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国家队|常州:发挥制造业优势,加快构建更多先进制造业集群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它们不仅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担当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的角色。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中江苏全省58家入选。名单的公示是对江苏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的肯定,也让“江苏制造”的产业优势愈发凸显。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公布了3批共计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江苏作为制造大省,始终在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47家。
36氪江苏推出【“小巨人”国家队】系列栏目,对江苏各地级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行盘点,巩固江苏“产业强省”的发展培育成果。本期聚焦制造业明星城市——常州。
日前,各省市都发布了GDP半年报,常州以4264.6亿元位列江苏第五,有望在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冲刺下一座“万亿城市”。
据常州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0%,在新兴产业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生物医药、机械和电子行业、规模以上新能源整车制造业、动力电池产业和光伏行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作为长三角腹地城市,常州工业门类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天然具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土壤。据天眼查及公开数据显示,常州隐形冠军企业达到200多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级172家,500多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从行业分布来看,2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研究和试验发展(9家)、通用设备制造业(6家)、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3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赛道,也与当下常州的主导产业相契合。
近年来,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成为常州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引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常州推出包括政策激励、搭建发展平台、完善培育梯队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
2021年,常州出台了《常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方案》,提出26条重点任务,梯度培育,分级扶持,推动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做大做优做强,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今年8月,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金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构建“融资培育、减费让利、服务提升、政银合作、央行支持、跟踪监测”六项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特色化金融服务体系。此外,常州还成立了百亿规模的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常州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发展。
目前,常州已锁定“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推动地标产业拔节起势,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助力制造业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支撑更多“专精特新”走向“隐形冠军”。
想成为未来独角兽吗?36氪江苏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您想自荐优秀创业项目,寻求对企业/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如果您想发布融资首发信息;如果您想为36氪提供原创文章或视频,转载36氪江苏原创文章或沟通其他内容相关合作……请添加36氪江苏微信号jiangsu-36kr,或将您的需求与项目BP发送到nanjing@36kr.com,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
商务合作请直接联系季先生Tel:18101595688,微信号:ami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