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变者∣周师兄创始人周到:重庆火锅,为何不能成为中华美食代表?
文/王蜀娟
2021年10月,作家刘震云来渝分享新书《一日三秋》的写作极致境界,用了重庆火锅作比:我觉得把极致再往极致走一步,就是重庆火锅。
他讲的是重庆火锅的味道,“再辣也要忍着泪把它吃完。”
在重庆,真的有一家火锅号称要在各方面都做到极致,不仅仅是味道。它就是重庆的网红火锅——周师兄重庆火锅(以下简称“周师兄”)。创始人周到(本名周永林)说,“市面上,味道又好、菜品又好、环境又好、服务又好、文化又好的火锅,几乎没有,还有很多需求没被满足。”
周师兄5年前才出道就很有网红气质,长期排队,如今又把队伍排到了上海和深圳。对于消费者而言,周师兄更像是凭空冒出来的新品牌,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跟重庆传统火锅不一样的做派。但细查它的背景,周到为重庆非遗火锅传承人,师承清代御厨,至今已5代。它是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的?
今年8月,据《投资界》消息,周师兄已完成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独家投资。黑蚁资本是国内最早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的基金之一,投资了包括泡泡玛特、喜茶、元气森林、江小白等众多知名新消费企业。
业界有种说法,对资本的认知和思考,是重庆新老火锅的分野。资本为何青睐周师兄?周师兄是重庆火锅的异类吗?
近日,在周师兄重庆火锅(爱尚两江)臻选店,36氪重庆独家对话周师兄创始人周到。
周师兄创始人周到
关于火锅市场
“火锅竞争根本就不激烈”
36氪: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保守估计火锅市场至少50万家门店,约万亿的大盘。重庆火锅门店近3万家,火锅产业链已达到千亿级,名副其实的“中国火锅之都”。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火锅市场?
周到:身边有很多人问我,凭什么周师兄能出来?其实你深入进去看,看似重庆有3万家,全国有50万家,火锅竞争根本就不激烈。怎么才叫激烈?前十大品牌把所有的都做完了,那才叫激烈,那才叫白热化。就像现在的空调和手机。
今天市面上的火锅,味道又好、菜品又好、环境又好、服务又好、文化又好的火锅,几乎没有。海底捞只是把服务做了。你都没做完,怎么叫激烈?我认为火锅才刚刚开始。
36氪:你这种说法很新颖。有一个说法是,在重庆,所有火锅的味道都能达到及格线,但及格线以上,则是艰难的攀登。你说的这种“没做完”,是不是指的及格线以上的竞争?
周到:各个维度都到80分的品牌,现在几乎没有。如果大家都到那个份儿上了,那才是激烈的。现在都参差不齐。味道只是基础分。
重庆人做餐饮能活下来只有一招,就是把味道做好,成都人活下来有很多招,味道不好,我可以把服务做好,我可以把环境做好,我可以把文化做好,我可以请个明星加持一下……他的选择太多。重庆没得选。
我们为什么会做这样一家臻选店?就是希望把重庆火锅拉高。不一定地上都是餐巾纸的才是重庆火锅,我觉得那不是重庆火锅的未来。日本料理能做到一两千的客单价,重庆火锅做到一两百就算天花板了,凭什么?我们就不服气。
市场上总还有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远远没被满足。我们从小就是吃地摊长大的,如果有天突然不吃了,朋友会说你装:你当年不也吃这个的吗?今天还弯不下腰了。但是我们的孩子不一样,从小他的水平线就在高段位,你再让他回去吃路边摊,他回不去了。
周师兄臻选店
36氪:怎样才能把重庆火锅拉高呢?
周到:要做差异化竞争,取决于两点:一是市场,允不允许?重庆火锅以前就是做六七十、七八十的那种小火锅店。市场允不允许消费拔高一点?比如普通的周师兄人均客单110,臻选火锅店580。市场允许,为什么?老百姓荷包里面钱多了想吃更好的,但是没有更好的来满足他,消费应该升级了。第二自身优势,同不同意?我们自身的团队实力、技术力量都支撑。像我们的团队有海底捞干了10多年的,有在五星级酒店干了10多年,还有国宾馆的服务经验,飞机头等舱服务经验,我们这样打造出来的话,就能把重庆火锅再给它拉高一点。
关于传承与创新
“很多人是自己把品牌做老了”
36氪:在周师兄身上,一开始就看不到背负沉重的传统包袱,甚至是完全有别于重庆传统火锅的轻盈。你是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的呢?
周到:有很多品牌,比如说像奔驰、宝马、爱马仕,它们都有上百年历史,但是都没给人感觉老气横秋的感觉。很多人是自己把品牌做老了。
我的师门,一代代往上推,基本上都是为上层服务的,所以我做重庆火锅就不能做得太LOW。第一代黄敬临,清宫御厨,发明了开水白菜和菊花火锅;第二代罗国荣,川菜圣手,重庆颐之时餐厅创始人;第三代陈志刚,川菜泰斗,首创双味锅即后来的鸳鸯锅;第四代陈彪,中国烹饪大师,重庆味苑教学老师。到我第五代,重庆非遗火锅传承人。在做高端上面,我们天然就有优势,所以传承起来没包袱。
周师兄巴南店,首家花园主题店
36氪:周师兄为什么会有别于重庆传统火锅,你觉得周师兄创新的点,表现在哪里?
周到:周师兄不是我第一次创业。2011年我创立的上一个火锅品牌潮火锅,也是常年排队,它打的是极致的性价比:“海底捞的服务+重庆火锅的味道+傣妹火锅的价格(特别便宜)”,那个时候其实也有别于重庆的传统火锅的。我第一次去吃傣妹火锅时惊呆了,1块钱的豆腐,1块钱的豆芽……
周师兄打的是极致体验,虽然我们还在优化中。同样是创新,但是跟上一个方向不一样。一个是做的小米,一个是做华为或者苹果。
阿里巴巴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说天下就没有做不好的生意。如果你真的什么都好,白吃三个月可以吧,不要钱。关键是吃了他下次还来不来?如果他来,你生意怎么可能不好,哪家店会倒闭?没有一家店会倒闭。以后再把这三个月的钱赚回来,所以我认为核心还是顾客体验。
36氪:你有一句话叫“用极致的产品,来让顾客感动”。“极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甚至于它会永无止境,你用什么标准来确定这个极致?
周到:第一周师兄远没有做到极致,那是说给我们自己听的,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像你说的,永无止境。第二如果认为自己都做得很优秀了,那肯定进步不了。在我们团队内部,还有一句话叫“永远59分”。
36氪:如果非要打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周到:普通的周师兄的话,还是不满意的,这个店可以打80分。唯一不足的就是文化感还不够。文化感做得最好的是成都皇城老妈。它是有文化的,但是皇城老妈也有个问题,就是它那个牌子取下来,换成老码头也可以,换成蜀九香也可以,因为它是成都的在地文化,不是皇城老妈独有的文化。
关于对外扩张
“上海是我必须拿下的城市”
36氪:今年1月22日,周师兄走出重庆的首店在上海徐家汇开业,延续了在重庆排队的现象,开业一月内成为大众点评上海美食热门榜第一名。重庆火锅走出重庆的首店,通常会选择成都,周师兄为何选择上海?
周到:周师兄是重庆火锅直营门店最多的一个品牌,在重庆有20家。我们觉得应该出去了。当时有几个选项:北京、上海和深圳。我们首选了上海。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是中国市场经济竞争最激烈的城市,这里能看见中国餐饮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如果我只看5年,会选择成都;如果我要看50年,我会选择上海。
上海首店试营业期间就排队
36氪:但是对于火锅来说,全国的制高点也许是重庆。
周到:是的。如果我是成都品牌,我可能会来重庆。但我是重庆品牌,我就是正宗。重庆市场我直营店差不多已经是最多的了,根据地已经有了,相当于延安已经有了,我要走向全国。为此我甚至举家搬到上海,连老婆孩子一起。
36氪:为什么呢?换一个城市,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周到:上海是我必须拿下的城市,第一家店失败了,我会开第二家店,第二家店失败了,我会开第三家店,直到成功为止。如果你都不深入了解一个城市,怎么可能开店成功呢?
还有就是氛围问题。有一天我在重庆,听到电梯里两个女孩为1块钱的事情都讨论了5分钟,我就觉得可以离开了。在北京你可能听到周围人在说我认识谁谁谁,在上海你听到的可能是股市和资本,拿下上海就能拿下全国。
36氪:你会根据外地人的口味对重庆的火锅比如麻辣味改良吗?
周到:我们调料配方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打锅的时候,可能重庆的辣椒加得多一点,上海加得少一点。那个的差别是很小的。上海人完全接受正宗的重庆火锅。
我们经常说,很感谢两个企业:一个是感谢重庆小天鹅的何永智,她把火锅带到了大江南北,她让全国人民知道了有火锅这个品类;第二感谢海底捞,让全国人民不分春夏秋冬吃火锅。
以前的火锅,冬天吃夏天不吃,南方吃北方不吃。现在的火锅成为全民火锅了。
36氪:要对外扩张,周师兄的供应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周到:为什么现在餐饮越来越难吃了,很多商家是为了供应链而供应链。我们所有的东西,第一条红线是顾客体验,你这个好不好吃,然后我们才去做供应链。很多人问你全部卖新鲜的,供应链怎么解决?我说钱大妈那么多店他都能解决,我为什么不能解决?
早期开店的时候,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上海的食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从重庆发过去,但是到第三个月就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完了。都是本地解决的,在上海的周边。举个例子,你想重庆那么多毛肚哪里来的?还不是从江苏南京运过来的,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从南京发过去呢!
明厨亮灶
关于资本
“资本是加油站,不是终点站”
36氪:8月份有媒体报道说,周师兄拿到了亿元a轮融资。你是怎么看待资本的?
周到:其实我们是去年年底就谈好了,今年发布的。对资本,我肯定是很欢迎,因为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细。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出智慧的出智慧,这才是社会发展。关键是你把资本看做什么?资本是加油站,你不能把资本当终点站,很多人把上市也当终点站了,上市它也是加油站,它是完成一个伟大使命的一个加油站。
36氪:你想做的伟大使命是什么?
周到:助推重庆火锅成为中华美食代表。
我带我的小孩子看动画片,宝宝巴士里面有个片段,教一个小孩子开汉堡店。我当时就很纳闷,凭什么是开汉堡的故事,他不是开火锅店。为什么?
现在重庆火锅已经成为全民美食了。中国又是全球第一大美食国,天经地义,未来中国一定是全球第一大美食文化输出国。美食文化,肯定要让最受大家欢迎的来代表。那是什么?火锅!
正如贵州茅台离了茅台镇,就不是正宗茅台了一样,假设只有重庆的温度、重庆的湿度,重庆两江的水,才能造就出重庆火锅独特的味道,全国的火锅底料厂都只能建在重庆,那重庆的食品工业该有多好!空气中的这种微生物让底料的发酵很好,离了这里就不行。
不是地上全是餐巾纸才是重庆火锅
36氪:但是重庆有一个现象,它是火锅的发源地,全国火锅的味觉高地,但是把重庆火锅发扬光大的却不是重庆品牌。去年中国火锅TOP20,排在前三的,都不是重庆品牌,重庆刘一手和德庄仅排第四、第五。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周到:以前重庆品牌一直排前列,在前10中,至少有五六位都是重庆。一直是,只是最近几年才不是。我每年都关注百强榜的榜单。
36氪:为什么?
周到:重庆的顶级人才太少了。你这个圈突破不了,瓶颈已经到了。比如说周师兄注册总部在重庆,运营总部却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那里可以找到有国际化视野的顶级人才。
36氪:黑蚁资本为什么会投周师兄?
周到:我也问过黑蚁的负责人,黑蚁跟别的资本不一样的地方。凭什么你能投得准,别人投不准。凭什么你能投得出来,而且你投的早期,投早期的全凭眼光。
他说黑蚁会做详细的顾客调研。绝大部分投资公司是看数据的呈现,他说数字的呈现已经晚了。他注重什么?注重前期的顾客满意度,注重品牌力,在顾客心目当中的口碑,他就看中我们这个,看中这世上还没有一个火锅把几个维度全部做完,我们还有点基础,做得七七八八的。
36氪:你觉得周师兄在重庆的火锅界,算是一个异类吗?
周到:不算吧。我做好该做的事。有句话叫守正出奇,其实你守正了就出奇了。现在的情况是连正都没守住,那你就踏踏实实把它做好。做顾客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