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真实好家,“好好住”有可能成为中国版 Houzz 吗?
关注到“好好住”是因为我最近正在密集地折腾装修这件事,作为一个对于自己想要的家居风格没有具体概念的小白用户,去各大平台和公众号里寻觅灵感成了我的日常功课之一。
但让我挺沮丧的是,寻遍国内的各大装修图集APP,从风格到质感都与美国的Houzz相差甚远。但Houzz里的案例图针对的又是欧美开放式、多楼层的空间格局,很难照搬到三室两厅的套房当中。因此,当我无意间发现有个公众号通过访谈形式来展现对家居布置有特殊心得的屋主和他们的真实案例时,感觉发现了块小宝地。
创始人冯驌在四年前创办了“总有可取处”自媒体平台,之后团队开始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好好住”和关注居住技巧的“好好住指南”。2015 年里团队共撰写了165期“居住指南”,旨在以解决国人实际居住问题为出发点,普及有趣、使用、新锐的居住观念和方法,里面的实操攻略、商品推荐和DIY教程是比较受欢迎的板块,8月份上线的“好好唠”栏目意在拉拢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探讨居住的种种困惑和问题。
和许多从微信公众号出发走向应用的团队一样,“好好住”APP在本月正式上线了。这是一个家居分享社区平台,冯驌在公众号的文章里提到,他从撰写第一篇微信开始,目标一直都是:让希望好好住的中国人,可以一起交流、发现与分享彼此的家。
进入APP首页,可以看到的是“每日精选”,这些是用户分享的那些细心布置的角落照片,标签通常是所在的区域加上一句简短的心得。应用第二屏名为“标签”,团队根据空间、家具、品牌、元素等对用户的图文信息进行了结构化,方便用户迅速查找想要参考的内容。在发现频道中,你可以浏览推荐的“居住榜样”,选择关注,目前并未开通私信功能。
诞生于硅谷的家装网站 Houzz 估值目前已接近 30 亿美元,作为一个对接建筑、家装设计师和用户的平台,平台现有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电商、以及付费的设计师用户。但国内纯粹模仿Houzz的模式会遇到一个难题在于:单纯撮合设计师和用户的交易难以形成闭环,另外用户对设计买单的习惯尚未养成,还是需要靠平台提供主材+个性包的方式赚钱。
“好好住”选择用UGC的方式搭建社区+电商的模式,或许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过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也不少,一是如何挖掘更多“居住榜样”上平台贡献内容,二是软装的SKU多为非标产品,若走电商模式,导购会是个较实际的路径。但导购的前提还是基于低成本的流量,在家居软装这件事上用户的需求频次和生命周期又是偏低的,这就对团队用户获取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你对中国版Houzz这个话题感兴趣或有自己的见解,欢迎与我联系:congjia@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