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海洋:科技赋能生态,推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12月8日,2022海南国际捷克日暨中捷产业投资论坛在海口全球贸易之窗举办。会上捷克EX-invest投资有限公司就捷克菌根菌项目的实验应用与多个海南本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在捷克中国合作协会会长马丁·希莱尔的见证下,EX-invest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刘刚先生与海南三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海岸带生态保护盐碱土地修复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将致力于治理镉污染土壤,将菌根真菌(AMF)应用于盐碱地修复以及经济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等领域,推动海岛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会后,36氪海南与海南三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对话,探讨此次战略合作的内涵,以及未来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
EX-invest投资有限公司与三友海洋现场签约
36氪海南了解到,海南三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友海洋”)成立于2014年,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是一家集环境与生态智慧监测、环境与生态保护修复和海洋产业运营为一体的环境与生态综合服务商,通过整合全产业链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三友海洋的业务范围涉及海洋环境与生态智慧监测、海洋生态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海洋工程技术咨询、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修复和海洋产业运营等。
遵循生态性原则,打造“产融结合”新样板
谈及选择与菌根菌项目合作的原因,三友海洋表示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
首先,三友海洋认为,开展项目应遵循国家政策所倡导的生态性原则。合作方的技术是否来自生态、基于生态、服务生态是十分关键的考量因素。菌根菌是与植物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可以增加植物的抵抗逆境的韧性、增加其吸收养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养分,还可以配合治污植物迁移污染物,是符合生态原则的。
其次,菌根菌项目经过了非常充分的实践验证,无论是在处在盐碱化严重的欧洲,缺水的中东,还是在中国各高校研究所生态农业项目中,菌根菌项目都有非常显著的成效,这让三友海洋对于此项技术可以在海南顺利落地,并取得成果建立了信心。
第三,与菌根菌项目的合作对于海南来说,是一次创新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的国际交流,也是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向国际化迈出的其中一步。
三友海洋告诉36氪海南,他们非常期待通过这次与菌根菌项目的合作,能够修复好本土的盐碱地、矿区生态、湿地生态,并在修复好的盐碱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同时希望能够与菌根菌项目方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国际前沿技术与产业优势融合互促、推动“产融结合”:一方面利用菌根生物技术,提升农业基地种植质量及经济效益,加快农业打造水稻全产业链链长;另一方面通过“自贸港”优势平台,助力Ex-invest菌根菌产品面向全国推广,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另外,将“双碳”战略要求融入运营业务,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科技引领生态修复,赋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环境与生态综合服务商,三友海洋不仅仅在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为生态提供服务,参与了海口、临高等地的红树林“蓝碳”修复项目、海口市互花米草防控等入侵物种防治,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问题。
三友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同时三友海洋也在通过红树林研究院推动行业标准(三友红树林研究院是在三友海洋研究团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比如,在去年三友海洋就制定了《红树林地养管技术标准》,这一标准也正式发布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上。但三友海洋并不会止步于生态服务的技术创新,而是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基于本土的自然生态优势摸索出一条不仅仅关注生态的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未来,三友海洋会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支持区域内的生态监测、生态工程技术以及生态修复;同时,也会在海洋产业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在海南岛这样四面环海的地区,人海关系的平衡发展关系到全岛的可持续发展。”三友海洋相关负责人说道。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三友海洋会致力于基于海洋生态延展出更加丰富的产业机会,联动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所以及社会组织,搭建多责任主体的共创平台,以回应诸如教育、健康、粮食安全等社会方面的需求,同时更多地发现海洋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比如海岸带工作机会、清洁能源以及与海洋相关的创新基础设施。
此外,三友海洋还将结合国家的“双碳政策”以及“南南对话”的需要,就“蓝碳”保护的创新,促成更多海南岛和东南亚区域领先企业之间的对话,让中国的生态保护实践成长和出海,打造中国-东南亚的区域性企业影响力。
36氪海南——以自贸港为核心,展望未来趋势与价值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海南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hainan@36kr.com,通过邮件联系小编,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微信公众号ID:HaiNan36Kr 官方微博:@36氪海南 头条:36氪海南
36氪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