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唇齿间的商机,数字化撑起山东口腔消费后半场
口腔健康是构成人体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丽的概念,属于消费升级型产品。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升级,在颜值经济的风口上,年轻人的“整牙自由”,也酝酿出了千亿级的风口。
口腔产业以口腔医疗消费为基础,集合了口腔清洁用品、口腔医疗服务、口腔医疗器材开发、职业牙医培训等关联产业,具有一般医疗产业共性的同时,又具有跨越医疗和美学多领域的特性,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消费医疗领域,细分领域广阔,消费端、新科技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政策引领资本入局
口腔医疗具有很好的市场概念和运作空间,无论是在人口的数量、口腔疾病的普遍性方面,还是在牙医的市场需求、口腔产业上下游联系以及与周边产业的合作、互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口腔美白、正畸、种植、修复手术等在普通大众间的接受度和普及度越来越高,部分医疗相关企业和资本开始涌入口腔医疗赛道,政策的利好也为口腔医疗服务商们的持续增量提供了保障。
图片来源:Unsplash
自2016 年起,我国多次出台引导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包括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到2025年,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7万余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口腔诊所、口腔医院、牙科诊所、牙科医院”的牙科相关企业。从牙科企业注册数量来看,近几年这一数据持续增长,其中,2019年注册量首次突破1万家,达1.1万余家;2021年达到1.2万余家。今年以来,全国共新增2700余家牙科相关企业,即平均每天有26家企业诞生。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相关企业最多,有6500余家。
2021年5月,山东口腔医学·学术产业联合大会在济南开幕,大会采取大会演讲、专家论坛、病例讨论、临床实景展示、青年人才评选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开设技能培训、医疗产业对话、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和企业卫星会等活动。会上签署了“山东国际口腔医学创新发展中心”合作协议,“山东国际口腔医学培训交流中心”同步揭牌。据悉,“山东国际口腔医学创新发展中心”定位济南、立足山东,承接北京上海和国际口腔优势医疗资源,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口腔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的市场转化,并结合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定位和优势,助力口腔医疗产业的引导落地,推动山东口腔医疗产业聚集。
数字化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数字化在口腔医学领域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数字化影像技术、3D图像采集系统、3D打印等技术正在影响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发展方向,为数字化口腔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在口腔治疗产业中,口腔修复是较早引入数字化技术的学科,近年来口腔正畸及其相关技术理论的发展,也得益于锥形束CT(CBCT)技术、光学印模技术等数字化的成熟技术,很多口腔治疗修复体制作已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诊断、设计的飞跃,数字化手术设计、导航与机器人技术在口腔种植、颌面外科等方面的成功应用,也成为口腔数字化领域的后起之秀。
3D打印技术作为口腔数字化加工链条中的一环,快速地改变着口腔护理的传统诊疗模式。目前,数字化口腔3D打印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可以完全垂直于齿科医疗定制服务,涉及齿科六大专业科室,有种植冠桥、矫治器、个性化托槽、牵引器等20余种品类,一站式解决齿科产业链上医生、患者、产品加工三个方面的关键痛点,高效优化产业结构。
山东省首家数字化口腔医疗3D打印基地于2020年底开始建设,该基地在青岛、潍坊两地同步布局,打通从上游软件、设备、材料等制造端到下游口腔诊所等应用端的全产业链。一期建设中国3D打印数字化口腔创新中心,打造从义齿扫描及模型制造到终端义齿产品直接生产制造的大规模集群定制化义齿智能制造工厂和服务云平台;二期将建成3D打印数字化口腔诊所。仅青岛即墨基地的项目达产后,即可形成年均生产3D打印纯钛仿生牙种植体30万颗、纯钛支架130万个,金属牙冠720万颗,每年服务200万名口腔疾病患者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