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健康险TPA公司转型,「中间带」切入高端医疗险
纵观国际保险业的发展历史,保险行业的繁荣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行支撑。当社会的人均GDP在2000至10000美元之间,保费的增长率可以达到15%至20%;当人均GDP水平超过10000美元时,将迎来第一波保险行业的繁荣,保险深度(总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会翻倍增长并且持续时间超过5年以上。
现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8447亿元,同比增长3.35%,多年来,健康险都是保险业增速最快的险种。
随着整个赛道的扩容和科技的迭代,近年来,互联网保险赛道,跑出了一系列独角兽公司,如南燕、水滴、元保等。随着行业往纵深处发展,部分保险信息化平台,开始从单纯的营销、经纪角色向纵深的环节转变,切入到保险产品的定制、分销、服务等流程上。
按照诊疗流程,健康险TPA公司的业务可分为三类:诊疗的前端,掌握着丰富的医疗和保险数据 、拥有技术能力,给保险公司做产品开发、风险管控等业务;诊疗的中端,拥有医疗服务网络,能提供便捷就医、高端医疗、医院直付、健康管理等服务;诊疗的后端,能提供就医调查、发票报销、理赔、核赔等服务。
中间带正是一家在行业里有多年积累TPA的公司。创立于2005年的中间带,拥有ECCS 核心管理系统技术,在中高端医疗险市场,中间带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不过,随着健康险行业的演进,传统的健康险TPA市场逐渐收缩,存量业务运营成本逐年走高,而增量业务却开拓艰难。
2019年,南燕集团完成了对中间带的收购,自此中间带走上了转型之路,在了解市场痛点及用户需求基础上切入了高端医疗险市场,先后打造出少儿高端医疗保险“中间带·新燕宝”、关注孕妇及新生儿全面保障的“中间带·喜燕宝”、支持中高收入家庭消费升级的“中间带·臻荣耀”、针对留学生本地化就医的“中间带·鸥思脉”、保障企业境外市场开拓的“出海护航”等系列产品。
在医疗险赛道上,与市场上主流的低复购率、高人群覆盖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不同,高医险强调的是以高品质医疗服务为核心的高复购率特性。用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是能剥去保险外衣后,把看病变成医疗享受体验的服务内核。
中间带负责人黄丽丹女士总结了近些年中间带发展上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利用集团收购实体医疗机构和企业落地医疗服务机构基础上,深度参与医疗服务运营和管理,从而设计出更科学的高端医疗险产品;第二,打造了“保险+医疗+服务” 的HMO业务模式,更好地触达市场,解决痛点,服务客户,形成生态闭环。
过去多年的积累中,中间带储备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能力,一组数据可说明:截至2022年5月,中间带覆盖了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万家医疗及健康服务网络,在中国298座核心城市合作知名三甲医院国际部、特需部、VIP部、中外资高端私立医院近3000家,累计为超过15万全球会员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及理赔服务。
并入南燕集团后,中间带也被输送了医疗管理资源和科技保障能力。在高端医疗险赛道上,中间带跑出了这些优势:
1.网络布局优势:海量的全球化医疗网络布局,及其丰富的医疗专家资源,以美国为例,中间带通过联合健康,渗透进入全美1000余万家医疗机构、药房,获得免现金直付服务。2.全生命周期优势:守护从出生到终老所有年龄段中高净值人群的生命健康。3.专属服务优势:中高端医疗险产品方案,专属金牌健管服务。4.医疗成本控制优势:同等医效下,享受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
黄丽丹告诉36氪,灵活满足市场需求变通也是中间带的显著特点。疫情下,中间带自建药品管道服务,区别于公立药品体系的药品基础保障,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用药需求,并在提升客户疫情需求的情况下,完成了新燕宝产品的升级。
据了解,目前中间带创新型高端医疗保险产品已服务1万余人次,保费收入达到数千万元,中间带的收入结构已发生了本质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