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万毕业生迎“最难毕业季”,快消大厂却招不到人
这三年,大学毕业生的日子不太好过。几年前,各个互联网大厂生怕工资给的低,抢不到心仪的人,可如今的他们多在野蛮裁员。彼时的大厂都出现过工资“倒挂”现象——即你每晚出生一年,在大厂的工资就要高个十来万。
有网友爆料称,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低,很多学生要父母想办法帮自己在三方协议上盖公章,以此来证明自己有工作,否则就不给学位证。其实,这种找关系帮盖章的行为古早就有,我2005年毕业的时候也曾这样干过,只是,那个时候的就业率是99%。
大家都忽略了一个行业:快消。那些知名快消企业宝洁、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们也曾被称为“大厂”。只不过,如今大家一提起大厂,想到的都是互联网公司。要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央视频道做过一个对话节目,说的是一个人研究生毕业后,在他面前摆了两条路,一是去宝洁,二是去中科院。最后,他选择了宝洁公司,这略显争议的选择才有了后续的对话。
如今,这些快消大厂大都面临一个严峻的年轻化问题。不少快消大厂的历史可比互联网大厂早的多,动不动就三十年起步。快消企业从管理层到执行层都缺少年轻血液,可是越来越少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进入快消大厂。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一边是大学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一边是快消大厂招不到年轻人。
快消的管理培训生
整个疫情期间,我们没听到哪个快消企业说因为“困难”不给员工发工资,即便在上海,业务人员可能分销提成会少些,但也不会有哪个快消公司真的给业务KPI打零分,让你只拿个基本工资。至于借疫情裁员的情况,就更没听说过。
不止如此,这两年快消大厂的财报显示,这些企业的员工是在增加的。比如,统一公司一年就增加了3000名员工。而能让快消企业如此豪横的原因在于业绩的上涨。整个2021年饮料平均上涨幅度是双位数,而休闲零食则至少是20%增长,翻倍增长也不在话下。
这些增长背后,需要大量人员的服务,尤其在今年、快消行业提出要重归线下,要展开新巷战,未来对人员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很多人说,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做快消、就在于快消行业的工资太低,不如美团、京东的快递人员。比如,一张京东的招聘信息显示他们是月调休4天,工资却在6000-15000元,这比大部分快消企业的业务人员工资要高很多,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快消主管的工资。而美团招聘的骑手,一个月薪资整体在一万以上。并且做骑手是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所以很多大学生现在真的是宁愿做骑手也不去做快消业务。
确实,快消行业业务员的平均薪水是没有骑手高的。类似骑手的工作性质和拿工资方式,也有快消企业采用,比如,今麦郎公司的四合一,基本就是这样一个策略。同样,快消企业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业务人员工资拿的比主管高,所以很多业务人员不愿意升职做管理者。“干一天拿一天工资,躺平心态”这都是“三和大神”思维的蔓延。
首先,快消企业的业务人员与骑手最大的区别在于未来的升职空间。
在互联网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叫“去中心化”,骑手人数增加的再多都不会有管理岗位,大家都是平等计件。因为互联网的工具、算法能管理骑手。但快消行业却是没办法去“中心化”的,也就是快消人员的管理需要有各类的管理层,十来个业务就要有个组长、主管类的人员。很多快消企业视图去掉这些“中心”点,直接业务扁平化处理,可结果是不仅没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造成业绩下滑。因为快消行业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行业的配送,它还需要大量的“沟通”,这个“沟通”是无法用工具解决的。
这些年,快消企业也在各种“工具、系统”上用力,但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快消层级的复杂、浪费了大量费用,可是就是解决不了。而这些“中心点”就是快消业务人员的升职点。
其次,快消企业招聘大学生,大多都不是做业务准备的,而是作为管理培训生来储备的,管理培训生大多都是储备干部。其晋升前景、工资前景,都不是业务代表和骑手能比的。要知道管理培训生在快消大厂里那是绝对的嫡系部队。大部分快消企业如今的管理者更多是凭借经验熬上去的,其学历、思维、管理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只是这些欠缺用“经验”来弥补了。相对于管理培训生的高学历、专业、学习能力是相当不足的,这也是很多管理者基本到一定位置也就停步不前的原因。相反,带出来的管培生,反而会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最后,快消企业的管培生,不止在本公司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很多互联网大厂也很喜欢在快消企业挖人。我们看如今的阿里、京东们高层中有很多的宝洁人、可乐人。相较于互联网大厂自己培养的管培生,快消管培生有更好的执行力,因为大家是为团队绩效来负责,你的领导带你也是以业绩为基本目标,是让你来解决问题。而互联网大厂培养出来的人,名词很多,概念很多,反抗领导也很强势,但让他给出解决的办法和执行细节是拿不出来的。快消大厂的管培生普遍在能力上会“更上一层楼”。
做骑手,随时随地都可以,但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再有做管培生的机会,还是要先学一下技能,不要还没努力就先躺下。
快消大厂好处颇多
文章里,我一直强调的是快消大厂,并没有说快消企业。因为,招聘大学生,并能将大学生好好培养的快消企业并不多,快消大厂因为发展的历史以及先进的理念,在管培生这块有着很好的流程。而大部分快消企业其实自己的管理水平都跟不上,更不要说培养学生了。要知道,管培生又叫“管赔生”,是一个相当“赔本”的过程,如果企业没有实力,是做不好管培生这个“长期主义”项目的。
快消大厂喜欢用管培生的,日化行业因为有宝洁这个龙头带领,大部分日化企业喜欢用管培生,尤其是国产日化巨头蓝月亮,老板本身是博士出身选择创业,所以喜欢招聘大学生。而管培生的晋升速度、晋升空间也是最快的。
除了日化宝洁们外,还有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旺旺等企业也喜欢培养管培生。企业有成熟的体系,需要年轻的血液来给企业活力。我们看这些快消大厂本身也在行业内也多有“黄浦军校”的美誉,他们的管培生也好,曾经的员工也罢,在企业里都有一个良好的、“校友”感觉,这些企业出去的人,都会互相帮扶,并且会因为同属一家公司而亲近、互相照顾。
快消大厂的管培生均属于被高看一眼的,除了有较好的升职空间外,就算是坏事,比如裁员等情况也不会先裁管培生。像现在互联网大厂为了裁员,有套路是给员工制定一个完不成的目标,给员工扣一个能力不行的帽子。这点是快消企业做不出来的,因为大家的业绩都是相较于去年同期的数值来制定,不可能随意制定一个目标。
大部分快消企业管培生的离开,不是因为公司要裁员或公司逼你走,而是主动离开。当然,造成管培生离开的方方面面中,更多在于企业的制度。我们看很多快消大厂,为了激励自己的“老部下”能有所谓“青春”活力,会对这些老员工说:未来我们要招聘多少管培生来取代你们,你们未来没有什么升职空间,简单点来说就是对老员工PUA。这就导致很多管培生在一线实习时——也就是按管培生培养的方向,去安排管培生到各自部门工作时,会被处处为难。因为老员工会认为你这是来抢饭碗的。要知道老员工的就业前景是没有年轻人好的,所以把“管培生”逼走,顶多会被骂几句:不会培养人。但至少他的饭碗是保住了。
快消大厂们招聘管培生,更需要留住管培生,这就需要完善自己的培养制度。给管培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要辛辛苦苦招来的人,干了半年不到就离开了,那个成本比培养的成本还要高。要让“管培生”成狼,或者激活老员工的狼性,需要的是竞争环境而不是“画饼”。
快消大厂之所以缺少管培生,是缺少自己的声量。快消行业没有造富神话,大家都是靠低调的“积累”,在宣传上,可以多学学“宝洁”的同学会。而那些找不到工作或者没进入互联网大厂的人,不如看一看快消大厂,坚持两三年看看,你或许并不比那些同龄人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消”(ID:fbc180),作者:岁月,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