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可手持并兼顾性价比,非白三维用先驱者F-1拉低三维重建门槛

Yuri·2016年05月09日 10:51
兼顾成本和精度

在工业设计、3D打印、医疗康复等很多领域,3D建模都是基础性工作,根据实际物体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又是其中针对复杂模型常用的一种建模方式。但传统固定式扫描仪体积大,扫描慢,难以扫描死角,而进口的高精度3D扫描仪价格都在数十万元,非常贵,价格便宜的扫描仪精度又不够高。针对以上问题,非白三维研发了先驱者F-1系列3D扫描仪,希望用价格便宜的手持式高精度3D扫描仪,拉低三维重建的门槛。

非白的先驱者F-1系列扫描仪采用白光结构光模组,一次扫描一个面,0.3秒可以扫描一副图像,扫描多幅图像就可以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模型,1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模型的扫描,并在电脑上实时重建出三维模型。先驱者F-1体积在110X78X38mm,可以手持使用,精度方面单目版本可以达到0.05-0.2mm,双目版本可以达到0.01-0.05mm,售价在数万元人民币水平,并支持后续二次开发。创始人茹方军告诉36氪,通过使用三维扫描建模,可以把单个模型的平均建模成本从400元左右降低到20-50元。

微信截图_20160503190227.png

据硕毅介绍,先驱者F-1是国内首款采用结构光而非激光的手持扫描仪。过去激光式扫描仪采用多条线的形式,受限于激光线宽,高精度扫描只有国外掌握相关技术,成本非常高。而结构光扫描一次扫描一个面,速度快的多,精度也可以达到亚像素级别,但过去因为抖动问题难以做到手持。非白从物理和系统底层做了很多优化,使用自己设计的条纹光栅结构光模组,把扫描频率从过去的15-20FPS提高到60FPS,使得先驱者F-1能够手持操作。

先驱者F-1主要面向B端客户行业应用,如工业产品检测、三维建模等。扫描生成的三维点云数据可以用于与标准件进行参照对比,对产品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扫描生成的高密度点云也可以拟合成三维模型,用于虚拟现实等。不过用在实时演算的场合时,需要对模型进行减面操作,茹方军表示减面过程中80-90%都可以软件完成,人工介入程度不高。对于显示色彩、材质要求较高的模型,非白还有基于照片的建模系统。

微信截图_20160503190327.png

非白三维团队目前有20人,CTO之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图型图像研究,团队也有从事7年固定式三维扫描仪研发的工程师,其它硬件或光学工程师也都有5年以上经验。先驱者研发耗时500多天,目前已经在小批量销售,茹方军表示目前有80多个意向订单。团队12年成立,之前已经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公司估值超过11亿美元。

2016-05-0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