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背后,Defense Tech 的想象力有多大?

未来空间实验室·2022年09月19日 19:49
“生产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指数式增长,使风险和潜在自我威胁的释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近日,据应急管理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8月,我国大陆地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6次,5.0级以上地震1次;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62起,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

一方面是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正在一步步侵入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流、车流、物流以及基础设施的高度集中,让城市安全管理也变得更为复杂,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上,海底正处处潜藏着危机。

安全,始终是人与环境、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早在2019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旨在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

那么,在“守卫安全”的背后,Defense Tech(防务科技)可以有多大的发挥想象力呢?

不设边界,Defense Tech领域已诞生独角兽企业

相较于一些需要深耕垂直领域的技术,Defense Tech 更像是一个不设边界的领域。从社区安全、城市治理,再到数据安全、情报分析,乃至太空安全,都有 Defense Tech 的影子。

目前,行业内主要将Defense Tech 分为三大应用场景:海、陆、空。陆地板块,包括自然灾害(台风、暴雨、火灾)的防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预警,甚至是情报分析,作战指挥防御系统等等;海洋板块,包括水下安防、海洋测绘、水下无人系统的搭建等;太空板块包括太空安全、卫星安全、太空监测等。

不设边界的特点让Defense Tech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大的想象力。国外咨询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防务网络安全市场:发展,趋势,新冠疫情冲击和展望(2021-2026)》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防务网络安全市场规模超1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

在美国,已诞生Palantir、Anduril等独角兽企业。

Palantir成立于2004年,于2020年登陆纽交所,由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联合创办。在创立后不久,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联邦调查局FBI……相继成为它的客户,后续其又向能源、航空、医疗等不同行业拓展业务。数据显示,Palantir的政府业务占到了70%左右。

Anduril,则是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从Facebook 离职之后的创业项目,定位为专注军事应用的自主无人机和传感器的国防技术公司。成立不久后,Anduril就拿到了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美国空军两个十亿美元级别的大单,先后收购了三家公司,是继 Palantir 和 SpaceX 后,从硅谷走出的第三家国防领域的独角兽。

尽管这两家Defense Tech公司在发展中也面临过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其贡献的价值已不容小觑。

Defense Tech 背后的推动力

目前在中国,虽然Defense Tech领域还未诞生独角兽企业,甚至可以说还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但技术在城市安全、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安全等场景中已发挥关键的作用。

在背后,离不开几大推动力:

一、极端天气的影响

最直观的便是,今年极端天气的影响下,连续发生了火灾、台风、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严重损失。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全国自然灾害(洪涝、风雹、地震等)共造成4185.9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62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29.7亿元。

在自然灾害的前中后期,Defense Tech就能发挥防御指挥的作用。比如森林火灾形成之前,利用物联网设备加强研判和监测预警,加强森林防护巡查、隐患排查等等;在过程中通过智慧系统调配救援资源,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更复杂的城市系统

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体量也在迅速扩大,人流、车流、物流等更为密集,且流动性也日趋复杂,这就造就了愈加严峻、复杂的城市安全形势,需要更科学的风险防御系统、更先进的指挥系统。

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社区安全、城市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工贸企业安全、消防安全等等。

三、愈发复杂的数据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技术正在让一切软件化,小到智能音箱、大到汽车……物联网设备渗透人们衣食住行的同时,相应的威胁也逐渐渗透至日常生活,乃至整个城市的安全中。信息安全也正成为未来的挑战,而这也是Defense Tech 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这些随着城市发展而来的新问题,都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来解决,以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空间。

大规模应用需要“更多耐心”

如前面提到的,Defense Tech 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虽然覆盖的应用场景范围非常广,但距离它的大规模应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痛点之一便是:市场教育。

要将一个相对“陌生”的产品、技术“卖”给客户,这意味着前期要投入成本去做“市场教育”,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阐述清楚。一方面,当客户对于价值足够认可时,他才有动力在内部推动产品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只有具备市场接受度,以及客户的付费意愿,产品就能找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此外,需要摸索合适的产品模式、付费模式。2016~2017年,估值达到顶峰之后的Palantir 也遇到过发展瓶颈,价格上涨让金佰利、可口可乐等企业拒绝签约,理由是看不到其与价格相匹配的价值。

从媒体报道来看,现阶段Defense Tech 相关产品貌似很难定义其是 SaaS、还是平台、解决方案,亦或是数据服务、咨询服务,这或许需要在打磨产品的过程中慢慢梳理最匹配的用户付费模式。

另外一方面,在一些场景中,Defense Tech的应用与硬件本身的发展,所服务企业自身的成长性也有一定关联。

比如,在巡检、测绘、救援等不同的领域中,对于硬件设备的要求也不同,如若出现更为复杂的场景,对硬件的迭代要求就会更高;另一方面,对于所服务的企业自身而言,很多企业自身部门墙高筑,信息系统“烟囱”林立,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困难,这也会成为防务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拦路虎”。

结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在我们每天宁静的生活中,其实背后有看不到的人、技术、设备正在协同作业,守护着城市的每一处安全。未来,Defense Tech或将发挥更大的想象力,来构建完善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空间实验室”(ID:PropTech-Lab),作者:未来空间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安家”酒店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2022-09-1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