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万亿风口 宿州“拿捏”如何?

36kr王顺·2022年11月16日 09:00
预制菜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也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支持。

预制菜并非是市场上的新品,只是之前没有如此规模化、细分化。但资本的助推,让预制菜的“火”烧到了2022年。

36氪安徽注意到,自“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已披露的国内预制菜品牌投融资事件累计有20余次。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在2026年突破万亿。

随着预制菜热度的持续增高,不仅吸引了企业入局,更是吸引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关注。今年8月,宿州颁布《宿州市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00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实现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

在预制菜万亿市场的风口,宿州“拿捏”的如何呢?

宿州市鸟瞰图(周杞摄)

预制菜生产体系

关于预制菜的概念,行业里并没有明确界定。广义上的预制菜,按照加工程度分为了四大类:即食(拆袋就能吃)、即热(热一下才能吃)、即烹(需入锅烹饪的半成品菜)、即配(仅经过简单清洗的分装净菜)。

在预制菜概念出现之前,国内企业就有对食品做早期加工售卖,主要针对B端市场,随着冷链物流普及、消费环境改变以及互联网营销助力,预制菜开始从B端逐渐向C端渗透。

36氪安徽了解到,目前宿州预制菜企业超过150家,年产值100亿元,主要集中在罐头、粉丝、肉食品加工、预制菜肴和休闲食品等几大类。

作为皖北农业大市,于预制菜产业上游端,宿州原料资源丰富,在发展预制菜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

截止2021年底,宿州累计创建各级蔬菜标准园122个、各级水果标准园86个、各级标准化养殖场163个。36氪安徽了解到,宿州将重点建设埇桥区10万亩以上蔬菜规模种植基地、100万亩砀山酥梨黄桃和萧县葡萄种植基地,以及温氏、牧原、草源等大型标准化生猪、畜禽、肉牛等养殖场,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料供应。

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36氪安徽:“水果罐头加工主要集中在砀山,年产值30多亿元。粉丝加工主要集中在泗县和砀山,年产值10亿元左右;肉食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埇桥区和灵璧县,年产值近40亿元。预制菜肴和休闲食品主要分布在全市各县区,年产值超过30亿元。”

此外,为了完善预制菜优质生产体系,宿州亦全方位打造专业化承载园区。

宿州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宿州)基地投资6.27亿元的20万平方米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正在建设,计划明年6月建成使用。在宿马园区投资3亿元建设6万平方米的宿马食品产业园,目前已入驻正新食品和瑞康食品2家预制菜生产企业。

宿州粮食资源丰富,图为收割机正在收割庄稼(要振刚摄)

预制菜产业细胞

企业是预制菜的产业细胞。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超7.2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位于宿州灵璧的安徽省兴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程食品”),是宿州第一家获得熟制速冻菜肴生产资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打造自身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兴程食品致力于开发具有灵璧县特色的预制菜差异化产品。

“杨疃的双孢菇可以生产盐水双孢菇、油炸双孢菇,荷金来的黄牛肉我们进行熟食加工为‘灵璧黄牛肉’、咖喱牛腩、酸汤牛腩等产品推向市场,德青源的鸡蛋我们可以生产市场仅有的带壳无菌茶鸡蛋系列产品等。”兴程食品相关负责人告诉36氪安徽。

目前,兴程食品产品主要针对高铁、机场、高速服务区以及快餐连锁餐饮企业,有近30个系列速冻熟制菜肴,旗下“忆中味”牌和“阿拉爽”牌预制菜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预制菜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也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支持。

“宿州本地企业在发展预制菜产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发展资金、银行中长期贷款难以落实的问题,而招商引资是促进预制菜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36氪安徽。

36氪安徽了解到,今年以来,宿州市预制菜领域招商引资项目共13个,总资金49.47亿元。

为了夯实预制菜产业保障体系,一方面,宿州招大引强预制菜龙头企业。成立预制菜招商专班,瞄准国内外预制菜行业头部企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在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税收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设立预制菜产业扶持基金。宿州市政府设立10亿元预制菜专项投资基金,专项用于预制菜企业的投资,通过融资、参股、回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并支持外来企业投资,确保企业在宿州长期稳定发展。

发展预制菜,交通建设十分重要,图为宿州的交通干线(张慈奎摄)

冷链物流是痛点

预制菜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的跨度较长,涉及菜品加工、冷链保鲜等多个环节。受限于冷冻保存技术,食材在长时间运输、加工过程中易出现不新鲜、腐败等问题。

36氪安徽发现,对于发展预制菜的城市而言,冷链物流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些城市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健全,存在冷链流通率偏低、损耗偏大、成本较高等短板,与预制菜产业发展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这一痛点,宿州大力度提升仓储物流冷链设施建设。36氪安徽了解到,宿州重点建设总投资规模300亿元,规划面积6266亩的黄淮海智慧物流园区,保障优化冷藏、速冻、常温等冷链仓储服务供给,打造集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由中国供销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国供销·宿州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投资规模7亿元,占地200亩,计划今年建成。

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规模逐年上升,基础设施铺设范围不断扩大。冷链物流发展的日益完善,不仅缩短上游原材料运输时间,也加快了预制菜品送达用户手中的速度,为预制菜新鲜度提高和覆盖面扩大提供基础保障。

随着预制菜的热度的持续增高,放眼全国,多个城市都在进军预制菜赛道,预制菜之都争夺战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山东的预制菜企业高达9246家,数量为全国第一;安徽的预制菜企业447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五。

在预制菜产业发达的城市,产品附加值高,产业聚集能力强。与之相比,处于起步阶段的宿州,还需进一步完善预制菜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保障体系,提升预制菜产品竞争力。

从“云计算”到“预制菜”,宿州产业有科技范亦有烟火气,宿州预制菜未来发展如何,36氪安徽将持续关注。(文/张雨薇 审核/深海)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anhuizha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1
1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安徽政府投资资金将侧重非经营性项目;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集中揭牌。

2022-11-1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