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陌陌崛起的他认为,现在做社交很有机会

橙皮书·2016年04月29日 14:26
所有的社交产品和网络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现在看着很强大的社交公司总有逝去的一天,这就意味着新的社交产品总有机会。

郑毅是我很欣赏的一个投资人,89年出生,最早在经纬做投资,很早期就加入陌陌,做到运营副总裁,后来离开陌陌创立了浅石创投,低调但是风格独特。最近他说自己在认真的看社交领域的新公司,觉得有机会,我起初很惊讶,最近三年似乎都没有很好的社交创业公司,微信一枝独大的趋势看起来短期也无法撼动。但是听完他的想法,我有点动摇了:

基本逻辑是,所有的社交产品和网络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现在看着很强大的社交公司总有逝去的一天,这就意味着新的社交产品总有机会。

具体到当下,微信自11年开始已经五年,活跃用户的增长已经基本到顶,开始步入周期的下半段。微信体系里过于庞杂的社交关系让许多人开始觉得不适应,朋友圈变得不如以前那么高效纯粹。微信的立身之本IM功能依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基于IM延伸出来的真正起社交作用的朋友圈,已经出现了用户逃逸的征兆。少部分人开始关闭朋友圈,还有用户表示,希望微信能推出一键屏蔽所有人的朋友圈,再去挑几个真正的好友打开他们的屏蔽。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圈,而不是鸡汤圈,工作圈,加班圈,或者“这是个啥”圈。

其实这个过程在北美已经发生过一次。04年起家的Facebook,到10年的时候也是高处不胜寒,但是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借着移动互联网的风潮,接连出现了whatsapp、Instagram和snapchat三个,后两者最初的用户就是新一代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他们来说,Facebook已经成了上一代人的社交网络,为什么还要留在那里?

当时有个段子:你po一张泳装照到Facebook上,过一会发现你的男朋友和爷爷先后点了个赞,感觉如何?

Facebook没法阻止年轻用户的逃离,它的应对策略是,买下Instagram和Whatsapp,对Snapchat也曾出过价但可能后续没谈拢,甚至Mark还亲自带队做了针对Snapchat的Poke,但是毫无悬念的失败了:要击败snapchat可不能单靠一个功能。

16年的微信正如11年的Facebook。如日中天,但也内藏隐忧。发一张朋友圈之前,想想都有谁能看到:爸妈亲友,高中同学,工作中的点头之交,还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这么发太装B了得改改,也不能这么直白,再改改索性就不发了。

如果有那么一两款产品,抓住合适的切口和人群,填上朋友圈没法填满的坑,有机会成为新一代Instagram和Snapchat。

哪些尝试可能是有机会的呢?可以尝试的有新的场景和用户群体。钉钉和企业微信就是切的工作场景,已经有一定效果。用户群体方面,现在家校联系就是一个潜在市场,家长和老师需要保持联系,通过微信联系又不那么合适。

社交网络的兴起是一个大群体的社会行为,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过往的大型社交网络能起来,关键节点很多都是天时地利一起促成的,很难提前预测,回头看还会觉得匪夷所思。比如早期QQ是借着同城搜索加好友火起来的,08年的大选则推了Twitter一把。大势到了之后,什么时点爆发依然是未知的。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虽然人人都喜欢新鲜感,但这种新鲜感应该建立在始终坚持你的风格基础上,不断变换风格会导致用户识别困难、不断重建对你的评估体系。

2016-04-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