求是年轻的企业,成立年限在10年以内且以高新技术著称的企业,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则侧重于制造企业,而且更强调其多年深耕某一制造领域的特点,评选范围以中小企业为核心。
第三,企业特性不同。“专精特新”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更注重企业在其细分领域内的技术地位以及企业地位。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则注重的是发展速度快、抢占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对于其技术领先性并没有特定要求。
第四,具体标准差异。由于企业类型不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认定标准已经实现了全国统一,部分省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的认定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
图 独角兽、瞪羚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差异
03
“专精特新”企业与灯塔工厂
2022年10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11家最新“灯塔工厂”名单,其中中国新增5座,他们分别是:中国宜宾宁德时代的绿色工厂、中国青岛的海尔冰箱工厂、中国顺德的美的顺德工厂、中国长沙的三一重工长沙工厂、中国上海的西部数据上海半导体后端工厂。自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由103家上升到114家,位于中国的“灯塔工厂”增至42家。
灯塔工厂是“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 4.0”的示范者。它们遍布各个行业和地区,规模大小不一,甚至并没有用机器取代工作者,而是专注工作变革提高效能,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入选灯塔工厂则意味着在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这与“专精特新”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灯塔工厂也有很多值得“专精特新”企业学习的地方。
灯塔工厂与“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的差异之处有二。
第一,评选范围与实施者不同。“专精特新”是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道路,由中国政府组织评选,评选范围是中国企业。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评选范围覆盖全球,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路者,是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表率。
第二,评判标准不同。“专精特新”企业的评选要素主要包括专、精、特、新、链五项指标,而灯塔工厂的评选标准则包括是否拥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必备特征,具体包括自动化、工业物联网(IIOT)、数字化、大数据分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技术,更加强调企业的数字化属性。
灯塔工厂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共同点则在于,两者都是企业发展的卓越路径,获得相关荣誉的企业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典型和示范的意义,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此外,结合顶塔工厂的特点,“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向灯塔工厂学习借鉴的内容包括数字发展和绿色发展两项。
第一,数字发展。灯塔工厂通过自动化及数字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及管理效率,对于资金有限的“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效率的提高能够让企业更有资金投入研发,不过,如何跨越数字化转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绿色发展。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有一部分属于传统制造业,这类制造企业尤其需要加快提高绿色创新水平,而且这将成为一个尤为紧迫的问题,甚至可能与技术研发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可持续灯塔工厂”的做法来看,大部分通过软件系统或其他技术手段实现了减排和可持续,传统制造业中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可以采取类似做法。
图 灯塔工厂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差异与共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专精特新企业大会”(ID:gh_07271571b1d4),作者:专精特新企业大会,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