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档期诞生记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坦克,36氪经授权发布。
大盘又冷了!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连续好几个工作日大盘跌破5000万票房的情况。从暑期档刚刚结束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始,内地影市就再度陷入寒潮之中。而从本周末新片的量级来看,这一情况至少还要持续一个星期。
而距离国庆档多部献礼大片的救市还需要20多天。好在下周四,中秋档就要正式降临。《小小的愿望》《罗小黑战记》《诛仙Ⅰ》《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都有着票房破亿的实力,有望在大盘跌入谷底的10天后再次成为市场的速效救心丸。
而作为法定节假日之一,中秋也是继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之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法定小长假了。作为在每年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之外的小长假档期,仅仅比一般周末多放一天假的小长假电影档期,究竟还有什么门道?
2008-2019,十二年小长假风风雨雨
时间拉回到12年前。
在2007之前,中国内地一年只有四个法定假日:元旦3天,春节7天,五一7天,国庆7天。不过那时的档期概念还不完善,春节档还没有任何概念,暑期档刚刚成形,国产重量级电影大多集中在贺岁档上映。
2007年暑期,《变形金刚》《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蜘蛛侠3》《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纷纷在内地上映,而《集结号》与《投名状》等华语大片则扎堆在贺岁档轮流献映。全年的电影档期集中度极高,导致了热档期众多影片一窝蜂,冷档期影院门可罗雀,甚至连续两三周都没有一部票房3000万以上的影片出现。
2008年,国务院对节假日进行调整,取消五一国际劳动节长假,增加传统节日元旦、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形成元旦、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十一、春节传统节日的假期系统,这也标志着小长假的正式形成。
但那时的内地影市仍然处于缓慢增长期,电影档期的概念也没有正式形成。 直到2013年之后,在春节档初具规模之后,小长假档期也慢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而小长假档期的票房也与近十年的内地大盘一样,开始了指数级的爆发之路: 2012年元旦档票房突破2亿; 2013年元旦档票房突破4亿,同年五一档票房突破5亿; 2015年清明档票房突破6亿,同年五一档和中秋档票房纷纷突破7亿和8亿; 2016年元旦档票房突破10亿。
虽然这个票房成绩与春节、暑期、国庆、贺岁四大档期的规模无法比拟,但是仍然创造了远超普通周末的票房成绩,也成为了内地影市档期布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2018年五大小长假20天创造了总计55亿成绩,用全年5.4%的天数创造了9%的票房贡献,而在档期外,小长假档期的影片仍然拥有着不俗的票房后续吸金能力,近年来《前任3》《后来的我们》《来电狂响》《反贪风暴4》都创造了傲人的票房成绩。
元旦五一称霸,端午稳坐老三,清明中秋夹缝生存
三天。
仅仅比普通周末的放假时间长一天,是什么铸就了小长假档期的成功呢?
通常,小长假一般是放三天假,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因为小长假的调休策略,都是连结周末的。因此,也有可能会碰到放假日期是周三,因此调休较为困难,只单独放1天的情况出现。2014年的1月1日元旦,是第一个只有单独1天的“小长假”。
而明年2020年元旦也会遭遇又一个只有1天假期的元旦假期。而今年五一,则是近十年以来唯一一个放四天假的“中长假”。放假时间天数的不同,对于影片的定档布局以及票房开画成绩,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因为节假日为2天的普通周末,我们一般统计周末票房,都是包含周五的,因为周五为绝大多数影片的正常开画日。同理,小长假档期的新片,也基本都选在节假日前一天进行公映。因此在统计小长假档期的票房时,我们也按照法定节假日+节假日前一天的票房进行大盘统计。
作为五个小长假中唯一一个原本就具有小长假属性的档期,元旦档毫无疑问拥有着其他小长假都没有拥有的特性。一方面,元旦档其实也是贺岁档的一部分,在12月中下旬上映的贺岁档影片都会对元旦档产生较高的加成。另一方面,12月31日的跨年效应对于影片的加成也具有其他档期不曾拥有的成效,《地球最后的夜晚》就凭此取得超高的票房回报。
五一档在票房体量上,也与元旦档期不分伯仲。由于在节假日改革之前,五一拥有着七天长假,因此五一也是不少片方与观众最重视的一个档期。
2013年《致青春》、2014年《同桌的你》、2015年《何以笙箫默》、2016年《北京遇上西雅图2》、2017年《拆弹专家》、2018年《后来的我们》都是定档在五一档的重量级作品。另外,一般每年好莱坞暑期档的开年大片,也基本会在五一期间上映。但是在内地档期方面,好莱坞大片却屡次与国产片擦肩而过,《钢铁侠3》《复仇者联盟2&3》都因为国产保护的原因错失了绝佳档期。
而端午档能够取得第三的成绩,基本依靠于好莱坞。不同于国产强片喜欢驻扎在元旦档以及五一档,选择在端午档的国产片较少,但是因为端午档的时间一般是在5月底到6月底之间,在这期间一般会有好莱坞大片上映,2016年《魔兽》、2017年《加勒比海盗5》、2018年《侏罗纪世界2》都创造了超过10亿的票房成绩,对于端午档的贡献功不可没。
清明档与中秋档则是小长假档期中,票房体量最低的两个。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两个小档期都是夹缝的档期,清明档夹在春节档与五一档之间,而中秋档则一般夹在暑期档与国庆档之间。两个较大档期会在一段时间内较大的消耗观影受众,令大盘难有起色。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期的不确定性。
五个小长假中,元旦、清明和五一档的日期是基本确定的,都是每年1月、4月和5月初的时间。但是端午档和中秋档的具体日期,则会随着每年农历日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但是无论端午档怎么改,都会有好莱坞大片助阵,但是对于中秋档就没有那么好了,中秋档与国庆档之间的时间间隔,极大的影响了档期内票房的体量。
2015年,临近国庆档的中秋占尽了优势,外加徐峥《港囧》在中秋档提前开画,为中秋档创造了该年度小长假最高的票房成绩。但是2016年和2018年的中秋节,都是出于9月中旬,与国庆档间隔过近,也会让不少具有10亿+甚至5亿+票房预期的影片望而却步。
而今年中秋档的形势,则更为复杂。
4撤档、2提档、2空降,2019中秋乱局
如果所有准备定档在中秋的电影都顺利上映,那么今年中秋档则会成为史上最挤小长假档期。
然而,事与愿违。随着《罗小黑战记》突然提档至9月7日上映,今年中秋节档期已经有6部重点影片产生了档期变化。其中,撤档的影片占据绝大多数,虽然截至目前还没有官宣,但是《吹哨人》《催眠·裁决》《冰峰暴》《拂乡心》四部影片已经基本确定撤离中秋档,这其中既有档期市场原因,也有审查原因。
原本定档中秋9月12日《花椒之味》《罗小黑战记》也提档到了本周末开画。其中淘票票点映9.7分,豆瓣开分8.8分的《罗小黑战记》备受瞩目,有望提前给已经跌入谷底的大盘注入新能量。
此外,《名侦探柯南》与《小小的愿望》也在两周时间内选择了空降定档,参与到了纷杂的档期布局中。而《诛仙Ⅰ》也微调档期一天,以求开画票房的最大化。
在7月27日我们曾经对中秋档影片作出前瞻,目前来看,之前定档在9月12日的七部影片,只有一部《决胜时刻》还没有任何改变。
自史上最乱暑期档之后,史上最乱中秋档也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