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简史—只有初创企业才能创新吗?
初创企业生命的魔力是新信息的恒流: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往往在不眠之夜、心不在焉的时候浮出水面。重要的技术公司,如微软、苹果,这些企业本身就曾经是初创企业,有创新思想的小型公司能够快速扩张。
微软和苹果都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大企业,把IBM从王座上拉下马,此间它们都不断面临着小型的、开创性的公司的挑战,那些小企业的机动能力比大公司可要快速得多。
发生在IBM身上的事情一样也会落到微软、苹果、Google头上,正因为此,收购是这些企业的生命力,是每一家企业取得成功的秘诀—在公司走向迂腐之前把新鲜的想法引进来。
2007年,DoubleClick在开发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竞争网络之后, 被Google以31亿美元收购了。这笔收购令Google一夜之间进入展示广告市场。
Google Docs是在收购了Upstartle的Writely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后者是一款以web为基础的文字处理器,而Google Spreadsheets前身则是2Web Technologies的XL2Web。Google将这两款产品合并,创建出了一个生产力套件,现在这个套件正在跟微软的桌面Office和苹果的云产品iWork相互竞争。
Google Docs是在收购了Upstartle的Writely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后者是一款以web为基础的文字处理器,而Google Spreadsheets前身则是2Web Technologies的XL2Web。Google将这两款产品合并,创建出了一个生产力套件,现在这个套件正在跟微软的桌面Office和苹果的云产品iWork相互竞争。
Google Video难以吸引用户,于是2006年他们收购了YouTube,收购价格是16.5亿美元。那时候大家都在怀疑Google是不是出价过高了;因为YouTube没有赚钱方式,还因为盗版而导致预算超支。但是时间证明了这有可能是近年来最成功的收购之一,YouTube40%的市场份额以及成功的货币化就是出色的证明。
Android是又一项高质量的创新,Google开发了Android并将其投放市场。2005年,Google从帕洛阿尔托一家独立运营了两年的初创企业手中收购了它。
自1998年以来,Google已经收购了100多家公司。
苹果
苹果最大一笔收购是NeXT,收购价为4.04亿美元,这次收购让乔布斯重返苹果,并为Mac OSX打下基础。另一项著名的收购是Emagic,此举导致Garageband和FingerWorks的诞生,帮助研发出了iOS的多点触控技术。
近年来苹果最引人注目的一笔收购是2010年收购了Siri,后者随着iPhone 4S的独家发布而受到高度关注。凭借这次收购,苹果在与Android和Windows Phone的类似功能的比较中获得了竞争性优势。
微软
微软的第一笔收购发生在1987年,收购对象是Forethought。Forethought开发出的一款演示程序最终成为了微软Powerpoint。10年后,微软以5亿美元收购了Hotmail,并把它集成进MSN服务当中。
令人吃惊的是,Hotmail仍然是全球最大的webmail供应商,最近微软对其更加关注。其他收购还包括Bungie,这家公司开发了Halo,Xbox的“杀手应用”。
Amazon
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后,Amazon收购了Bookpages,后者摇身一变,迅速成为Amazon的英国商店。同年,Amazon收购了Telebook以促进在德国的扩张。2004年,Amazon以7200万美元收购了卓越(Joyo.com)。当时的卓越是中国最大的在线书籍、音乐、视频零售商。这些战略收购扩大了Amazon的市场份额,减少了竞争对手。
Amazon进入到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市场可能还因为Mobipocket而得到强化,这家公司专长电子书和Shelfari,后者是一个虚拟书架产品。
除了后来成为Facebook即时通信的Beluga以外,这个社交网络巨头的收购主要是为了引进新鲜的人才(如荷兰设计团队Sofa)。根据First Round Capital 的执行合伙人Chris Fralic的说法,Facebook收购Hot potato是因为“很想拥有领导力”。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有关收购的立场如下:
我们不是为了收购公司而收购公司。我们收购公司是为了获得优秀人才……为了拥有真正的企业家文化,其中一件关键的事情是确保能招到最优秀的人才。专注于收购拥有伟大创始人的伟大公司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Yahoo!
雅虎从目录网站开始最终成为羽翼丰满的网络门户。到了2000年,雅虎发布的没意见产品几乎都是收购而来的。其收购的公司包括Net Controlls、Hyperparallel和SearchFox,后者发展为Yahoo Search。Four11的收购导致Yahoo Mail的诞生,此后Yahoo Mail还受到了对Oddpost、Stata Labs及Xoopit收购的影响。Classic Games最后变成了Yahoo! Games,eGroups则成为Yahoo Groups。
并非所有收购都结局完满。1999年,雅虎以36亿美元收购了GeoCities,最终却在2009年将其关闭。雅虎2005年还收购了del.icio.us,收购价为2000万美元。今年该网站已经被转售给YouTube的创始人Chad Hurley和陈士骏。
AOL
跟雅虎类似,AOL也是相当的劣迹斑斑。1998年,AOL以令人瞠目结舌的42亿美元收购了网景公司(Netscape)。那时候网景公司占据了90%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而在微软发布了IE浏览器之后,所占份额急剧下挫至1个点左右。
也许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收购当属对比时代华纳的那笔1640亿美元的收购。这桩交易最终令AOL的股价市值缩水1060亿美元。还有更糟的吗?据说在AOL决定“收购”时代华纳之前,他们还在为是否向Ebay出价而争论不休。
AOL稍微成功一点的收购包括购买了Mapquest,在市场份额上至今仍保持着对Google Map和Bing Map的统治优势。对像
赫芬顿邮报这些网站的收购帮助AOL在网络新闻和博客领域树立了统治地位,尽管对Engadget和TechCrunch的收购令读者与作者均感到失望。
并购就是新研发
Genacast Ventures的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Gill Beyda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并购就是新的研发”。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知道,保持新鲜,随时跟进是成功的必备因素。收购对于涉及的公司来说时间大事,通常他们会给小公司扩张至全球的机会。而有的时候,内部冲突则会导致新公司因企业文化不适而停滞不前。
对于上述主流公司来说,战略、努力工作以及人才就是成功的标签。微软崛起成为具有统治地位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供应商,苹果的iPad和iPhone销售垄断和Amazon的电子商务垄断就是好的领导力的确证。颠覆还是创新?这个问题留给初创企业去考虑吧。
Via:
T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