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互联网大厂,但导师不愿意带我怎么办?

账号已注销·2021年09月27日 15:40
进入了互联网大厂,但导师不愿意带我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穆宁。

昨天有个同学私信向我咨询了这样一个问题:

校招进入互联网大厂之后,公司培训体系并不完善,领导不愿意手把手带我,只是向我提工作目标及要求,感觉自己进步很慢,也越来越浮躁、压抑了。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因为这正是很多刚刚进入互联网大厂,甚至进入大厂1-3年的产品经理的真实情况与内心写照。

那么,如何客观、合理、科学有计划的来处理这种情况?

穆宁为大家从三个方面来建立思维模型,探讨如何在职场“没人带,成长慢”的问题中破局。

1. 现实:“带你”不是领导的义务

很多职场老油条都知道,所谓领导,本来就是这样。你永远不要希望领导会告诉你how to do,你只能 just do it.

你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件事,学生时代有问必答的导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领导不这么做主要有 3 点理由:

第一,他没有“从 1 到 10 详细教导工作”这样悠长的让你模仿的空闲时间;

领导很忙,领导也有自己的上级,他也需要解决上级的问题;

第二,是领导知道就算给你“详细教导”工作方法,现在的你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

正常人学到 10,可能已经把前面学的内容全忘光了;

学习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而非一蹴而就。同时学习更多靠的是自我认知,而非填鸭教学。

一个工作方法如果是你自己悟出来的,那你可以灵活的去使用。

但如果是其他人告诉你的方法你去模仿,那么你只会机械的去使用。

最后一点,领导上司故意省去教导步骤,让你在工作中自己思考、自己行动;

有机会的话多经历一下失败,从而促进你的成长。我一直会跟同学讲,衡量一个人是否成长的基础,就是他是否踩过足够多的坑。

2.心态:“让领导觉得你有用”是基础

对于领导来说,初出校门的同学甚至连合格的劳动力都算不上,更不要说能够独当一面了,所以不愿意带你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需要你静下心来强大自己的内心,摆脱浮躁情绪。

他希望你创造价值,那你就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对领导有用”是你更进一步得到领导信任的基础。

越是大厂,人越多,分工越细,一个人就是一个零件而已。

大厂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人所掌握的业务技能越少越好。

如果你作为一个应届生,一年内靠导师手把手指导一年(这导师怕是也不用工作了),掌握了公司所有业务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对公司是不是好事?

显然不是。降低企业人才流失的关键,就是让越少的人成为人才越好。

大厂选人都得过八遍筛子,一轮一轮的刷,最后能进去的,不说是人才也是好苗子。

所以话说回来,简单的工作交给企业严格筛选的应届生去做,在招聘时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成本,为什么还需要我付出培训成本?

职场里的精英人才永远不是靠外部驱动的,而一定是靠你来自驱的。

公司只会教给你在当前环境下你能解决的工作问题,但不会解决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

3.破局:先提问,再反馈,大胆试错

第一条:不懂就问,不懂就问!

别在意你的面子,更别害怕,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问就对了。

跟你解释半小时后理解清楚再去做,总比你闷头做了四个钟,最后还一塌糊涂要好的多!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遇到问题自己一定要先思考十五分钟左右,再检索一下内外部材料有没有类似情况,实在都没有,再去问。

你多问几遍,领导其实不会觉得烦,因为他也怕你做错耽误大家的进度。

如果他忙不过来甚至可以让其他伙伴或者领导教,但是随着你的成长,你的问题一定是越来越少的,不然领导不会觉得你有任何进步。

2.及时反馈,及时反馈!

作为领导忙起来的时候,可能真的没时间管新人。

那作为一个刚入职的小朋友,自己做好相关工作之外,你需要及时将你的工作状态及进度反馈给他,使他可以快速了解你的问题。

3.大胆试错,大胆试错!

领导能把一项工作交给你去做,就等于默认了,他可以接受当前工作范围内你的试错成本。

这个过程中,你要大胆去尝试。不会的问题可以去问,但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学习如何解决。

工作时候要摒弃一些学校的学习方法,比如你学一个东西,是从1、2、3一直学到10,但是在工作中,你可能学了1然后跳到3然后跳到10了,中间忽略了很多东西。

但是这个过程你仍然可以把工作完成,刚工作的你可能会疑惑自己什么还没有把整套体系学懂。

但是这不要紧,完成工作任务才是你的目标,其他只是过程和手段。

等工作了一两年后,你很多零散的经验和知识才会串成一个完整的面。

当然这不一定谁都可以很快达到,越快达到这个状态就越需要你工作以外的思考积累。

还是那句话,人才不是靠外驱,永远是内驱。

最后,不得不说,初入职场遇到一个好的师傅非常重要,有人愿意带你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但是这件事无法强求,只能靠自己。如果你在公司里结识了可以追随的好领导,一定要想法设法向他靠近。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的导师,也许他现在还没有出现,但是他一定会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悄然出现。

如果遇到,请一定要珍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产品思维模型”(ID:muningtalk),作者:穆宁爱喝vodka,36氪经授权发布。

+1
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其实跟电不电关系不大,甚至跟游戏本身关系也不大。

2021-09-2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