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会所太过乐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卢俊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我朋友向我大倒苦水,后悔之前买房买错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他赚了点小钱,打算换房改善下品质,在两套房子中犹豫不决。
一套位于比较偏僻的区域,但是小区的品质非常好,开发商承诺带会所,会所设计的都很不错、功能完善,带有游泳池、健身房,能够提升未来的居住品质。
另一套则是位于比较成熟板块,小区品质一般,不带会所,但是地理位置相当好,周围配套比较成熟。
我朋友纠结了半天,一想,钱赚了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带会所的小区才更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去健健身、带孩子游游泳,都是不错的,于是,买了那套带会所的房子。
结果几年过去了,他被他老婆埋怨的不得了。
带会所的那一套,确实没得说,小区品质杠杠的,但是他们的出行却被地理位置所限,平时工作繁忙,周末也懒得跑大老远去逛了。
而原本以为会享受在家的闲适生活,殊不知,会所他都没去过几次。后期会所被承包了出去,对外开放了,里面的人多了后,他不愿意经常等着别人再用健身器材。
他老婆认为,还不如当初买那套成熟配套地段不错的房子,这样不用上下班花费太久,还能周末就在家旁边逛逛。
而对外经营的小区会所,让这个楼盘原本的核心竞争力也下降了,隔壁不如自己价格高的楼盘业主,也能使用这个会所,那为什么要超出的钱来选择买这里?
其实,他犯了一个新手买房经常会犯的错:小区的会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提个醒:千万不要迷信小区会所。
小区会所,有,自然好。但是,它并不是买房要看重的关键因素,属于锦上添花。
大部分的私密会所,最后都会变成对外经营,无论刚开始时开发商是如何承诺的。而它对外经营后,品质就有可能打一些折扣,最后达不到我们的期待。
所以对于小区会所,别把它看得太重。
为什么私密会所往往会变成对外经营的会所,导致品质打折扣,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社区不够大,只靠小区业主,消费跟不上。
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在已经成为楼盘普遍配置的众多会所里,很少有盈利的,绝大部分都是亏损的。
按照每年会所的维护费用来计算,一个完全对内的私密会所,至少也需要3000人以上,建面十万方以上的小区,才有可能维系会所的正常运营。
而那些相对较小的社区,从人员流动性和消费频率来讲,是无法做到让会所覆盖成本甚至盈利的。
在上海,那些不亏损甚至盈利的会所,它们基本上都是在人口比较多且定位高端的社区。
举个例子,某大型高端楼盘的会所,使用会员制进行经营。
如果使用会所,必须先交每年2000元的会费入会。光有会费还不够,在使用游泳池等项目时,再单独进行收费。
河北青年报某小区会所内的游泳池
而这个小区的业主比较多,人数充足的情况下,会费覆盖掉大部分成本甚至全部成本的,再加上之后的单项收费,就可以维持正常运营,不亏损甚至盈利了。
但是,这种楼盘会所是非常特殊的。
它能够成功是由于两点,一来业主对开发商的物业品质很认可,认可这个会所的价值,相信物业可以合理运营,让小区不对外。
二来,也要客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能够承受这种收费。
本身能够满足大型楼盘,人员多,消费能力又足够的楼盘,就是很稀少的。小区会所完全对内,则更是很难做到了。
所以,如果社区不是特别高档,人又不够多的楼盘,千万别迷信小区会所是私密不对外的这种说法,真心做不到。
既然大部分社区都无法支撑的起会所的成本,不管它最后会变成对外营业或者是亏损空置关闭,都和原本的期待相差较远,所以何必将会所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呢?
既然大部分会所是亏损的,为什么开发商在建设的时候,还要花大力气去做?
这是因为会所代表了一个楼盘的颜面。作为吸引业主的一大重要配套,有会所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房价。
业主们往往愿意为了会所而给溢价买单,即使他们并不是真的需要。
安居客会所概述图
会所的投资,在整个项目投资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有的是2%-3%,有的甚至到了5%。这些价格都是由后续的业主来买单的,会实际反映在小区的房价上。
会所的经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还涉及到业主入住后是否愿意为会所的消费买单。在开发宣传初期,是不会全方面考虑好的,这些变数都比较大。
所以,在前期,开发商往往对会所进行一些补贴,避免因为会所出现问题而影响销售。你所见到的好多没有没有卖光的楼盘,它的会所,都呈现出一种不错的状态。
而一旦全部卖光后,开发商最多维持几年就会撤离。没了开发商的补贴,这些会所经营上遇到问题,就往往无法运营下去,最后空置的情况比比皆是。
比如,据现代快报报道,2003年香格里拉曾以配套的风尚会所作为一大卖点,然而小区交付后会所却因经营不善闲置多年。
这主要是因为,开发商们对会所的定位并没有很明确,他们打造会所的时候,还是按照了传统的思路,把硬件配套都配置上。别的楼盘有的,自己楼盘也统统安排上。
比如一些刚需房,规划了健身房就算了,里面甚至有美容、瑜伽、网球等收费比较高的单项,完全没有必要。
河北青年报某小区内的高档健身房
对于这种定位的楼盘来说,小区内的幼儿园,可能都会健身会所要更为合适。
大部分的会所配套,是偏离了所在楼盘的业主的真正需求的,也超过了业主们的消费能力。
这种盲目搭配会所设施的情况,也就难免会造成会所的持续亏损。
一直亏损导致会所闲置,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到了后期,很多物业公司选择引入第三方,将对内的会所改成对外的会所。
这同样,可能会造成后期会所和原本的期待大相径庭。
那么,为什么物业要特别引入第三方?
引入第三方经营
对于物业来说,自己经营对外的会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来,他们没有资质来进行一些商业活动。二来,他们没有能力来经营会所,特别是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
再加上前面提到了,经营会所真的是非常复杂,越是进入了后期,就越会暴露出各种冗长的细节问题,比如经营哪个项目、此项目业主愿意不愿意买单、该如何收费等等。
这些,都在物业的能力范围之外。
所以,到后期,物业往往会引入第三方进行会所的经营。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小区的业主会和物业在会所对外的问题上起了冲突。
业主们知道,只要把会所交给第三方承包经营,那么一定会对外,原本的私人会所就不再了。
某高端楼盘,业主反对对外承包会所
不过不管怎么说,由于产权的问题,大部分会所,最终都会引入第三方进行经营,比如最常见的对外开放的健身房。
还有很多的会所,变成了奇怪的产业。
中国青年报,某会所变成办公场所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某一小区的高端会所,在运营了四年后,抵押给了一家公司,过了几年后,又被这家公司拍卖了出去,现在成为了办公场所。
这还不是个例,上海中环附近的某小区会所,改成了温泉生活馆。某个别墅区占地约7000平米的会所,直接改成了“伴子公寓”,让附近的学生、伴读家长来寄宿入住。
如果对内会所改成对外的会所,还可以被业主们利用。如果改成了办公场所、公寓,那是真的没业主们什么事了,还会加大小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小区安全。
当引入第三方经营后,会所的使用用途可能会变,这也是为什么不要将会所看得太重的一个原因。
再好的会所,咱用不上也白搭。
来自四川手机报
在十年前和更早的时候,小区的会所往往建设在小区内部最中心处,在后期对外开放的时候,会让外面的非业主在小区内穿行,因此不接受的业主多,阻力就会特别大。
而在近几年,大部分小区规划的会所,大家可以注意看一下。不管开发商在营销阶段承诺的是私人会所,还是对外的会所,所规划的会所用地,都不再位于小区的中间了。
大部分会所设计,开始选择路口、街口,小区的外围部分,设计了独立的动线和独立的入口,这样,即使是号称私人会所的,也有了对外运营的可能性。
毕竟会所,是真的很难做。不管现在的会所如何,总要给未来留多一种经营的可能性。
把会所,看淡一点
既然大部分会所都会对外经营,在后期的经营中,都有可能改变使用用途,那么在购房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会所看淡一点。
有,自然好;没有,也没事。
切记,会所是可选设施,而不是必选设施。在买房上,有太多其他因素比会所要重要得多。
如果不是超大会所的话,会所的意义也不是很大。要么就是给人们提供了健身的场所,变成一个运动会所,要么就是变成了便利店功能,方便业主们进行购物。
而这些,可以由社区周边同样的产品来替代,不一定非要内部会所。一般情况下,会所即使做得再好,也不会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一样。
会所,就是个打概念的、提升产品档次的东西而已。如果因为会所造成了比周围更贵的价格,反而没有什么必要。
千万不要因为小区自带会所而去买房,咱们买房,还是看点更加有确定性的。
以上为正文,来自初晓