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小米、华为却上市即破发,朗鸿科技太“难”了
30秒快读
朗鸿科技的上市之路本就走得坎坎坷坷。曾经历过暂缓审议,最终却有惊无险幸运闯关,9月1日已正式成为北交所一员。 只是,公司上市即破发,至今5个交易日仍被摁在发行价以下摩擦。
虽然朗鸿科技背靠小米、华为等大树,但是仍然历经两次上会才过关。第二次“闯关”时,上市委依然还是对研发费用、境外客户和募投项目的详细情况“打破沙锅问到底”。
即使“二战”成功,北交所上市委仍要求朗鸿科技就募投合理性出具回复函,把这事从头到尾说清楚,这在北交所并不多见。
作者|杨文
编辑| 六耳
来源| 直通北交所
9月6日,朗鸿科技(836395.BJ)发布《2022年半年度权益分派预案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共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204.6万元。
根据朗鸿科技2022年半年报显示,由于受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5504.52万元,同比下降24.54%;归母净利润2090.01万元,同比下降15.87%。
营收净利下降挡不住向股东分红。两相对比,刚刚实现北交所上市的朗鸿科技多少还是显得“宅心仁厚”。
9月1日,朗鸿科技正式敲钟上市,成为北交所的一员。上市首日,朗鸿科技股价平开后即破发。截至今日发稿时,公司股价仍然处在破发状态,较发行价下跌近6%。
其实,朗鸿科技的上市之路本就一波三折。
在朗鸿科技首次上会时,上市委分别就境外销售、研发费用、募投项目必要性、财务内控四个方面进行问询。而在第二次“闯关”时,上市委依然对研发费用、境外客户和募投项目的详细情况“打破沙锅问到底”。
-1-
背靠小米、华为,营收却不高
朗鸿科技于2016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12月31日申报北交所,从事电子设备防盗展示产品,并紧抱华为、小米、OPPO等核心手机品牌商的“大腿”。
由于防盗展示产品具有技术路径依赖性,更换成本高,朗鸿科技与客户合作稳定性强,2019年至2021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在60%左右,客户集中度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和2020年朗鸿科技的第一大客户是华为集团,而在2021年却变成了小米集团。这与小米集团大幅拓张线下门店有关。
奇怪的是,虽然背靠华为、小米,但朗鸿科技的营收却“开倒车”。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朗鸿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5亿元、1.21亿元和1.4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617.63万元、2048.55万元和4907.82万元。
2020年其营收下滑16.76%,净利润同比下降43.37%,虽然2021年业绩回升,但营收依然低于2019年。
可以说,朗鸿科技近几年业绩停滞不前,深究原因无非是三点。
一方面,下游客户多为“财大气粗”的大型智能手机开发商,因此,朗鸿科技基本没啥议价权。另一方面,大客户华为集团受美国管控影响,采购需求下滑;尽管小米集团趁机拓展线下门店采购需求上升,但仍此消彼长,水花不大。
再加上2022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反复影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4.54%、15.87%,随着下半年疫情得以控制,预计业绩会有所改善。
尽管朗鸿科技营收下滑,但毛利率却“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郎鸿科技毛利率为46.49%、43.58%和57.22%,呈现上升趋势,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别为38.31%、36.35%、35.38%,由此可见,公司毛利率远高出同行平均水平,2021年甚至高出21个百分点。
朗鸿科技解释称,2019年至2020年,境内市场以华为定制防盗器、OPPO 定制防盗器为主,毛利率相对较低;2021 年度,内销客户小米集团销售额大幅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进一步增加,同时华为定制防盗器销售大幅减少,客户及产品结构变化带动整体内销毛利率提升。报告期内,境外市场以通用防盗器产品销售为主,毛利率相对较高。
-2-
上市委“死”盯境外客户和研发投入
上市委似乎一直对朗鸿科技的境外客户和研发投入“不放心”,不仅反复问询,就连两次上市委审议会议也紧抓不放。
据悉,朗鸿科技2020年净利润为2351万元,2021年1-6月为2400万元。朗鸿科技之所以2021年上半年搞了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不仅多亏了华为、小米等国内“明星客户”,还有新增的巴西经销商CLAC的功劳。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朗鸿科技外销业务收入分别为6557.80万元、5154.11万元和6934.68万元,占45.30%、43.10%和48.78%。报告期各期外销业务的毛利率均高于内销。外销毛利率分别为58.19%、50.53%、58.55%,内销毛利率分别为36.94%、38.15%、56.16%。
而且,2021年度朗鸿科技新增6家境外经销商。其中,一家新增的巴西经销商CLAC销售收入高达1143.13万元,占收入总额的7.95%,超越华为成为朗鸿科技第二大客户,仅次于小米集团。
“腾空出世”的境外客户势必引起北交所上市委的警觉。
果不其然,首次上会上市委就要求朗鸿科技进一步论证并披露向巴西经销商CLAC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以及是否对境外客户存在依赖,销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
朗鸿科技自然不敢怠慢,一个多月后专门发布了回复函。朗鸿科技称,CLAC 防盗器产品团队核心成员原本任职于朗鸿科技另一家客户,2020 年相关人员加盟 CLAC,鉴于此前的信任,双方继续建立合作关系。
CLAC 专业从事国际贸易,其下属企业 LISA 目前专注于为零售商店提供防盗解决方案等业务。目前朗鸿科技系 CLAC 在细分领域的唯一供应商。CLAC 服务的全部终端客户数量约为 70 个,其中包括电子零售商终端客户 Via Varejo。Via Varejo是巴西零售巨头,拥有1000 多家实体店。由于 Via Varejo 千家店铺计划重新装修,2021 年完成接近一半,故产生了大量手机防盗器需求。
此外,研发费用也是上市委的重点关注问题。
2020年至2022年朗鸿科技被连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期间企业所得税可享受15%的优惠税率。报告期内,公司按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总额分别为365万元、346.76万元和480.32万元,占各期合并口径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33%、13.52%和8.51%。
然而,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99.92万元、672.32万元、487.05万元,分别占营收比例为4.14%、5.58%、3.39%。
按照国家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该不低于4%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但朗鸿科技2021年研发投入低于评定条件。
而且,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朗鸿科技的技术人员为1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9.09%,低于10%。可见朗鸿科技无论从研发费用占比还是研发人员占比均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这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3-
一边分红一边补血,财务内控也不省心
北交所与朗鸿科技的募投合理性“死磕到底”,即使“二战”成功,北交所上市委仍要求朗鸿科技出具回复函,把这事从头到尾说清楚,这在北交所并不多见。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朗鸿科技共进行了6次分配现金股利,合计分红6007.2万元。报告期后于2021年9月分配现金股利2707.6万元。
朗鸿科技一边大额现金分红,另一边马不停蹄地“补血”。
朗鸿科技曾于2020年和2021年两次定向发行共募集1022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此次朗鸿科技拟募集2亿元资金,其中1.7亿元用于电子产品防盗设备产业化基地项目,3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如若此次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朗鸿科技有望打破经营瓶颈,带来短期业绩提升。但从长期来看,手机等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安防行业也已进入成熟期,朗鸿科技未来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此外,公司在“管钱”方面也让人无力吐槽。2019年和2020年频繁出现使用个人账户代收代付、第三方回款等情况。
例如,报告期内,朗鸿科技使用个人卡收入金额分别为445.50万元、407.29万元、9.64万元和0万元,支出金额分别为473.97万元、391.66万元、17.65万元和0万元。
朗鸿科技称,之所以个人卡代收货款,是因为部分小规模客户有零星小额采购需求,该类客户单次采购数量和金额较小,通过现金或采购员个人直接支付至公司员工个人银行账户,绝大部分金额当期即存入公司对公账户,其余未入账金额用于员工薪酬发放等事项。
至于代收代付劳务费,朗鸿科技解释,为了保证公司外包任务的完成质量,公司将外包服务费用支付给劳务外包公司,劳务外包公司将劳务外包员工工资打入公司出纳个人卡,由公司出纳代为支付劳务外包人员工资。
不仅如此,报告期内朗鸿科技还存在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其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在2019年度调增2942.31万元、影响比例50.33%,2020年度调增3534.27万元、影响比例52.35%。
北交所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马上要求朗鸿科技说明是否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和内控缺失等。
朗鸿科技有着“豪华”的客户阵容,但隐忧也不少。总之,是骡子是马,还得在资本市场上拉出来遛遛。
.END.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作者:杨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