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盘点之企服∣猪八戒网:冲击IPO?冲击TO B首个100万量产化改造
编者按: 2022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来大家感觉最艰难的一年。在岁末年初,我们访谈了部分重庆头部企业和投资人,问了问他们:
即使经历疫情种种,你依然看多中国吗?
即使悲观总是正确,你依然认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吗?
在顺境中选择“看多”不难,碰到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初心,才是我们这群人应该做的。为什么伟大的企业总诞生在冬天?因为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未来愿景,做出了旁人难以做出的伟大坚持。36氪的使命就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我们希望这个年终盘点,能让你看到坚持和信心、温暖和趋势。
今天盘点的是猪八戒网。
猪八戒网16年创业经历,可谓历经坎坷,一路”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目前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企服平台。今年最大的事件是,10月14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第三次冲击上市。以下信息来自招股书以及公开资料。
猪八戒网展厅
在充满不确定的2022年,无数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也频频传出裁员的消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立16年的猪八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猪八戒网”)却第三次踏上了上市之路。
“英雄迟暮……”
“三年半亏损10个亿……”
“这个臭记账的又来了……”
一时间互联网上充斥着对猪八戒网的质疑。在他们看来,猪八戒网已经错失最佳的上市时机,企服电商这个老赛道也没太多掘金价值,选择此时上市并不明智。
果真如此吗?猪八戒网为什么要选在此刻上市?
重新梳理猪八戒网的取经之路就会发现,猪八戒网在重庆这个并不肥沃的创业土壤上,超越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并保持活跃。商业模式从最初的威客发展为企服领域的“美团”,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企服平台。
猪八戒网从平台建设、技术研发、运营到商业模式升级,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接下来就是从1到100万的量产化改造。在制造业,乃至消费服务业的1到100万的量产化改造,案例很多,但在企服领域还没有。
猪八戒网正在做着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所以,与其说猪八戒网在冲击IPO,不如说它在冲击TO B领域首个从1到100万量产化改造的成功范式。
两次上市无果,错失最佳上市时机?
猪八戒网的取经之路上曾有过两次上市经历,这两次上市伴随着商业模式的颠覆,也收获了资本与政府的肯定。
2011年,猪八戒网在开曼群岛专门成立了ZBJ holdings,探索境外上市。此时成立仅5年的猪八戒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威客网站,还获得了博恩集团500万元天使轮融资,IDG资本660万美元A轮融资。
威客是中国独创的商业模式。在威客时代,每一个威客都可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无形的“知识商品”和服务在网络上来销售,猪八戒网则通过对威客收取20%交易佣金来盈利。
如果猪八戒网能如愿在美国上市,将成为美股市场第一家威客上市公司。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可对标国外模式,如百度是中国谷歌,搜狐是中国雅虎,只有猪八戒网是无法被对标的,中国独一无二的。
2015年,猪八戒网终止了境外上市计划。在转向冲击A股IPO的招股书中,猪八戒网提到,此次转变是因为看到了中国股市的增长潜力,加之境外上市计划仍处于初步阶段,条件不成熟。
在两次IPO地点转换期间,猪八戒网拿到了IDG资本和重庆市政府基金共计1750万美元的B轮投资。开启A股上市计划后,2015年6月15日猪八戒网又完成C轮26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赛伯乐投资、博恩集团、北京智融卓信投资管理、重庆两江新区产业等。
同时发生巨变的还有猪八戒网的商业模式。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世界。如果你的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平台能力不够强,你越是想把买卖双方在这个平台上圈养起来雁过拔毛,越不可能抽到很多佣金。抽佣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影响了我们成长的规模和速度。”
为了把“蛋糕”做得更大,猪八戒网尝试免佣,全面推进“数据海洋+钻井平台”战略。所谓“数据海洋”指平台多年沉淀的大数据,钻井平台则指深挖数据价值的延伸服务。
这才有了八戒知识产权的诞生。这是猪八戒网在历经10年积累的ZBJ.COM“数据海洋”里钻出的第一口井,2016年营收就超过2亿元,远超ZBJ.COM的自身营收。
直到八戒知识产权的诞生,才让猪八戒网真正找到了它的商业模式,随后打出第二口井、第三口井……八戒财税、八戒科技服务、八戒文旅、八戒咨询等。猪八戒的商业模式,已由单一服务平台转型为综合性服务平台。
猪八戒网全球交易实时动态
猪八戒网的发展战略越来越清晰,上市之路却陷入僵局。继2015年冲击A股上市失败后,2019年猪八戒网又开启科创板上市计划,随后没有再一步的动作。直到今年,猪八戒网第三次冲击IPO,将上市地点转向香港,但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
2020年初开始的疫情,让诸多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挑战。时至今日,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小微企业纷纷选择缩减对企业服务的支出,重心转向维持日常经营。
猪八戒网的主要客户就是中小微企业。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猪八戒网净亏损分别为2.72亿元、2.68亿元、3.66亿元、1.33亿元。三年半亏损10个亿。
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以及连年亏损,部分观点认为,相比前两次上市的高光时刻,猪八戒网英雄迟暮,此时冲击上市已错过最佳时机。
找到商业模式,跳进“红海”游泳
市场环境已如此艰难,为什么猪八戒网还要选在此刻上市?也许,这正体现了猪八戒网的价值所在——他们所做的,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在威客模式诞生的最早期,仅2008年,跟猪八戒网类似的公司就有300多家。到现在,只剩七八家,95%的对手都已经死了。从最初做概念,到进入商业本质,猪八戒网完成了从0到1的过渡,成为了威客时代最后的“幸存者”。
这个行业为什么难做?朱明跃曾分析,有“三座大山”:跳单、低频和非标。
跳单就是买卖双方跳过平台私下交易,以避免给平台佣金;低频就是企业的服务需求不常发生,比如做一个LOGO可能用一辈子;非标指的是企业需求很难提炼成共性。
TO B跟TO C需求有非常大的差别,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老板,来自于企业的工艺流程、技术流程、资金流程的“几流”结合,没有一家相同。因此做企服业务,通常是定制化产品。这样如何起量呢——定制化的天花板明显可见。这也是猪八戒网一直没找到商业模式的苦恼所在。
直到做到第10年,2016年诞生了八戒知识产权,猪八戒网才算在积累10年的“数据海洋”里,提炼了企业服务的第一个共性需求——知识产权。也只有时间足够长、数据足够多,才能忽略企业需求“低频”的大山;同时尝试免佣也翻过了“跳单”这座大山。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猪八戒网亦如此。从威客模式到企业服务,猪八戒网把网站、产品、商业模式全部推倒重来,用最笨的方法完成了商业模式改革。猪八戒网干着大厂不愿干的脏活、苦活、累活,生生地熬死了对手,建立了时间壁垒,也在过程中实现了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猪八戒网如今的业务模式,总结起来就是企服领域的“美团”,一头聚集服务商,一头集聚企业雇主,连接他们,围绕企业的经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猪八戒网累计注册用户达3240万名,其中累计企业雇主2550万名,累计服务商数量达690万名。
从菜市场到百货卖场到企服界“美团”,“熬”,是猪八戒网成功最好的注解,接下来等待猪八戒网的是回到“红海”里游泳。
目前,猪八戒网可提供覆盖涵盖品牌设计、网站建设、知识产权、工商财税等500余种企业服务,很多服务也都做到了业内第一,但整体营收规模并不大。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猪八戒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17亿元、7.57亿元、7.68和2.87亿元。
为什么呢?这并不证明猪八戒网目前的商业模式不好,而是因为现在所谓“蓝海”品类的赛道不够大。想要打破营收瓶颈,猪八戒网必须回归主流,回归“红海”——去找主营品类。在红海里,哪怕只是掀起一个小波浪,都可能是二三十亿的规模。
猪八戒股份有限公司
冲击TO B首个100万量产化改造
如果说过去猪八戒网完成了0到1的积累,那么回到红海里去,就意味着完成1到100万的量产化改造。
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书——《从0到1》,他认为中国擅长从1到n,将成熟产品大量复制,而硅谷擅长从0到1,发明创造。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中国也有很多信奉者。
殊不知,从0到1固然可贵,从1到100万更加艰难。没有1到100万,0到1是会死的。这一点在制造业表现特别明显。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11月初,特斯拉计划将上海工厂的大约200名工程师和生产人员,派往美国工厂,试图复制上海工厂的成功。问题是,一座成立60年的工厂,为什么需要一座成立3年的工厂传授经验?
科技投资人王煜全解释说,虽然美国是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导者,但是他们把科技前沿落地的时候做得比中国人差多了。“从1到100万不只是来料加工、OEM代工那么简单。从0到1和从1到100万之间有一个鸿沟,这个东西只有中国人会,叫做量产化改造。”
在制造业,乃至消费服务上的1到100万的量产化改造,案例很多,但在企服领域还没有。因为企服本来就是一个小众领域。历经16年,猪八戒网已经发展为全球领先的企业服务平台,集纳了2550万企业雇主,可它都还没实现量产化改造。
在企服领域,已有非常多的单点服务,从1到100万的量产化改造不仅是服务边界的扩张,而让每一次服务不仅仅是交易与交付,更是交汇与交织,是资源、服务、能力的交汇,是模式、标准、成本、效率、价值的交织,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升级。
未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渗透,更多新的、复杂的企业服务形态还将持续涌现。对于猪八戒网来说,如何巧妙的切入新的市场,保持领跑,正是实现量产化的巨大挑战。
所以说,猪八戒网做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
朱明跃曾对36氪讲过一个案例,他见到的一个BAT的高管说,“我在加入这家公司之前,在硅谷做的就是你们猪八戒这种网站。但是做到最后,做死了。”朱明跃很感慨,“他比我们聪明,他比我们有钱,离资本又近,但他把这个事情做死了。”
朱明跃经常反思:为什么猪八戒网这家公司亏了10年还依然活着?
仅仅靠政府支持或者资本投资是不可能的,也不是靠创始人的个人意愿在支撑,更重要的是猪八戒网的社会价值,即哪怕它还不够百分百的完善,它也是被用户需要的。
中国有1.5亿市场主体,超过90%都是中小微企业。若非必要,这些企业不可能自己养一堆设计师、会计师、程序员等各种专业人才,平常都不用,偶尔用一下。当它们需要品牌、IT、营销、互联网、知识产权、财税等这些碎片化、离散性、低频生产性服务时,怎么办?自养或外包,成本都很高。这时候它们就需要一个可靠的平台,能够帮助它们连接上这些人才和服务。“我们对这些中小微企业是有价值的,这个社会价值才驱动了我们的商业价值。”
猪八戒网的取经之路还在继续,上市的钟声还没敲响,100万量产化改造还在持续进行,对猪八戒网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
但正如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所说,“我们始终坚信一点——这个平台既可以为海量人才提供就业、创业的舞台,又可以为上千万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解决他们的灵活用工问题,还可以为各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字新动能,我们坚信这是时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