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中如何营造出“对”的感觉,避免尬聊?

36氪的朋友们·2018年03月16日 22:25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走进你的生活,高喊着:嗨,我在这儿! 另一种人走进你的生活,温柔地说:啊,你在这儿!

本文作者刘轩,哈佛心理学者,倡导用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提升人生的效率和品质,著有积极心理学作品《幸福的最小行动》。个人微信公众号:轩言(id:xingyunxuanyan) 

不管是亲友探望,还是朋友小聚,聊天中最怕什么?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如果是些八竿子打不着、此生不复相见的亲戚还好,你可以选择安心地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全程贡献蒙娜丽莎的微笑即可。但如果是自己很亲或很在意的友人,时间长不见也难免会一时不知道聊什么;或者可能你们一直话题不断,但始终感觉“不在一个频道”——本来很亲密的人聊不到一起了,那种感觉才最失落。 

聊天,感觉比信息更难忘。

一段好的对话,往往给双方留下的就是一个好的感觉。回想你上一次跟人觉得“聊得来”的场景,也许聊的什么细节都记不清了,但那种感觉肯定很清晰。而下次再见到那个人,当时的感觉又会涌上心头。就像有时候我们跟别人只说了几句话,但为什么就觉得很聊得来呢?就是因为感觉“对上了”。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对”的感觉,避免尬聊? 

第1步:勘察地形 

在盖房子、买房子前,我们一定会先做功课:地段好不好,左邻右舍是什么人,附近的学区、商圈又如何……和人聊天,同样也该先做点功课。就好比勘察地形,做点功课,才能知道该和他聊些什么。 

比如你预先知道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只要能知道对方的名字,上网一查,很轻松就能找到一些资料。就算找不到资料,或是不清楚对方是谁,也可以先问一下,你要去的场合会有哪个行业的人士?稍微研究一下这个行业的背景和最近的消息。 

有时候,你可能人已经到了一个地方,才遇见想要聊天、认识的对象。这时,你可以先找邀请你来这个聚会的主办人,或是共同的朋友,先请他给你一些对方的背景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主办人或朋友说不定马上就会带你过去,直接引介对方和你认识。即便他没空,最起码你也掌握了一些信息,就不必害怕一开始时大眼瞪小眼,没半句话好说。 

所以,在开始盖房子前,看地形的功课,是不能省略的。要每天花几分钟浏览一下新闻、时事、流行的话题,或是阅读一些最近热门的书,甚至是你的社交网站,都可以获得不错的谈资!这样,不管将来面前出现的是什么人,你都能有备无患。

第2步:打好地基

两个人开始交谈,基本的沟通模式,包括对彼此的印象,最初的3~5分钟内就会建立。这短短的几分钟,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聊天过程就会越稳,楼就可以盖得更高。

牢地基取决于什么呢?就是你和对方所建立的对话空间和感觉。

通常我们认为要跟别人聊得来,只要听懂别人说的话,知道怎么回应就好了。但事实上,沟通的本质不只是口语上的理解,还需要一些相似的姿态、手势或口吻等非言语互动的同步,双方的内心才会产生那种“对上”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在跟别人聊天时不自觉地模仿起别人的动作,而这样的彼此模仿,就是在潜意识中增加彼此的好感。

要营造这种轻松的好感,首先不能排斥客套的问候、寒暄、聊天气这种small talk。比如说“天儿真冷啊”“今天的风可真大啊”。这种话听起来无聊,但重点在于你说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友善。对方可能完全不会留心你说些什么,只会注意到你这个人是否给他好感。

别担心无聊。聊天的一开始本来就不会非常有趣,况且无聊本身也有自己的价值呢!

最后还有一个小技巧,我很少跟人分享,却是我个人常使用的社交秘诀,在结识新朋友的阶段非常有效,那就是:转述别人的赞美。

- 原来××人说的那个厉害的学长就是你啊!

- 刚才听××说,你是他认识的最厉害的广告人。

- 主办人叫我一定要认识你,说你的人生经历可以直接出书了!

别人的赞美说出来不但不会肉麻到自己,还让对方很有面子,也为称赞他的人加分,这是为别人积口德啊!你这样还可以直接顺着问对方:“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当一个带来赞美的使者,人人都是赢家。

第3步:加盖楼层

如果用盖房子来比喻聊天的过程,在一开始低楼层的阶段,比较适合聊一些实际的观察、叙述。但当房子盖得越来越高时,就可以聊更多内心的感觉和想法。若你渐渐能和对方从叙述事情,聊到感受、感觉,也就代表你正一步步靠近他的心灵阁楼。

如何才能顺利地一层层往上盖呢?最直接又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对方说出他精彩的故事,再拿自己的故事来交流。

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每个人也都爱听精彩的故事,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说出精彩的故事。这,就是你可以效劳的地方了。既然你是来搭鹰架的,如果对方有一堆凌乱的瓦片和砖头,你就可以帮助他把这些碎片组织起来。

有些时候,分享故事真的不太容易,尤其当对方有所保留,不太愿意透露自己内心的时候。这时,我就会先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抛砖引玉,用说故事的时间先让对方习惯与我对话,让他逐渐放松,而且往往我的故事也能让来宾联想到一些自己的经验。

注意:别让抛砖引玉,变成了狂丢砖头,别把自己的故事讲得太长。也许你可以先从别人的故事聊起,例如介绍你们认识的人、共同的朋友,或聊一些共同的回忆。当然,请注意,尊重隐私,避免八卦。

第4步:阁楼谈心

聊天最好状态是交心,也就是抵达这座聊天大楼的顶层——“心灵阁楼”,里面有很舒服的沙发,烧着柴火的壁炉,摆着热可可的小圆桌。当你跟对方在“心灵阁楼”里谈天的时候,即便外面的喧哗包围着你们,内心的感觉却是平静、专注的,仿佛世界上只有你们两个人。

如何拿到心灵阁楼的钥匙呢?你要与对方创造思考的空间。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验,那些令你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交谈,往往是让你发现新的视角,对你内心有冲击,给你一种“豁然开朗”或“心心相系”的感觉,不是吗?这些感觉或许很少发生,在第一次交谈下更是罕见,但这并不表示是不可能的。

心灵阁楼,是一个有感情的思考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心灵阁楼中,放了许多不同颜色的瓶瓶罐罐,每个里面装的是一种经历和故事淬炼出的人生价值观。每个人或许放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重视的层面也不一样,甚至喜欢分享这些价值观的方式也不同。如果你想要与别人在谈话上找到最深层的共鸣,知道在阁楼中哪一个方面是他最关心的,那就要先透过方法找到讨论的基础,彼此的聊天才能真正深入,也才会产生更真实同步的好感。

例如,一种心灵阁楼中的谈话类型,常常与个性和价值观有关。同样是讨论占便宜的故事,对话就会落到比较个人的层次。这时你就可以和对方说:“你似乎是一个很不喜欢被占便宜的人。要是碰到不公平的状况,你是不是会不惜一切对抗到底?”这样的问题,就会让对方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他可能会告诉你:“很有意思,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但你既然这么说……”因为你在心灵阁楼里,让他有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还有一些人的心灵阁楼,是充满了梦想和想象的空间。例如,当你问他:“假设有一天,你孩子不再跟你顶嘴了,那会是什么感觉?”他可能眼睛转一下,想个片刻,然后给你一个很真诚,甚至令你意外的答案。

你发现了吗?打开以上几种阁楼的钥匙,都是一个好问题。

第5步:漂亮地收尾

结束谈话前,你可以试着用“我们”取代“我”和“你”。比如从“希望下次你可以与人开心地讨价还价”,变成“希望下次我们都能与人开心地讨价还价”。这个代词的微调,有很重要的含义,因为这代表你们在聊天、说故事的过程中有了共识。现在的“你们”在同一个阁楼,同一个世界。

用心交谈,用心聊天,用心搭起一个个鹰架,你去到哪里,都可以帮别人盖起故事屋。

打开心灵阁楼,然后把钥匙留给他们,让他们开心地在自己的阁楼里,期待你下次再来看他们。如果我们都能用这种态度与人交流,那我们的社交世界就会美丽缤纷。

我曾经读过莉尔·朗蒂(Leil Loundes)写的这么一段话,印象极深: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走进你的生活,高喊着:嗨,我在这儿!

另一种人走进你的生活,温柔地说:啊,你在这儿!

+1
4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2018年,会是TMD的IPO之年吗?

2018-03-1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