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问 | 简单心理简里里:打造精神心理健康一站式服务平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创资本”(ID:ChinaGrowthCapital),作者:CGCVC,36氪经授权发布。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
本期主角是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2014年,26岁的简里里辞去从事了六年的大学老师的工作,创立了“简单心理”。从对接来访者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移动平台起步,简单心理已经搭建起“从轻到重”、数字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科普教育、线上线下社区、活动、数字化干预、心理咨询到精神科问诊,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目前,简单心理在全球117个城市拥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了超百万人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不久前,简单心理宣布获得2亿元融资。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心理健康行业再次引发广泛关注。2020年全球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42.9亿美元;2021年,美国两家在线心理治疗公司LifeStance Health、Talkspace先后上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态。但相比之下,国内外行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中,简里里分享了“在黑夜里挖地基”的7年创业探索,她认为,“差距既是劣势也是巨大优势”:我们能结合现有的科技,找精华去糟粕,有机会建立更有潜力的规范、产品、人才培养体系。简单心理提供的多种服务,“最核心的有两点:1)帮助用户识别和理解「自己怎么了」?2)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精准的干预方案。”
全文分享如下:
◇ Q:华创资本
◆ A: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 简里里
Q1:简单心理刚刚宣布拿到2亿元的融资。你觉得行业的春天来了吗?
简里里:行业肯定比以前发展得更好。
一方面疫情带来了全球对于精神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很好的事情;另一方面但这个领域里面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疾病的定义和诊断、如何提高病人对于药物(包括电子药物)的依从性、什么样的心理健康产品能够有效地提供普惠服务等等。
我觉得随着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精力、人们对于大脑和心理认识更多、加上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增长,这个行业的春天会真正到来。
Q2:近两年,美国的在线心理治疗行业也颇受关注,如Lyra Health拿到了大几千万美金的融资。如何看待中美两地市场的不同?与这些国际领先的公司相比,国内公司处于什么位置?
简里里:中美两地市场各有优劣势。美国市场的优势在于从行业到公众,大家对于精神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都更好一些。多年的发展也使得他们有相对成熟的行业上下游,有合适他们的规范系统和人才培养体系。在美国,这个领域的创业更像是在已有地基上盖楼,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有更多可以遵从的规范、已有的资源、是站在肩膀上干活儿;劣势是行业发展建立在多年前的社会背景下,他们需要打破更多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规范。
而我们还处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更像是在黑夜里挖地基。劣势是一切都要摸索和从零开始;但它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我们能结合现有的科技,找精华去糟粕,我们有机会建立更有潜力的规范、产品、人才培养体系。
相比Lyra Health这样的公司,我们有很多底层设计需要建立,但同样多了很多创造的机会。尤其在数字化技术并无差几的今天,反而使我们更有机会做研究和尝试。
Q3:公众对于心理健康服务与严肃医学治疗的认知现状是如何的?如果一个人有情绪问题或心理疾病,面对三甲医院或者简单心理这样的平台,应该怎么选择?
简里里:我十几年前在精神科医院实习过一段时间,我总听到大夫和病人家属说同一句话:病人是早就有一些轻微的症状了,如果早点干预,就不致于如今来住院治疗。
这是精神心理的一个特点。如果能早一点管理和干预,预防得好一点、日常获得更多的情绪帮助和支持——而这点并不难;大多数人们就不致于滑落至疾病的状态。
医院是做精神类疾病诊疗的;但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情绪上的痛苦感——这些痛苦感即便不足以被诊断,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简单心理更偏向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管理和干预服务。我们超过80%的付费用户是没有疾病的,但是他们有更好的意识,愿意使用专业的帮助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如果从一个纯粹的“医疗视角”来看,大多数人是使用简单心理来做心理健康的预防和管理的。我们提供的服务从轻到重:科普教育、线上线下社区、活动、数字化干预、心理咨询到精神科问诊的服务。同时我们今年在北京有第一家心理门诊;在线上和线下都有和精神科医生的紧密合作。目标是如果用户有医疗的需求,我们能够在体系内为他提供好的解决方案。而精神科医院承担的是更精准的针对病患的诊治。
回到你的问题本身,我的答案一直都是:如果面临选择,你更愿意去医院就去医院;你更愿意来简单心理就来简单心理。最重要的是减少你求助的阻力——因为精神心理求助实在是需要很多勇气——只要你能够使用专业服务来迈出第一步,从哪个起始都可以。我对于医疗系统和我们自己的系统都有信心,如果你不适合你求助的这个机构,它们都会给你下一步的转诊建议;帮助你更好地使用精神心理健康服务。
Q4:简单心理重点布局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哪些环节?
简里里:我们在搭建一个数字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使得当人们在生命某个阶段需要情绪上的帮助的时候,能从我们这里获得精准的干预。
我们提供的服务从轻到重:科普教育、线上线下社区、活动、数字化干预、心理咨询到精神科问诊的服务。而其最核心的有两点:1)帮助用户识别和理解「自己怎么了」?2)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精准的干预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在我们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架构、做好人工干预和数字干预的结合、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的结合、社区活动和专业干预的结合等;追踪干预的有效性、并能够持续地培养人才和增加供给,使得这个服务有生命力。
Q5: 简单森林目前的运营情况是怎样的?布局线下的初衷是什么?
简里里:简单森林目前在北京有两家,一家在丽都、一家在中关村;在上海有一家,在永嘉路上。上海的简单森林有一个大露台,特别欢迎大家去玩儿。
在简单森林,我们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多工种联合服务的模式。相比为用户匹配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解决他所有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专业的团队,使用户在森林能够获得一个团队的联合服务。举个例子,一个厌学的青少年家庭来求助,我们会有Case Manager、精神科医生、青少年的咨询师、家庭治疗师等组成的一个团队来服务他们;同时简单心理线上的课程内容、数字干预、线下的活动等等都能够帮助这个家庭来做长期的管理和改善。
这样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精准、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使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获得提高和改善。我们相信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是精神心理领域必将走向的方向。我们的线下机构也绝非传统孤立的中心,在心理领域,它和线上的联动和融合,能够极大地帮助用户从心理服务中获益。
Q6:我们看到,简单心理推出了心理健康职业教育品牌“uni”,也在各个新媒体做很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目前整体的心理教育侧的运营情况是什么样的?
简里里:简单心理自2017年起建立了心理专业教育品牌「简单心理Uni」,目前是国内领先的心理教育社区。我们做简单心理Uni的想法,是源于国内心理咨询师专业缺乏学历教育,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只提供课程内容,并不提供有效的实习和督导机会。
所以,这是为了提升供给端服务能力、补充资源。我们最早是依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课程设置、实习于督导体系设置,在简单心理Uni开展了两年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在课程中分阶段实习、督导、地面集训等;并为课程毕业学员提供“有条件”的全职实习平台和执业机会;为咨询师搭建职业成长路径。同时也与海内外的教育学术机构,比如英国牛津认知治疗中心、德国弗洛伊德研究院等一起开展培训项目,来补充前台咨询师执业中的短板,提升服务者的专业胜任力。
目前这个学习社区有几十万的注册用户,两年前年毕业的学员陆续成长,成为了可以在督导下开始执业的咨询师,从实习平台开始晋升;建立了一个扎实的职业路径。我们有一个极大的优势,是能够将前台服务的经验反哺回心理工作者的培养教育上,不断更迭教育体系,培养有专业胜任力、并能够使用科技、和数字化干预合作的未来人才;再回来补充我们前端的服务资源。
Q7:2014年,你创立简单心理,这7年来,你觉得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简单心理这几年,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时间点?
简里里:跟2014年比起来,行业更热闹了。这些年随着中国自媒体的崛起、政策的关注和支持,老百姓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比以前好太多了。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刚创业不久,大概2015年我拜访一个做研究的老师。他问我说,你觉得中国“心理咨询的文化”有没有建立起来?我之前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不理解这个角度。从那之后,我一直在留心文化层面的变化。大家怎么看待“心理健康”?谁会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经历?他们经历的期待和失望是什么?我们在心理健康上所形成的共识是什么?
前段时间,我在上海看到社区的公益广告,都在宣传心理健康。我还挺触动的。我觉得更有紧迫的感受,因为心理咨询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行业还需要做更多普惠的、人们愿意使用的服务产品,来帮助更多的人。
Q8:你曾经说过,如果人在创业中不抑郁不焦虑不狂躁才可能是真的“病”了。通常你怎么克服创业中的情绪期?
简里里:我从创业开始,接受了七年的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分支流派),我是心理服务的巨大的受益者。它是我作为一个人本身、创业的一个基石。
我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的认识、对于我自己情绪的理解、和对于自我的信心。创业本身是一个非常刺激、有挑战的工作,在其中焦虑、抑郁、躁狂都不可避免——甚至在应对创业这件事情的时候,它们都是有其积极的功能的。所以现在我有精力就认真做事,累了就休息。最近还学会了“放松”这件事情。
Q9:创业早期的一些采访中,你提到创业让你感到非常兴奋。站在第七年的当下,你还有创业的兴奋感吗?创业路上,对你最有帮助的是?
简里里:有啊。我在这个领域里面还有很多非常想要推动的、想做的、喜欢的事情。我也看到巨大的潜力,其中可能出现的创造力和对于未来的想象令我非常着迷。疲惫常有,但这些都时常令我感到兴奋。
创业路上对于我有帮助的人和事有很多。我的同事们、投资人们、用户们都时常带给我很多新的角度和想法。家庭也给我非常大的支持。能有机会做我感兴趣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感激。
Q10:简单心理目前的团队规模和人员配置是怎样的?如何形容公司的文化?
简里里:目前我们公司有120个全职同事。业务部门大多是心理学背景出身;其他部门都是相对典型的互联网公司配置。
我们是个女性比较多的公司。我们喜欢平等、尊重、开诚布公;奖励认真做事,鼓励创造,喜欢有趣;讨厌不必要的人事。同时因为我和Co-founder两个人都比较社恐,又本身是非常没有仪式感的人,整个公司都比较安静。希望等2022年疫情好一点,我们要多多团建。
Q11:展望未来3-5年,你希望简单心理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简里里:业务上,希望简单心理是一个扎实的、提供有效精神心理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情感层面,希望大家想起简单心理的时候,觉得她有趣、可靠、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