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蜕变史: 有人变秃,有人变富,还有人成了“老白兔”

猎聘·2021年05月17日 13:51
996,是新人的财源,也是我的裁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ID:liepinwang),作者:晋良,36氪经授权发布。

在豆瓣,有个“谐音梗”小组很有趣。

这梗玩的,特溜。

无独有偶。

之前因基金下跌,微博也盛传了一波“谐音梗”。

当然,作为“烂梗之王”,王建国在吐槽大会,也秀了一波“竞合下西洋”的谐音梗。

(来源:吐槽大会)

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

而各种“谐音梗”也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就像在职场,我们从新人阶段经受历练,最终蜕变成老人的过程,也埋藏着各种梗。

01 谐音的梗,是我们的泪

(1)加班or家搬

新人:加班。

年轻人就要努力奋斗,加点班没啥事。

老人:家搬。

班啊就是加,老板成了“妈”,搬砖的人们真是一家。

(2)绩效or挤笑。

新人:绩效。

用汗水浇筑内心,用成果证明自己。

老人:挤笑。

这月被扣奖金,回家还得硬挤出笑容。

(3)发展or乏颤。

新人:发展

为了能有好的发展,自己必须努力奋斗!

老人:乏颤

上班浑身乏力,生病胆颤心惊。

(4)赚钱or转钱。

新人:赚钱。

努力赚钱,期待一夜暴富,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老人:转钱。

开了工资,钱立刻就转给了房贷、车贷、信用卡,补贴家用。

(5)事故or世故。

新人:事故

弄出工作事故不害怕,毕竟年轻就要试错。

老人: 世故

见过世态炎凉,心里都是故事。

(6)熬夜or翱夜。

新人:熬夜

手游刷剧夜夜嗨,通宵熬夜真精彩。

老人:翱夜

用目光握住深夜的臂膀,只为能在这短暂的个人时间,自由翱翔。

(7)缺前or缺钱。

新人:缺前

年轻时为了前途,可以不计较得失。

老人:缺钱

看自己那缺钱的样,比钻石还永恒,我就扎心了。

(8)财源or裁员

新人:财源

工作是我的财富来源,打工使人富有,欧耶。

老人:裁员

习惯了现在这份工作,害怕裁员最后会落在自己身上。

(9)加薪or加锌

新人:加薪

加薪是公司对人才的认可,也是我要努力的目标。

老人:加锌

吃多了老板的大饼,喝多了劣质鸡汤,身体急需增加钙铁锌硒。

02 老人的没落,是谁的责任?

好啦,“谐音梗”这事吐槽完了。

现在我们要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从新人迈向老人阶段,越混越差的事实?

我知道,现在网上对于“中年危机”,对于没有什么能力的“老白兔” 有很多指责声音。

(老白兔是指工龄长,能力一般、人际关系一般,又做不出什么业绩的中年人)

旁观者认为,既然是打工,从新人混成老人,整不出个结果,混不出个地位,那就是自己的问题,就是能力不行。

可我想说,这事吧,还是要从长计议。

需要承认,有些老人越混越次的原因,确实有一部分要怪自己。

同时。

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则取决于公司文化。

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打工人,就特别像我们如今的样子。

(来源:B站《摩登时代》)

自己每天在工位上挥洒汗水,能休息放松的机会,少得可怜。

再看另一边。

老板在办公室里,就是拼拼图、看看报、转头盯着谁迟到。

所以你懂的:我们再累再苦,只为老板换路虎。

而卓别林在流水线上工作,也是一刻都不能停。

公司为了提升效率,平时就各种监控,甚至拿出自动喂食机来尝试。

最后卓别林被搞得精神错乱,开始挥舞着扳手追人。

虽然看着搞笑,可公司压榨的这条暗线,还是改变了他对工作的态度。

之后,卓别林尝试其他工作时,都是各种糗事不断。

看似是为了喜剧效果,实则还是隐喻出,他没能摆脱最初被压榨时的影响。

这种公司充满压榨文化的例子,现实中也很常见。

曾有一位读者A分享:

她之前公司是996工作制,平时人际关系特好相处,同事都特别单纯。

因为长时间的熬夜加班,大家普遍都很缺觉,上班没精神头,也就没工夫耍心眼、勾心斗角、相互攀比。

毕竟大家连觉都不够睡,就更没心思去扯没用的。

也因为公司的这种剥削,让大家也没有反抗抵触的意愿。

基本上就是领导说什么,公司指令什么,人们就都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听话照做。

他们完全失去了,年轻人那股子敢闯敢拼的劲,如同“行尸走肉”。

所以当我们看到,许多人现在过得不如意,许多公司老人逐渐沦为“老白兔”,

真不要急于去指责。

这就是公司文化的问题。

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之间给个安慰,报团取暖,远比挑刺抬杠来得实际。

03 打工人的好坏,企业文化决定

既然我们知道公司文化,会影响我们个人的未来走向。

那问题来了。

打工人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文化的好坏?

对于解决方案,我想引用MIT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的文化层次理论。

也就是,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 人工饰物,能观察到的制度与流程。
  • 价值观念,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哲学。
  • 深层假设,地区文化、行业核心与领导背景。

落实到现实中,我们可以用国外优步公司案例来分析。

首先,优步公司曾在新人入职培训中,教人学坏。

例如,在培训课程上,公司培训师告诉大家:

“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了一项新业务,而我们没有,那就临时凑合一个替代品,以此来吓唬赶走对手。”

这是第一点“人工饰物”,我们在面试时,以及入职初期,能够耳濡目染感受到的公司表层文化。

其次,在09年创立优步后,当时公司CEO卡兰尼克拿出了一套特别亮眼的文化口号。

以竞争为核心。

后续在和来福车的竞争中,优步也会授权员工,用伪造程序,去偷对手的驾驶员信息。

听说公司主要投资人谷歌,要研发共享乘车软件,优步就立刻去挖墙脚,砸重金挖走了许多工程师。

这是第二点“价值观念”,我们在转正后,深入参与公司业务发展时,所能感受到的公司中层文化。

最后,优步公司曾有位负责网站的女工程师,被主管骚扰。

紧接着,她向公司举报。

结果优步高层一致认为,涉嫌骚扰的主管业绩不错,公司需要予以包容 所以选择了网开一面。

色魔没遭受任何处罚,对于女工程师CEO卡兰尼克也是置若罔闻。

这是第三点“深层假设”,在工作中了解老板为人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公司深层文化。

所以,我们若想判断一家公司文化好坏,就要从第一点,先去感受公司里面都有啥,目前所存在的事情,自己是否喜欢?

要是可以接受,就看第二点,看公司在目前的业务中,都做了啥,赚钱的吃相,好不好看?

要是你也能接受,再看第三点,老板的背景、为人处事、价值观如何?

若像卡兰尼克这种,为了业绩,就包庇下属骚扰女性,那绝对是属于人品有问题的那类。

要是你,真能从心底去接受并认同老板,这就意味着工作可以继续。

如果不是,劝你趁早跑路。

参考来源:

优步案例《你所做即你说是》作者:本·霍洛维茨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深度学习的灵活性恰好适合于复杂的 CAD 设计,DeepMind 的研究者基于 CAD 草图与自然语言建模的相似性,提出了自动生成 CAD 草图的机器学习模型。

2021-05-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