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专精特新② | 全国版图:北上抢滩科技,重庆、宁波誓守制造业
文/张萍、王熙媛
“专精特新”风吹遍全国。
2019年至今,国家工信部已先后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4921家企业入选(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二批、第三批名单中都有出现,统计时剔除重复)。
这股风主要吹往两个方向:科技领域和制造业各约占据半壁江山。
近日,36氪重庆通过天眼查数据梳理发现,东部沿海省份在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上市情况、投融资等方面,远超中西部。除一线城市外,宁波市的“小巨人”企业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而重庆作为兼具“省”与“市”的属性的直辖市,“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与领先的省、市相比,尚有着不小的差距。行业布局上呈现出北上抢滩科技,重庆、宁波誓守制造业的态势。
省份对比
浙江领跑全国,东西部差距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TOP10省份/直辖市
前十的省市自治区包揽了全国六成的“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以474家企业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山东分别以434家、367家紧随其后,之后是江苏、北京、上海、湖南、安徽、福建、四川/辽宁(并列)。重庆以124家位列第17位。
“小巨人”TOP10省份/直辖市上市企业数量
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共有327家上市企业,TOP10省份占据了其中269家。上市企业最多的是江苏省,有61家;其次是广东41家,浙江与上海以21家并列第三。重庆的上市企业为3家。
“小巨人”TOP10省份/直辖市上市企业占比
从“小巨人”上市企业的占比来看,江苏在TOP10省份中领先,占比达21.2%。其次是上海,占比为11.1%;广东以9.4%的占比位列第三。数量排名第一的浙江省在上市占比中以6.2%排名第八。重庆市的上市“小巨人”占比为2.4%,相比TOP10省份中的最后一名辽宁3.8%的上市占比仍有一定差距。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TOP10省份“小巨人”占比最高行业
具体到TOP10省份,浙江的“小巨人”的行业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行业占比20%;还有12%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江苏则以研究和试验发展业为主,占比高达31%。广东“小巨人”行业构成主要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按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
相比之下,北、上的“小巨人”企业的行业更为集中。北京264家“小巨人”中,59%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12%为批发业。上海有29%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1%为批发业,15%为研究和试验发展业。重庆的“小巨人”行业构成中,15%为汽车制造业,10%为批发业,8%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究和实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各占7%。
融资轮次方面,TOP10省份中达到IPO上市共119家企业,其中江苏21家,广东20家,浙江17家;并购48起,其中四川9起,广东8起;定向增发共342家,其中广东61家,江苏48家,浙江40家。股权融资410家,其中广东70家,浙江57家,北京和山东各47家。
城市对比
头部城市优势明显,宁波表现亮眼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版图中,头部城市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市以264家入选企业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市262家位列第二。在非直辖市城市里,宁波市以181家入选企业领先。在城市比较中,重庆仅次于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以124家排名第六。
49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布Top10城市中,广东省有深圳市、东莞市两个城市入围。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TOP10城市对比
在上市数量方面,上海市以29家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一,深圳市和北京市以22家并列第二,成都以13家排行第三。上市企业占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市,为13.02%,成都市、上海市分别以11.82%、11.07%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注:上市数量不包含退市企业)。
虽然近年来重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情况较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有124家,但与成都、宁波、深圳、天津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在融资轮次方面,各城市处于融资状态的企业中,北京市以197家领先,上海市155家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的融资企业远超宁波市。也就是说,深圳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虽然比宁波市略少,但融资氛围更胜一筹。
整体来看,城市融资数量趋势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趋势成正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越少的城市,城市融资数量也越少。49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融资企业有732家,占14.88%。
TOP10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数量概况
细分到各融资轮次来看,股权融资企业有214家,占比最高;定向增发以166家排名第二;战略融资89家,位列第三。以上三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TOP10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轮次概况
具体来看,北京市融资企业数量占据大多数融资轮次首位,但在天使轮和IPO上市方面,上海市更胜一筹,深圳市IPO上市企业也多于北京市。
从行业分布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东莞市的主导行业都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占比分别为59%、29%、47%、18%。
宁波市和青岛市的主导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占比22%和18%。
成都市和厦门市的主导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分别占比26%和21%。
深圳市的主导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28%;重庆的主导行业为汽车制造业,占比18%。
TOP10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分布
在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4个直辖市中,重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相对较慢,无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还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数量。从主导行业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发展重点是科技领域,而重庆市则是制造业,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重庆市“互联网洼地”的状况。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布Top10城市中,既非直辖市、经济总量也未进全国前十的宁波市表现相当亮眼,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81家,占浙江全省的38.19%、全国的3.68%,排名仅次于北京市、上海市。
宁波市的“野心”也不小,它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这一目标超过了北京(500家)、上海(300)家、重庆(300家),与深圳齐平(6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