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半场:精英创业不新鲜了,加速商业落地才是「新科技」关键点 | WISE2017新商业大会

宗迪Frazer·2017年12月13日 14:44
新科技领域创业是以技术为突破来改变传统行业,到2018年,相信这会是个更依赖资源、场景优先、竞争加剧的人工智能“后”时代~

2017年12月12日-13日第五届WISE大会——“WISE2017新商业大会”如期而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商业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认为:新商业是从“基业长青”到“基业长新”,从“大而不倒”到“新而不倒”的商业文明的进化。

在历经几十年的跌宕发展后,有关 AI 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也开始进入行业应用期,这成了新商业触 AI 化的一个大前提。

在此次 WISE 新风向大会上,36氪人工智能小组结合过去一年对 AI 领域 1000 多家公司的调研观察,同几家行业里的代表性公司、投资机构进行了深度探讨,试图复盘 2017 年度的 AI 趋势,探索 2018 年度的机会与走向。

1、新科技是“众望所归”,或孕育出“下一代互联网”

今天 AI 领域有天使轮投资就拿到 2.7 亿人民币的,这些钱可以投 OFO B轮;有若干初创公司 A 轮融完就成独角兽的;还有公司没融几轮估值就超过 30 亿美元。

所谓的新科技一点都不新,很多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被大家重视呢?因为当前各种技术以集群形式开始出现,有机融合在一起,大幅度提升生产力。另一方面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在一个程度上成为生产关系,这是此前从未出现的。

为什么投新科技?需求端来看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成本飙升5倍,根据国家的政策这是2020年将达到10万亿的市场,市场前景可观。从前景端来看认为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很有可能孕育出下一代互联网。资本对于这个行业非常热衷,高科技领域投资非常畅通,在中国因为创新的保护没有收购的文化,使得这个领域初创公司有做大的可能。

2、讲故事不管用:资本理性了,融钱不易了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复盘 2017 年 1-11 月,新科技领域达到 626 笔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 551 亿元。看起来很多吧?但仔细看会发现,投资数据占比达到14%,金额上仅占比6.9%。

什么意思呢?这说明该领域的投资其实趋于稳健了,36氪统计了2016年Q4-2017年Q3融资,发现这个领域A轮、C轮呈现下滑趋势。为了更好验证,把数据拉长5年以上,经历2016年的投资高峰之后,整个行业不管是投融资数量还是金额都开始下滑,今年跌幅达到40%左右。其实新科技领域各个细分赛道也呈现出类似下滑趋势,接下来要获得融资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会不容易呢?一个原因是新科技领域的项目变贵了。从2016年-2017年平均融资额的数据来看,明显发现2016年单笔投融资金额达到9000万,远高于2015年5000万水平。意味着优质项目变贵了,那投资人必然要想一想要不要投。而看2017 年,你会发现今年的增幅已经远远不及2016年的增幅,具体细分领域,该领域金额仅为全领域一半左右,意味着大量钱去了别的领域。经过调研发现电商、物流、教育领域今年单笔融资额增幅超过300%,钱其实去了这样的领域。

那么,身处 AI 大潮中实战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怎么看,新的创投机遇会在哪里呢?

36氪就此与深鉴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姚颂先生、图普科技CEO 李明强先生、三角兽创始人兼董事长兼 COO  马宇驰先生、Segway Robotics总裁 蒲立先生以及华创资本投资人 公元女士进行了深度对话,以下是经适当编辑后的观点和看法,enjoy~

  • 36氪:我们认为今明两年 AI 行业的主旋律是在商业化。那么各位觉得明年在人工智能商业化方面会有哪些新的活力和机遇?看到了哪些趋势?

华创资本—公元

华创资本在研究 2018 年机遇时,结论和36氪看的是一样的。在2015年到2016年是精英创业的时代,大家都是在做产品和技术的研发。2017年、2018年其实是一个产业落地的时候,再好的技术最终也是希望跟产业进行结合的。在看产业的时候,其实有个坐标图,横坐标是市场,要思考能有多大;纵坐标是技术,要思考它能为市场带来的效率提升有多大。

目前来看,落在第一象限的其实是有三个行业——新零售、安防、物流。这三个是非常大的行业,所以我们会重点聚焦在第一象限寻找机会。相信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他们的应用方向也会在这几个方向。

Segway Robotics—蒲立

Segway Robotics 目前在机器人看到的有 2 个领域,概括来说一是移动人,二是移动物。

前一个方向是说,消费级给个人用户的机器人,大家知道智能音响有了语音的能力,但是也看到机器人公司在语音的基础上加上了视觉,特别是移动的机器人可以在家庭生活的场景里边产生很多有用的功能。

后一个方向是移动机器人领域,已经到达了可以去实地部署、可以实地寻用的点。因为所有的视觉导航包括检测障碍、避障和人工智能自动规划,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的趋势已经非常的成熟,大家对这个概念的认同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我相信这两个方向可能会是明年的一个亮点。

三角兽—马宇驰

商业化是任何一个创业公司和领域要面对的问题,不然你不赚钱投资人就头疼了。三角兽科技比较看重两个层面,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

横切面来看的话,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能力就像“水”和“电”一样,严格来说能用到哪儿?哪都可以用。尤其是处理语义、处理文本,只要有文本就可以。做了横的切面,希望在整体的产业链下能拿到一层。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与BAT和微软的合作整体达到了初期的目的。

谈到赚钱的目的,不仅仅需要有纵深,还需要在纵深找到主营业务。目前看到的像智能客服、像政府和 IOT 和泛娱乐,这四大块是我觉得有潜力深入进去立竿见影的部分,这几个方面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图普科技—李明强

我们是做图像识别云服务的公司。去年是顺着直播元年,把直播里面的头部客户拿到了手里边。我们觉得在今年在新零售这一块应该也是一个风口,我们总是能够踩着风口来做事情。

明年的话,比如说像工业或者是其他的领域上边会出现很多云服务可以落地的机会。现在很多的客户找到我们是在定制之前都没有想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行业本身是在从小变大,反正我们在从云服务的角度上来去做,有一个小点突破就会突破到行业里边去。我觉得人工智能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去找项目的一点。

深鉴科技—姚颂

我觉得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主要还是像公元总分享的那几个,再详细点看,就是安防、金融、自动驾驶、手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我看安防比较多,具体讲讲这个方向吧。我觉得明年是这个方向所有企业都必须赚钱的时间了,而它商业化最大的趋势可能是两个。

 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转变。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头部,特别是算法类的公司在之前以卖SDK、卖算法为主,到了2017年已经逐步的开始转型,到明年可能会更加向集成靠拢。比如重点的业务——政府的智慧城市方面,在后端只提供一个算法的话,卖SDK是很难赚到大钱的。所以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一个纯技术公司走向行业性、产品性的公司。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看到大金矿挖的还只是一小部分。比如说安防产业里边,全中国一年出货安防监控类的芯片是两亿颗,但是公安类的摄像机只有200万部,现在大家在挖掘的只是行业1%的接入量,这些小的接入量单价很高,但是其他的泛产品有很多的机会。大家也会逐步的在一个行业里边进一步深入挖掘。

  • 36氪:谈到商业化,竞争在所难免。在计算机视觉和芯片其实都有大量的新老玩家,那么明年这个行业,各位所在的领域竞争格局会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公司才会更有竞争力?行业比拼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深鉴科技—姚颂

还是以安防为例。大家可以看到安防这个行业其实是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算法;第二层是硬件;第三层是设备;第四层是做集成。一般在里面选一个明确的业务边界做切入,其实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很可能很多的公司会跨界往上下游延伸。所以,跟老玩家,我觉得最好还是选择合作的态度去赋能。大家在业务层次上切层的时候,将自己的业务边际化明确一些。当然有很多的公司确实想所有的层次都会切,最后就导致跟所有的行业类老公司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个人看法是,如果能够划清楚业务边界,大家拿出自己的工具是最好的。

此外,同类竞品的出现速度会越来越慢或者越来越少。但凡涉及到技术类就需要蛰伏的周期做积累。偏芯片类的可能先有十来年的研究芯片,再花两三年研究一下深度学习怎么玩,再花两年做芯片。这样的周期就会比较长,能出来的大部分都已经出来了,新的就会越来越少。

36氪: 在计算机视觉方向有没有什么样新的竞争出现?核心的竞争力会有哪些?

图普科技—李明强:

不同的行业都会遇到巨头或者是新老玩家的问题。创新其实都是从技术的边缘开始,最后都是想走到行业的中心去。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单是问新的技术公司,所有的公司都是样。归根到底最主要是做事情最好不只是做技术提供方,而是直接对着客户。你是直接跟终端客户是对接起来的,只要你有对终端客户的机会,就有机会安生立命。

再一个要跟客户建立长久的联系。这个事情应该是一门生意、一个产品、一个直接售卖的方案,而非某一种技术。

36氪:智能语音行业领域会是什么样的竞争格局呢,有何壁垒?

三角兽—马宇驰

我觉得对于任何的创业公司不分领域。第一大业务型的竞争壁垒就是钱,无论钱来自于你的市场还是来自于投资人,有钱能活下去是一家企业的第一大竞争壁垒。如果你的钱不够企业三点评估一个行业的波峰、波谷,其他的事情不要提,投了两年之后就死掉了。所有的战略就是因为你活下来了,才可以有战略可言,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作为技术公司来讲,最核心的很简单就是技术。技术的壁垒就是人的壁垒,你的人来自于哪里?会什么?之前干的是什么?你的产品是什么样子?另外,看好和实际冲进去做是两个事情,看好了怎么拿到领域当中最标杆的客户,证明在同行当中的实力,这是很难的。而我们三角兽已经证明了。

Segway Robotics—蒲立

我们是技术类企业,一定是以某一项技术去颠覆领域里的某一个操作或者是某一种运行形态的效率为根本。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边提升原来10倍的效率,这个技术是有价值的,可以对原有的行业做颠覆。

在行业的方面,其实我们得看它原有行业的一个价值网络,而这个价值网络一般来说它是跟行业本身物理的特性是有关系的,我们是改变不了。比如外卖会涉及到写字楼物业、用户、商家、外卖这几方中间会形成价值网络,谁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谁在这里面抽取多少的利益,这都是已经现成的事情。看到这个价值网络以后,其实对我们技术提供方或者是技术在科技公司来说,更多的是要看一下价值网络里面技术能够应用到哪一个链条上面去,能够在这个链条上面产生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和提升效率。然后同时要去设计一套适合技术的盈利模式,这个盈利模式其实不一定是要把原来所有的参与方要干掉,而应该是设立新的盈利模式,能够产生新的需求,做一个增量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价值网络和设立盈利模式,对于一个基础公司来说是在竞争里边非常重要的。

36氪:投资人怎么看呢?觉得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在哪里?

华创资本—公元

我觉得这就问到了怎么去选创业公司,怎么去看创业公司?

选择创业公司在心里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技术,一个考虑是商业,我们会分别对创业者打一个分数。如果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技术,需要10年、15年学术上面的积累才能达到今天创业者的一个成绩,甚至是科学家在学界做了非常多年出来创业。可能在科技领域我们的分数会给的比较高,但是同样也会去看商业不能是不几个,至少在商业的领域有60分,所以我们会去平衡这两个领域。如果技术是只能带来一两年技术的壁垒,我们会要求创始人更具有头脑一些,在商业得分更高一些,当然两个得分最高是好的。

  • 36氪:感谢大家对未来机会点的分享和判断。那么在明年各位所在的领域,行业第一梯队大概能赚到多少钱?是什么量级的钱?

深鉴科技—姚颂

大家可以看安防行业在整个市场的收入是6000个亿,最多的钱是直接来到最终的项目钱。我觉得这一批的创业公司在明年赚到其中的几十个亿还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行业还是需要从政府那一侧长期的关系运营,所以哪怕是头部的企业也需要挨个的尝试去运营。并不是说从人脸识别的算法上已经完全碾压了,很多企业也OK,直接的把所有的领域都抢过来,但是我觉得明年也会是比较大的爆发式增长。

图普科技—李明强

不像安防的样子每年有的赚,它是之前有过业务的。新零售新提出来的概念有了新的估算,从总的体量来说,虽然电商很火,但是85%的商业还是在线下,线下撮合总交易额哪怕是提升一个点,甚至是0.1个点,都是很大的提升。无数的门店和无数的消费都在这里面,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如果能让运转的效率更快一点,能让成本降低一点,能让撮合的准确度,能让购买东西的金额更大一点,其实提升的空间就是非常非常的大了。不过现在还是早期的摸索阶段,就不太好去定价或者做价值估算了。

三角兽—马宇驰

如果从行业来看,很多同场玩家和投资人给的都是不小的数值。就算你今天不懂技术,投资人的钱蜂拥而来,这个领域的钱一定是可赚的,这是最简单的判断。具体的无论像智能客服、车载、家居、企业政府每一个领域核算都有上百亿的钱,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它具有通用的说服力。

那么在行业当中作为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要赚什么样的钱?我带一百个兄弟做赚技术外包公司赚钱,不是我们想做的事了。从BAT出来创业,紧接着就为了一年在一家小公司分三五百万?不是这样的概念。我们做的是说利用这样的技术能够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时候,把能力覆盖到其他的产业,带来行业升级、产品升级,这样去做一些技术前瞻性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大量外部资金的支持,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说你可以有半年到一年不去赚钱,但是当你的产品和技术推出的时候,要向投资人证明你这个产品拿出去就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赚钱的能力。我们已经在证明这件事情。

Segway Robotics—蒲立

我觉得在今年2017年我们所处的领域里面,更多的是尝鲜的思维去买这样的产品,而明年2018年当概念被大众所接受的时候,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时候,它会进入到更大的目标人群去,而这个人群能够带来的价值应该在中国是5亿,估计全世界是5—6倍的市场规模。所以我觉得这个领域,2018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而像配送机器人,本来有的行业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规模。比如说现在每天是一千多万单外卖单,快递行业大概2017年应该已经突破了三百亿件,在整个中国。在这样行业非常大的增长和非常大的基础,我觉得能够限制去盈利的点只有想象力和执行力这两个点。

华创资本—公元

在座的四位嘉宾做的行业都是千亿、万亿级行业,其实赚钱的事情没有那么着急。作为投资机构,是这样看这个事情的,技术创业分三个层次,最次的层级是做技术提供方,其实这就是马总说他也不愿意干的事情,就是做技术外包。它是既没有规模效应,也没有网络效应的事情,基本上是有多少人做多少事情,是卖人力和卖技术的层次,这是第一个层次,我会希望我们的公司和在座的创业者都尽量去避免第一个层次。比第一个层次好的是第二个层次,也就是产品化,把自己的技术包装成产品做产品化的服务,这其实是具有规模效应的,我们一个团队做出来的产品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面赋能更多人、服务更多人,这是技术公司努力的方向。最高的一层次是服务和运营方,当你把产品打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去切应用的时候,这时候就从一个单独卖产品的公司变成了一个服务提供方。这样既具有网络效应,又具有规模效应,那时候专很多很多的钱都是可以想象的了。

  • 36氪:大家用一个词概括2018年的趋势吧

深鉴科技—姚颂:产品

图普科技—李明强:产品化

三角兽—马宇驰:血战

Segway Robotics—蒲立:融合

华创资本—公元:AI加产业

36氪:好的,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祝愿各位砥砺前行、事业顺利。

写在最后:

投资是双向选择,不仅钱找创业者,其实创业者也在评估钱。2018年我们认为一个趋势很可能是战略投资更受欢迎,这与整个行业发展特性息息相关。新科技领域创业是以技术为突破来改变传统行业,到2018年,相信这会是个更依赖资源、场景优先、竞争加剧的后人工智能时代。

非常感谢在 AI 领域耕耘不止的创业者们,在中国科技发展中,你们是承担着关键作用的中坚力量。而其中的佼佼者们,更是让创新带来了真正的商业价值、极大地影响着行业的未来发展。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商业媒体,36氪理应去深度记录浪潮之中的你们,继续为新商业生态上下游提供价值判断,并以专业、新锐的视角,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附嘉宾公司简介

深鉴科技(DeePhi)成立于2016年,主要提供硬件加速方案和深度学习平台。目前已具备世界顶尖的神经网络压缩编译技术、体系结构与指令集结构设计方法以及FPGA/芯片系统设计集成的研发能力,形成了以自主研发的深度压缩技术与深度学习处理器(DPU,Deep-Learning Processor Unit)为核心,从算法到软件到硬件的完整解决方案,让所有亟需解决高算力、低功耗需求的智能化设备提供商能够方便使用。

三角兽是人工智能语义公司,致力于深度学习与认知计算,输出对话式交互解决方案和端对端交互系统,打造对话式交互体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三角兽在智能客服、企业服务、IoT和泛娱乐等方面合作众多,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语义领域发展最快、落地领域最广的公司,融资金额已过亿。

图普科技,由前微信创始团队成员、腾讯技术专家李明强创办于广州,是专注于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企业, 以技术落地应用见长,在中国和北美搭建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主要服务于互联网企业和实体连锁企业,现日均处理图像数据近10亿次,是最大的图像识别云平台。

Segway Robotics(赛格威机器人  )致力于机器人创新领域的业务。团队专注于研发、生产 和推广智能机器人。Loomo是团队全力打造的机器人产品。Loomo是一个基于Android的可编程、可移动、可扩展的普适机器人产品。它旨在为高校、 科研机构、企业及开发者打造一个功能完备、稳定可靠,便捷易用的机器人开发平台。

华创资本是专注早期投资的机构,业务以中国市场为主,兼顾美国硅谷。自2006年成立伊始,华创资本一直专注于新金融、新实业、新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目前华创资本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投资范围覆盖天使轮到B轮,投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亿元人民币。华创过去两年在新科技领域十分活跃,投了不少相关项目,比如景驰,innovusion,深鉴等。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逗你学的在线课程和练习,帮“学弱”们打基础,先及格,培养信心和兴趣,不抗拒学习,再提分。

2017-12-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