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大批新股预上线,新股掘金效应能再现吗?谁最有机会?
前段时间犀牛之星曾对北交所高速过会的现象做过简要概述,从申报潮到过会潮之间是北交所向市场体现高效完善制度的决心和动作。
按照顺序看,过会之后就是蓄势待发的上市潮,而从数据上也确实如此,目前过会待上市的企业已经高达31家,占北交所内已经上市118家企业的近三成,结合近期在北交所上市的新股掘金效应,这批上市潮会不会在北交所内再掀起一波行情?31家企业中,谁又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硅烷科技”?
再掀行情?
近期的北交所行情是从9月16日启动的,当时在大A行情下行、手续费下降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北交所成为天选之子,承接了一段时间的资金外溢,造就一波新股和次新股的掘金行情。
但规律或许会被暂时左右,却无法被改变,起落是市场底色,目前北交所的行情似乎到了回落的区间,以9月16 日行情启动那一周开始算(12~16日),从板块内个股的周成交额、涨跌幅度来看,犀牛之星研究院数据如下:
能明显发现的是16日后,北交所内的个股成交额有明显的的拉升,目前来看其实拉升后暂时没有出现大幅回落,节奏上走的拉升后平台震荡的趋势。
结合周涨跌幅的情况来看,则板块内的起伏会比较明显,16日后有两周的涨幅较高,除去国庆节前的那一周,受节前效应影响跌势比较迅猛,那周个股的累计涨跌只剩不到10只个股收涨,其余上百只个股都是收平或收跌。
节后到近两周则基本上没有回归到16日行情初起的那周了,涨跌幅不过1%,行情逐渐停歇。
而从涨跌和成交额之间走势对照,两者基本一致,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成交额从16日被拉升后,即便后续有所回调,但从量上看,基本保持在行情启动前的2倍成交额;但涨跌幅从近两周看,基本上已经回到行情启动前的水平了。
似乎有价跌量增的趋势,而这中现象的出现也往往被认为是底部买入信号亦或者上升中的调整或下跌中的反弹,毕竟逻辑上看上升要量,下跌未必要量。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则是从换手率的变化得出:
首先,从走势上看,北交所内上市的个股日均换手率从节前达到最高点后,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而且最高点和其它时间线相比,似乎高的有些不寻常。
而结合在那个时间段上市的新股有且仅有1家众诚科技,但这是16日行情起来后的首只上市新股,上市的那一周达成日均40%的换手率,并且带起了一阵风,那一周的次新股日均换手率超过10%的有14家,而已自此揭开北交所内新股带动次新股的风潮。
那么接下来来的打新潮中,有机会再现新股拉升板块个股的情形吗?那些标的最有机会?
打新申购潮下会再现掘金新股吗?
目前来看,31家过会排队的企业蓄势待发,很快我们即将迎来一阵打新申购潮,这批新股有没有机会像上一批一样,再造新股掘金效应呢?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造就时机的行情,根本上没有出现颠覆的变化,比如就目前的成交额和涨跌和换手率情况看并没有急剧下降,游资并没有大肆出逃的迹象,而是进入观望阶段。
接下来影响行情变化的,就是上新的个股质地如何了。
什么样的新股会激起投资者的抢购欲望?
以首个推出询价个股的硅烷科技为例,犀牛之星研究院得出三个结论(根据标的推算的猜测,仅供参考):1、从行业上看,标的所在的产业链环节的稀缺程度;2、从市场看,竞争格局和所处的竞争地位,以及体现在价格上的性价比;3、从财务基本面看,规模和成长性两大重点表现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在大环境没有出现特别明显变化的前提下,这些或者就是影响新股行情的最大变数,于是31家个股中,从这3个结论出发,分别表现如何呢?
从行业看,31家标的有哪些的所处产业链是比较稀缺,值得关注的呢?
1、天纺标(细分领域 国内领先检验检测企业)
天纺标是继中纺标之后,又一家第三方综合性检验检测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品检验检测,具体包括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等。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市国资委,其通过天纺投资(70.83%)、津联资产(8.77%)和天宝创投(5.85%)合计控制公司85.45%的股份。
行业特性及业务亮点:入门槛较高,存在多重壁垒,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和公信力两方面。1、目前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已取得专利 56 项(其中发明专利 6 项)、软件著作权 20 项,申请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广泛应用于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中。2、公司检验检测服务范围覆盖行业广,公司资质完善,是纺织品检测项目最全的检测机构之一。公司综合实力较强,品牌公信力认可度高。3、客户群体优质:除市场监管部门、海关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外,公司拥有安踏、李宁、爱慕、安莉芳、恒源祥、华歌尔、纳通医疗、美润医疗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客户及天猫、 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客户,公司与客户均建立了稳定长期的合作。
财务基本面: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7亿、1.7亿和1.56亿;实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08万、5378万和3414万。
行业前景:检测行业快速扩容,随着人民群众对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下游行业对相关产品检测结果的依赖性逐步增强,监管部门对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也为检验检测业务带来了丰富的市场资源,整体看,下游行业对检测检测业务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公司估值性价比:本次发行底价为10元每股,发行价对应2021年EPS(按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总股本计算)的PE倍数为22.03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2、康普化学(背靠宁德时代及全球铜矿巨头 特种表面活性剂新星)
康普化学主要从事铜萃取剂、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以及其他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38个型号的铜萃取剂产品,远销智利、刚果(金)、赞比亚、缅甸、墨西哥以及东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终端客户涵盖世界前五大铜矿企业BHP(必和必拓)、CODELCO(智利国家铜业)、Glencore(嘉能可)、Freeport-McMoRan(自由港)、SCCO(南方铜业)以及其他境内外知名矿业集团。
业务亮点:其中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产品涵盖钴、镍、锂、钒、锰等新能源汽车电池所使用的主要金属,下游客户主要为宁德时代、华友钴业、洛阳钼业、盛屯矿业等知名的新能源电池相关企业。
目前,康普化学的金属萃取剂还可以应用在电池金属回收、城市矿山资源处置、污水中的重金属处理等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的领域。
行业前景:根据《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将趋于绿色化、高质化、高值化和精细化发展,由于表面活性剂应用的广泛性,各领域对表面活性剂的细分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如高泡沫性、高耐碱性、低泡易漂洗性、高耐电解质性、高润湿性、高乳化性等,其中就包括湿法冶金、电动汽车等行业。
目前,在降碳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显著,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IEA(国际能源署)预测,2021-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30-36%。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三元锂、锰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金属活性剂需求也将逐步增长。
财务基本面:凭借近年来新能源、有色金属等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业绩也维持高速增长。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3亿元、2.16亿元、2.25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30.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5.83万元、5883万元、5095.06万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82.13%。
估值性价比:和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相比,公司近三年毛利率维持在33%,2021年毛利率为34.92%。同行业上市公司——皇马科技、中触媒、争光股份的毛利率分别是21.19%、45.16%、32.7%。
从市场中看,哪些在行业内性价比最高,竞争格局最有优势?
1、瑞奇智造(受益核电、新能源业绩增长、盈利能力相对同行领先,估值相对较低)
公司为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主营产品及服务可以分为装备制造、安装工程、技术服务三大类,其中装备制造包括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电力专用设备等。
业务亮点:装备制造、安装、技术服务相互协同,三种业务存在相互协同带动作用,其中:装备制造是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财务基本面:2021年装备制造收入实现2.42亿元,占比84%,安装工程收入2020年大幅增长,实现4303万元收入,占比28%,主要源自在疫情影响下,公司根据市场变化,适当扩大了安装工程收入,弥补了制造收入、研发收入下降的影响。
2016-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4.6%,归母净利润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82.0%。
行业前景:核能、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公司下游行业涉及核能、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等多个行业,有望跟随受益。2021年收入同增84.2%,达到2.90亿元,2022年Q1收入达2654万元,同增50.7%,主要来自公司在华中领域收入的扩张,同时公司核能、新能源领域收入增长明显,由2019年的合计占比43%增长至2021年的74%。
估值性价比:根据公司业务情况,选择兰石重装、海陆重工、富瑞特装、宝色股份、科新机电、德固特、锡装股份为公司的可比公司。
营收规模虽相对于可比公司较小,但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更为稳定,2018-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53%,仅低于科新机电的139%和宝色股份的54%,盈利能力整体高于行业。毛利率上,公司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30.6%,行业平均为22.7%;净利率上,公司2018-2021年持续提高,整体高于行业,仅2020年公司为12.9%,略低于行业的13.5%。
可比公司当前PE TTM为98.91X,对应2021年PE为55.29X,公司发行底价为7.93元/股,对应2021年PE为16.8X,估值相对较低。
2、远航精密(锂电池镍导体 “小巨人”,国内镍带市占第一)
远航精密主要从事电池精密镍基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多种技术规格的镍带、箔以及下游精密结构件一体化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主要产品镍带、箔及精密结构件主要作为连接用组件用于锂电池等二次电池产品中。
市场竞争格局占比情况:目前远航精密掌握了如大卷重、超宽度镍合金带、箔制备技术,大重量镍锭熔铸技术,超薄、超窄高精密镍带、箔制备技术等独有的突破性核心技术,相较于竞争对手拥有技术先进性,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2019年-2021年远航精密镍带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53%、53%和55%。
财务基本面:2018-2021远航精密营业收入保持稳定上涨趋势,分别为3.64/4.42/5.70/9.00亿元,2018-2021复合增长率达到35.18%,2022H1营收为5.04亿元,同比增长20.55%;净利润保持上涨趋势,2021年达到8433万元同比上涨49.13%,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29.00%。
行业前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化产业的更新迭代和国家对储能行业的大力支持,锂电池及相关材料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也迎来发展,由2017年的31.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4.15%,预计2025年有望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256.20%,突破270.00亿元。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技术水平、生产高质量和高精度的产品至关重要,对企业现有技术储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国内外知名电池厂商对于具有高导电性、抗氧化、耐腐蚀、易加工、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的精密镍基导体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因此精密导体材料生产企业必须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加以创新,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
估值性价比:远航精密所生产的镍带、箔等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行业,且精密结构件类高毛利产品营收比例近三年处于上升趋势,应用前景广阔,募投项目对应产能增加预计推动营收进一步扩张。本轮公开发行底价为16.20元/股,对应稀释前2021PE为14.46X,稀释后PE为19.29X,相较于可比公司平均2021PE 31.12X的平均水平处于较低位置。
财务基本面上看,哪些的规模、增速最值得关注?
1、新威凌(近两年复合增长率20.53%)
新威凌是一家专业从事球状锌粉、片状锌粉、不规则状锌粉等锌金属深加工系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锌粉行业二十年,自主研发和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技术经验库,拥有塔式气炉、卧式气炉、卧式电炉、雾化气炉四种炉体。另外,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粉体输送系统”还实现了自制粉工序到筛分工序的全自动送粉。
经过长期的科研投入,公司产品的质量稳步提升,应用场景也逐步扩大。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富锌防腐涂料、多元合金共渗、粉末镀锌、化学还原催化、冶金除杂置换、医药农药、金刚石刀具、达克罗涂液等多个领域。客户方面,公司已经和中集集团、中化集团、中国重工、中远海运等央企,以及宣伟涂料、金刚化工、中涂化工、阿克苏诺贝尔、关西涂料等世界前二十大油漆和涂料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市场竞争格局:根据招股书显示,锌粉行业上游主要为锌矿采选和冶炼,中游主要为锌粉生产,下游应用市场包括涂料行业、化工行业、电镀行业、有色冶炼行业、医药行业等。新威凌属于产业链的中游位置。
根据锌粉的应用情况可以将其下游应用主要领域分为涂料领域、化工领域、医药领域和其他领域。从市场需求来看,锌粉在涂料领域的需求最高,占到了锌粉市场总需求的60%左右,其次为化工领域(约28%)和医药领域(约4%)。
公司是国内球状锌粉市场的头部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4月30日,已建成产能3.3万吨,不考虑竞争对手新建/在建产能的情况下,公司四川生产基地达产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锌粉生产企业。
行业前景:2017-2021年,全球锌粉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锌粉产能及产量稳定增长。受到贸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受到一定冲击,但受益于下游涂料行业广泛的应用领域,全球锌粉主要产能及产量仍呈现稳步增长状态,2021年,全球锌粉行业主要参与者的产能达到103.3万吨,产量实现93.8万吨。
国内市场方面,2017-2020年,中国锌粉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均未能超1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开工率不足,而国内船舶、集装箱生产企业订单暴增,对防腐涂料的需求大增,中国锌粉行业整体市场增速也超过了15%。
财务基本面:2019年-2021年,新威凌营业收入分别为4.14亿元、3.89亿元、6.01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20.53%;归母净利润分别1274.08万元、1853.64万元、2987.92万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53.13%。
和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相比,公司近三年毛利率维持在11%左右,2021年毛利率为10.52%。同行业上市公司——有研粉材、电工合金、悦安新材的毛利率分别是8.56%、11.78%、37.35%。
估值性价比:公司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297.2万股,发行底价为9.6元/股,按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64元估算,发行底价对应市盈率约为15倍。同行业市盈率均数为23.89倍,对比仍处于较低位置。
结语
在二级市场中,许多人都想要抓住一阵风,从中赚一笔钱,但却忽略了事物的更新迭代与消亡速度。
时机重要吗?
对比上半年动不动就破发的新股们,在这个期间上市新股,稍有潜力都能得到不错的市场看涨,并且还有余力带动沉寂的次新股,说一句沐浴在春风中成长不为过。
行情走势是如此的受时机影响,其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而最扣人心弦的,还是时机难以复制的特性。市场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准确判断其产生的因素,来去之间的变量,也更显其可遇不可求。
现在的问题就是,终于我们等到了时机,知道了风确实已经刮起,但作为投资,这场赚不赚的博弈,可能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