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精准医疗基石,共建光明精准医疗产业生态

江倩君@36氪广东·2022年09月29日 15:31
光明科学城“分子诊断产业沙龙”圆满举办。
天安骏业
未融资广东省2010-08
城市产业综合体规划、运营服务商
我要联系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体外诊断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分子诊断则是发展最快的体外诊断的细分领域之一,相比生化诊断、免疫诊断等方法,分子诊断凭借检测时间短、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等优势,并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需求的推动下,在体外诊断赛道中占有领先位置。

作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分子诊断技术具有精准、快速、简便等特点,能够有效指导疾病预防预测、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是当代“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目前分子诊断发展较快的领域集中在DNA和RNA,也就是基因检测方面,从早期主要应用于传染性疾病检测拓展,到现在的肿瘤个体化诊疗、血液筛查、产前筛查、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

由于分子诊断的技术门槛高,市场仍还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起步时间虽较晚,但是国内企业与海外同行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可谓市场广阔、增长迅猛。

2013-2019 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25.4亿元增长至约13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63%,相对于全球分子诊断行业的年均增速12%,前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基于分子诊断技术和应用场景多样化,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在各细分领域中都有优秀的代表企业,如基因测序领域的贝瑞基因、华大基因等寡头,先发优势显著;以及诊断(PCR)领域,代表企业包括艾德生物、燃石医学、泛生子等。

汇集多方力量,共探分子诊断前景

由深圳光明天安云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天安云谷产城社区研究院、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圳市生命科学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光明智慧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亚太精准医学会、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深圳天使母基金协办的光明科学城分子诊断产业沙龙活动于9月28日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办

此次沙龙活动吸引汇聚各路医疗器械与分子诊断从业者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共享信息,为光明科学城及大湾区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增添动力,包括国科大深圳医院研究员蔡祥胜博士、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应彦璐、华大基因副总经理张晓平、真迈生物CTO孙雷等70余位与主题相关的政府机构、临床医院专家、医械公司高管、分子诊断领域专家学者与投资机构参与,共同探讨分子诊断的最新技术、产品、服务以及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与创新。

活动上,光明天安云谷表示正发力构建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并积极建设集“科研空间+中试平台+制造空间+专用设施”于一体的科研经济园区。针对医疗器械领域企业的创新需求,光明云谷正联合中大附七、国科大医院等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集创新研发+检验检测+CDMO/CRO转化+CMD数字化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医疗器械医工转化平台,帮助医疗器械企业打破医工转化瓶颈、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效率。

产业运营锚平台(图源:「光明天安云谷」)

群策群力,打造产业发展新态势

《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及有关政策分享》

工信局代表首先介绍了深圳市“20+8”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接着重点阐述了光明区在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定位与发展现状,并详细分享了针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市级与区级的专项政策,最后希冀与参会的医疗器械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机构共同寻求合作发展新机遇,将光明科学城打造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新高地。

《从临床应用看分子诊断市场前景》

分享嘉宾:蔡祥胜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图源:「光明天安云谷」)

蔡祥胜博士从发展历程、临床诊断技术、临床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指出随着分子诊断技术在常规临床诊治工作的应用,患者将得到愈加“个性化”与“精准化”的诊疗方案,分子诊断在遗传病诊断、恶性肿瘤诊断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分子诊断也面临着临床应用规范化、常规临床诊治应用渗透、基因检测伦理问题等挑战。

《纳米分子材料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分享嘉宾:应彦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图源:「光明天安云谷」)

应彦璐主任首先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免疫交互的基本概念,再阐述了纳米技术与材料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向,最后分析了纳米技术在神经科学、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机遇与挑战,她指出纳米技术是处理纳米级材料的科学,该领域与生物工程和神经科学的合作可以将基础科学转化为用于治疗和监测神经疾病病理状况的新型材料和设备。

《精准医学实验室LDT模式的探索与交流》

分享嘉宾:张晓平 华大基因副总经理(图源:「光明天安云谷」)

张晓平先生分别从LDT概念及应用价值、国内LDT政策发展趋势、国内LDT临床应用前景和实现路径、LDT实际案例四个方面对精准医学实验室LDT模式展开解读与分析,他指出采用IVD试剂检测范围的基因少、针对基因位点单一,另一方面IVD的临床转化周期短、项目多、注册成本高,对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形成阻碍。在国内LDT监管政策逐步趋于科学化、合理化的趋势下,推进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s)的发展,将更好地助力精准医学。

《国产基因测序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

分享嘉宾:孙雷 真迈生物CTO(图源:「光明天安云谷」)

孙雷先生分别从基因测序行业背景、产品研发管线、专利与技术布局维度对国产基因测序产业领域展开剖析,他指出基因测序平台是精准医疗行业基石,真迈生物专注于国产开放性测序平台的创新与提供,真迈已同步实现了工具酶、核苷酸类似物、荧光染料、测序芯片等核心原料的自主研发生产,具备“仪器-试剂-芯片-软件”全平台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真迈生物致力于同合作伙伴共建精准医疗生态圈,赋能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健康管理、消费级基因检测等应用场景。

在最后的主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与创新”主题,针对行业领域内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主题研讨现场(图源:「光明天安云谷」)

光明天安云谷作为光明科学城综合配套区及产学城融合创新区,紧跟光明区“8+5”产业集群布局与发展方向,将持续、积极主办系列化产业活动,紧密链接政府部门、产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资本等资源要素,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与创新生态链。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天安骏业
我要联系
城市产业综合体规划、运营服务商

下一篇

抱团“抗寒”,是健康行业的一个风向标。

2022-09-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