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车主起内讧,“车主文化”为什么是双刃剑?
01 蔚来车主起内讧
8月12日发生的林某钦驾驶蔚来ES8车祸案,因为蔚来车主的“500人联合签名”被带向另一个极端。
如今在蔚来社区,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内讧”战争。
这场战争的源头,还是8月18日,微博名为“卖白菜的黄老板”发布微博称,蔚来汽车车主自发发布了《对NOP/N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下称,《声明》)。
《声明》称:“我们清楚知悉目前蔚来公司的NPP系辅助驾驶系统,而非自动驾驶系统或无人驾驶系统,蔚来公司对NPP的介绍、宣传未对我们构成混淆和误导。”有超过500名车主联合签名。
上述《声明》发布后,有一些蔚来车主对此并不认可。蔚来app内有一个“反对车主联合声明”的词条,有反对声明的车主表示,并不支持声明中的观点,小部分车主不能代表所有人。有车主留言,“别代表我,等官方调查结果,结果是车有问题的话必须解决,我就是一普通用户,没有信仰。”
据了解,《声明》的发起者是蔚来汽车一位名叫林蔚的车主,在蔚来app的个人信息栏显示,他是一名知识产权及互联网律师,是ES8创始版车主,蔚来汽车首届及第二届用户信托理事,还是李斌的同学,这也引发不少人的质疑,认为其有为蔚来洗白之嫌。
眼看着舆论发酵越来越严重,林蔚又在18日晚,在蔚来app中发帖表示:
“没有人可以代表任何人,不用主动对号入座,声明附有签署者信息,标题及全文都没有代表他人,没有代表未签署的车主,更没有代表‘全体车主’。但自愿签署的500人系蔚来车主是事实,他们都是蔚来车主。讨论声明内容本身正确与否,或准确与否都是正常的。但恐惧外界评论不发身或者不让别人发声,并不是自由意志和自信的表现。”
据新浪科技报道,这份联合声明以及背后的签名行动,从未出现在蔚来社区中,而是在微信群中进行传播,签名则是在腾讯文档。
先不论蔚来车主相不相信宣传,实际上,公众的舆论不仅是质疑“蔚来”,连整个自动驾驶赛道都受到了强烈质疑。
7月30日凌晨,在上海浦东新区高速上,一辆蔚来EC6撞击石墩后起火燃烧,驾驶员不幸遇难。8月12日下午,美一好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NOP(领航状态)后,追尾前车造成严重事故,林文钦在这起车祸中不幸去世。短短半个月,就发生两起致死事故将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蔚来的老对手,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朋友圈发文,呼吁汽车行业构建统一的命名规则,不要再误导驾驶员。
自动驾驶技术有一个行业标准,共分为六个等级:
L0,无自动化,车辆的所有操作都必须由驾驶员控制,包括加速、减速、转向、制动等;
L1,低级辅助驾驶,汽车会提醒驾驶员附近有车辆,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加速和减速;
L2,辅助驾驶,现在最常见的自动驾驶级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加减速和转向,但驾驶员必须全神贯注;
L3,条件级自动化,车辆大致可以完成自动驾驶,但仍需要驾驶员关注环境,在遇到复杂情况时,必须由驾驶员完成操作;
L4,高度自动化,汽车完全不需要用户操控,能够在道路上自动行驶和停车,但在野外等特殊场景下需要驾驶员操作;
L5,真正的自动驾驶,不再需要驾驶员。
除了行业人士,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分清这些级别的区别,所以很多厂商就可以玩文字游戏。
现在已经普及的自动驾驶技术是L2,蔚来汽车称其为“NOP领航状态”,再经过销售员一宣传,消费者很可能误以为就是自动驾驶技术。
这次事故之后,多位相关行业人士纷纷表示车企不应过度宣传辅助驾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消费者更应该加强认知,为自己的安全行驶负责。”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则转发李想朋友圈截图并表示,“非常赞同,人工智能不是营销话术,没有那么神奇,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坑要填,不能为了营销误导用户。”
02 双刃剑的车主文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说林某钦驾驶蔚来ES8车祸案,是暴露了自动驾驶系统消费者认知上的问题。
那么从这个车祸案引发的车主内讧斗争,又让“蔚来车主”这个群体曝光于大众,让更多人知道了蔚来车主这一标签的存在。
这个群体,是蔚来崛起的关键力量。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经在无数场合说过,蔚来资金链很紧张的时候,在大范围裁员的时候,当他看到源源不断的订单涌入,他就觉得蔚来还有希望。
根据七麦数据APP Store免费排行榜,蔚来APP在300名左右,小鹏和理想则在600名左右,这些汽车品牌,都在构架自己的社区文化。
小鹏有类似微博话题的鹏友圈,理想的社区有问答板块供车主交流。而其中,蔚来的社区文化特点更为明显,高层还会在社区跟车主直接交流,据说李斌等高管都会经常活跃在评论区,鼓励、引导车主的意见发表,增强用户黏性。
此外,蔚来的社区会设立蔚来值,说白了就是用户积分,就像支付宝的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享受相关权益,蔚来值也是如此,等级越高,就能获得更多的积分奖励加成、社区大事件投票和热门活动优先权,通过设立蔚来值,来提高用户在社区的活跃度。
用户在社区发文、租赁牛屋、推荐朋友买车,为社区贡献更多,就能够获得更多蔚来值。
李斌这些年一直是企业家中的活跃人物,因其励志的创业史,不少蔚来车主也将其视作精神偶像,进而成为蔚来的粉丝。
正是因为这种浓厚的社区文化和创始人的IP效应,让车主对蔚来品牌建立起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更多会将这种认同寄托于李斌等人打造的蔚来品牌。
受益于这种社群效应的不止是蔚来,曾经的小米、锤子手机,都是靠着粉丝文化一步步崛起。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初爱你,以后也可能会反目,这种社群文化一直是双刃剑:粉丝既可以成为拥趸,合力将品牌推向高点,但一旦有强烈分歧,或者产品有令人失望的地方,也可以反之,将品牌推下神坛。
从最初几千人,到现在交付超过10万辆,随着蔚来影响力的壮大,车主不再像最一开始那样的团结一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
比如蔚来值,很多车主表示,他们更希望蔚来值是考量“综合贡献度”的经验值,而不是变相成为促进汽车销售的手段。资深用户“杨中秋”甚至发表了20000万字长文,表达对蔚来值的看法。
总之,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蔚来现在最需要做的,还是要拿出真诚的态度和行动,与全行业一起制定标准,消除外界对车的质疑,同时,对内让这些曾经信任蔚来的人继续凝聚,保持和谐的社区氛围。
03 智能汽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8月12日美股收盘后,蔚来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根据财报,蔚来在二季度的总营收为84.48亿元,同比增长127.2%,环比增长5.8%。而毛利润为15.74亿元,同比增长402.7%,环比增长1.2%。
相比总营收和毛利润,蔚来的净利润表现不佳,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为-5.87亿元,同比下降50.1%,环比增长30.2%。
净利润亏损环比扩大的原因,还是居高不下的运营费用。截至6月底,蔚来研发费用支出达到了8.837亿元,同比增长62.1%,环比增长28.7%;销售及其他支出为14.978亿元,同比增长59.9%,环比增长25.1%。对于运营费用的增加,蔚来称均是为其接下来的多款新产品做准备。
同时,交付量上也面临竞争对手的强力挑战。根据三家造车新势力公布的7月汽车交付量,理想交付了8589辆,小鹏交付了8040辆, 而蔚来只交付了7931辆,环比下降1.9%,成为三家新势力的最后一名。
而且,蔚来在港的双重上市也是遥遥无期,早在3月便向港交所提交了双重上市申请,但至今未获得港交所的批准。即使蔚来在香港上市,很多人对其股价也持观望态度。
参照其他新能源汽车案例,8月12日,理想正式登陆港交所,然而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截至当日港股收盘,其股价为每股117港元。
同样在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的还有小鹏。7月7日,小鹏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发行价为每股165港元。然而开盘后不久,其股价便迅速跌破了发行价。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蔚来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
3月30日,小米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且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
5月10日,360宣布将携手哪吒汽车,正式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华为虽然表示不造车,但是将会通过卖车、合作研发,来切入汽车市场。
最近,百度则是联合吉利以共同持股的方式成立了集度汽车,据悉,集度汽车首款量产概念车计划于明年4月亮相,明年年底前开启预订。
竞争对手不断涌出,蔚来又被各种新烦恼席卷,显然又是考验蔚来管理团队的时刻了。
参考资料:
《蔚来车主「大内讧」:我们要脸面 不弃话语权》,新浪科技;
《新能源汽车的黑色八月:蔚来、特斯拉陷入漩涡,理想破发》,DoNews;
《潜望 | “被洗脑”的车主文化:蔚来崛起的另类力量》,腾讯科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七月,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