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坐牢还想玩失踪?区块链来帮忙

Odaily星球日报·2018年05月17日 21:40
“区块链+社区矫正”,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人性化与精细化。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 )

不用坐牢的罪犯?没错,确实存在这一类人,这类人被称为“社区矫正对象”。

那什么是社区矫正呢?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这个人犯罪行为较轻,那他就可以不用坐牢了,不用脱离社会,但是他需要在社区中接受管理、教育和改造。

对于社区矫正,实际场景中还存在着很多痛点。由于社矫对象需要公、检、法、司和监狱共同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所以多个业务部门之间会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不对称、约束行为减弱。相关工作人员也会出现徇私舞弊、受贿腐败现象,当然,社矫对象也会出现“放虎归山”的问题,比如跟你玩个失踪。

近日,禅城发布“区块链+社区矫正”应用,借此打造“社矫链”平台。该项”应用的背后技术由IDHub支持。将通过平台建立社区矫正沟通机制,实现公、检、法、司信息的联动处理,提高部门联动监管质效。 

IDHub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应用平台。佛山禅城区IMI身份认证平台,是IDHub已有的落地项目 。用户可以通过IMI创建身份,经过有权限的组织或个人认证,可以授权第三方查询或使用。

在“区块链+社区矫正”设计中,数据“上链”这一步,是由相关管理机构进行上链操作的。社矫系统的数据主要是社矫对象的个人身份、家庭情况、就业状况、社会行为、信用记录等信息。这些数据来源包含多个部门,如司法、公安、法院、检查院等。

数据“上链”后,这些社区矫正对象的数据信息,可以使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联通、数据开放透明。检察机关对司法行政部门的社矫工作可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监督。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社矫人员在社会矫正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真实有效,同时杜绝了避免徇私舞弊、受贿腐败的事情发生。

 社区矫正场景下,区块链数字身份还可以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系统,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面部、指纹信息采集,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签字方式和手机定位监管,取而代之由系统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签到。

此外,区块链数字身份还可与社会信用评价模型进行对接。通过信用评价模型,可以把社矫对象的社矫记录列入个人信用。一方面,司法局可以对表现好的矫正对象提高信用指数,另一方面,司法局可以及时发现矫正对象的违法违纪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和教育,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区块链+社区矫正”对于社矫对象来说,比较人性化。IDHub创始人曲明表示,“可以对社矫人员的个人隐私进行必要的平衡保护,保障矫正对象的人格尊严与正常生活,这是实现社会治理人性化与精细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

目前,该项目一期原型设计和开发已完成,二期信用评价体系将在今年底完成开发。

我是Odaily星球日报的齐明,探索真实区块链,交流请加微qingmoruoshui,烦请备注姓名、公司、职务。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赵长鹏正在不遗余力地强调自由:投资的自由、财富的自由,还有所在地的自由。加密货币挑战了国界。中国曾打击比特币,然而比特币却强势回归。同样地,没有哪个政府能阻止币安的经营。

2018-05-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