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行业一天三场发布会,最大的赢家却不是他们 | 36氪评论
文/方园婧、王海璐
6月15号这一天,有三条关于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大消息被密集发布。
首先是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宣布获得了B轮超4亿美元融资。这次融资是瓜子二手车在二手车领域B轮融资规模中最大的一次,之前的成绩也很亮眼,在2016年9月,瓜子二手车还完成了A轮的2.5亿元美金的融资。
紧接着,另一家C2B二手车交易平台“车置宝”也对外宣布,在3月份获得的C轮融资基础上,又完成了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领投方为酉金资本及一带一路基金,水木投资集团跟投。
优信二手车也颇有用心选择了同一天开发布会,和融资无关,而是宣布将布局更丰富的线下门店、物流网络和服务保障,让消费者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享受零负担、一站式的跨区域购车服务。但优信的融资在今年年初也已经为完成,金额更大,D轮5亿美元融资,由TPG,Jeneration Capital,华新资本联合领投,华平、老虎环球基金、高瓴资本、KKR、光控众盈新产业基金、华晟资本等新老股东共同跟投。
看起来,2017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回暖,二手车行业所感受到的温度更加炽热。根据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分享的数据,2012年至2016年,二手车电商拉动消费的趋势显著,使得行业平均增速达到了6.9%。其中由于几大二手车电商平台在近一两年加入竞争,更促进了行业的发展,2017年Q1同比2016年Q1行业增速达22.17%。
为什么二手车市场在这一年才真正爆发呢?
根据泰合资本的解释,中国新车市场的爆发时间是2007到2009年。“到了2013-2014年,07、08年的那波新车早已经过了3年质保期,甚至已经到了需要更换的时候,到了这个阶段,就有天然动机从高价的4S店内流出。”
所以从2014年开始,二手车的存量逐步增大。从那个时期开始,出现了很多二手车拍卖、上门洗车、在线汽车配件或者维修等各种伴随汽车产业链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也一度获得了一些资本的关注。
经过2015年底资本寒冬的洗刷,已经有一部分的上门洗车、养车和二手车交易平台被淘汰了,剩下的几家幸存者则吸纳了更多的资本开始发育壮大。
但二手车市场到底能有多大,二手车的风口是不是真的到来了……这件事情或许是瓜子、优信等企业吸纳了资本后最需要去证明的事情。
中国目前汽车的总保有量是1.54亿辆,其中7%将流入二手车市场,按平均车价十万保守计算,总GMV(平台交易额)将超过一万亿。二手车市场,是一个产值过万亿的真实市场,也是一个亟待被互联网重塑的产业。
淘宝模式和京东模式的较量
瓜子和优信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瓜子的C2C模式学习的更多像是淘宝,而优信的B2C学习的更多的是京东,尤其是在优信宣布自建物流体系之后。
自建物流的原因,优信要把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二手车资源,向目标销售市场——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为偏远的小县城转移。CEO戴琨的目标是,在3年之内完成20个中心仓,100个中转仓,2千家门店的布局。
戴琨从来就不认为车商是应该被取代的,中国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能力很低,而经销商是有定价能力的。“服务消费者的经销商不应该被取消,应该被升级。”
用户没有定价能力,造成的潜在后果就是卖贵的车成交量低。而一些低于市场价值的车辆,则被经销商大量收购了,进而再到车市上流转。
瓜子更关注的则是C端。泰合资本董事杨佳乐指出,瓜子打的其实是“对价格有预期,但对成交时间相对不敏感的卖家。也就是愿意去等五天到七天,然后卖一个相对高价的人群。我们的调研结果证明,车主确实愿意等五到十天,多卖几千块钱,并没有那么着急。”
“没有中间商挣差价”。C2C模式决定了在海量买卖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掘消费者剩余。
这是一场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的较量,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资本的涌入只是加速了这场较量的速度,但现在还难分胜负。
背后的赢家
但这背后笑的最开心的不是投资人,不是杨浩涌也不是戴琨,而是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和一众广告媒体渠道商们。
交易模式的互联网公司靠广告起量最快。曾经马云做阿里巴巴的时候也靠的这个方式,淘宝、京东都刷过各种户外广告,相比之下工具和硬件产品类的产品则轻松一些,主要靠口碑社交媒体传播。
杨浩涌还在赶集网和58对打的时候就善用广告策略,他用姚晨骑毛驴逼得58也找来了杨幂。2015年的时候,杨浩涌就说过,“到年底前,瓜子要覆盖全国60座城市,占领C2C线上80%市场份额!”瓜子二手车的初期广告预算2亿元,未来一年,将投入10亿元用于市场扩张,这些话现在看来都不难理解了。
同一年优信在广告的投入也达到了数亿元人民币,“上上上优信二手车”的鬼畜广告语曾经洗了很多打开CCTV无辜观众的脑子。
毫无疑问的,58和赶集网当年的那一幕曾在二手车市场上重新上演,而在最终的大赢家出现之前,微笑地永远是背后笑看互联网风口风起云涌的分众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